少了烟火气的预制菜,究竟是谁在“摇旗呐喊”?

预制菜在销售端有多火热?

文|预制菜洞察 梁盼

预制菜在销售端有多火热?从下面这几组数据中,可窥知一二。

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数据显示,2022年七夕节期间,预制菜成为京东平台销售增速最高的品类之一,近一周销售环比增长超过10倍。

百度指数显示,2022年“预制菜”相关搜索同比上涨877%。

盒马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地区单量相比假期前增长超过30%,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预制菜销量环比上涨500%。

在预制菜洞察看来,预制菜之所以能走俏,既有疫情的催化作用,更少不了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

一方面,受疫情反复的影响,长期的宅家生活让居民屯菜的需求激增,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烹饪的热情;另一方面,疫情给各个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企业因而寻找新的业绩增长曲线;同时,各地政府也在为区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涉及一、二、三产业的行业,预制菜一端连着乡村振兴,一端连着消费变革,因此也成为政府争先发力的赛道。

诸多企业闻风而动,在预制菜赛道上跑马圈地,生产端的高涨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端的火热。

01 政府争先布局预制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方菜系更是五花八门,这也让中国人的味蕾变得挑剔起来。

在中国,食客常以“有没有锅气”来评价一道菜品的味道是否过关。而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菜,虽然方便、快捷,也因其缺乏锅气饱受消费者诟病。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少了烟火气和仪式感的预制菜,已经悄然成为众多省市争抢的香饽饽,引来多地政府布局。

预制菜洞察注意到,截止目前,广东、山东、河北、河南、重庆、浙江等省份都已经进军预制菜赛道,发布了相关的预制菜产业扶持政策。其中,广东省的扶持力度之大,十分引人注目。

图片来源:《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文件

成立产业联盟、出台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建设11个预制菜产业园、建立50亿预制菜省级母基金、立项制定5项预制菜地方标准、启动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种种举措表明,广东省正在举全省之力,系统化、组织化地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放眼全国,其他省份也是不遑多让。多地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出台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扶持举措。如河南打造全国首家预制菜全产业链工业园、山东成立省级预制菜产业组织——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

地方政府入局预制菜赛道,对行业的发展而言,是一大利好。一方面,政府发挥带头作用,可以提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的各项产业政策,也可以助力预制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研发平台的建成和仓储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促进当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出面筹办展会或是对参加展会的企业给予补助,则可以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搭建起产销对接的平台。

而财政资金上的支持,产业基金的设立,都可以缓解预制菜企业的融资压力。毕竟,不管是扩充产品线、研发新品,还是扩大生产规模,都需要资金加持。

此外,不少地方政府还针对预制菜行业,开展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示范企业培育,出台了相应政策,也将助力预制菜在当地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02 上下游企业纷纷入局,预制菜赛道火力全开

国海证券研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C端市场仅占比20%,而B端市场则占据80%。To B的餐饮渠道仍然是预制菜的主要渠道,但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的预制菜品类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餐饮品牌、食品企业,线上生鲜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也都纷纷跨入预制菜赛道。

餐饮企业跑步入场

餐饮企业在预制菜业务的布局,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疫情爆发以来,线下堂食屡屡关停,餐饮行业也遭遇了行业“寒冬”。对餐饮企业而言,预制菜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店面租金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的难题,是降本增效的利器。

据了解,海底捞、眉州东坡、西贝、陶陶居、小龙坎、大龙燚等餐企,都已经入局预制菜赛道。

图片来源:贾国龙功夫菜公众号

2020年年初,海底捞在多个电商平台推出了半成品菜“开饭了”,销售16款半成品菜肴,包括宫保虾球、辣子鸡丁、番茄土豆烧牛肉、酸菜鱼、大盘鸡等;2020年,西贝推出贾国龙功夫菜,主打预制的西北菜和八大菜系;川菜连锁品牌眉州东坡也上线了一系列川味预制菜……

进入2022年,餐企布局预制菜赛道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不过,餐企要做好预制菜业务,在供应链、仓储物流及冷链、菜品研发创新等问题,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生鲜电商盯上预制菜

2020年,新冠疫情刚爆发,不少生鲜电商平台注意到疫情催生的新型消费需求,依托自身的供应链优势和同城配送能力,下注预制菜。

2020年,每日优鲜上线“名店名菜”频道、布局预制菜业务。专注半成品食材零售的三餐有料也在这一年成立。

2020年,盒马成立3R事业部,发力旗下自有半成品品牌“盒马工坊”。进入2022年,盒马继续加码预制菜。今年1月11日,国联水产发布公告称,其与盒马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加大开发推广水产预制菜品上展开合作。近日,盒马又启动了继华中供应链中心后的全国第二座供应链中心——盒马西南供应链中心。据了解,盒马还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布局6大中央工厂。

图片来源:叮咚买菜app截图

2020年,叮咚买菜成立预制菜部门。此外,叮咚买菜也建立了叮咚谷雨松江加工厂,自建猪肉、3R食品、面食三条产品线,向农产品产业链上游渗透。2022年3月,叮咚买菜又启动独立品牌“朝气鲜食”。该品牌将主攻预制菜领域,发力经销、代理、终端大客户等B端渠道。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不少生鲜电商平台都在加码预制菜,开始了建立供应链、自建工厂的探索。而叮咚买菜,眼光不只放在C端,还开始发力B端预制菜。但预制菜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行业,对企业的供应链能力要求颇高。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未来的挑战还有很多。

连锁商超入局预制菜赛道

目前,国内多地的连锁商超,也都开售预制菜,种类多样,涵盖家常菜肴、地方特色菜、冷冻食品等。

据了解,春节期间,永辉超市和家乐福都曾推出预制菜年夜饭。2021年8月,永辉超市推出预制菜品牌“辉妈到家”,目前永辉超市正在持续扩充预制菜的产品矩阵。

不少火锅超市也都增加了预制菜品类,在火锅食材超市里,预制菜的身影随处可见。据了解,知名火锅烧烤食材超市品牌锅圈食汇,就增加了方便速食生鲜、卤味以及预制菜等产品,不断丰富SKU。

商超直接面向消费者,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在发展预制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商超入局预制菜赛道,或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度。

食品企业争先发力预制菜

此外,众多食品企业也盯上了预制菜这门生意,尤其是传统速冻食品企业。近几年,国内的食品企业在预制菜业务上的布局,可以说是动作频频。

2022年3月,A股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0亿元建设预制菜肴生产项目。今年上半年,安井食品正式成立“安井小厨”事业部,推进B端自产预制菜业务。

近日,惠发食品也表示,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5亿元,在山东诸城设立主营预制菜业务的子公司,开拓预制菜产业链。

从投入成本,足以看出安井食品和惠发食品对预制菜业务的重视程度。总体来说,传统速冻食品公司历经多年发展,sku较为多样,在菜品研发能力和冷链运输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进军预制菜领域的企业,主要分为几类。农产品、水产品、肉制品等原料的供应商;深耕食品加工制造的企业,如传统速冻食品企业;连锁商超、生鲜电商等零售企业以及连锁餐饮品牌。

图片来源:深圳地铁微博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来自其他行业的跨界企业,如碧桂园、深圳地铁、农夫山泉、趣店等。

事实上,预制菜并非新兴事物,在中国发展已有几十年,当下的火热程度是由多方力量合力助推而成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表示,企业对于预制菜成本的控制、效率的提升,还有渠道商对预制菜需求的不断提升,都在产业端助推了预制菜的火热。

就布局预制菜行业而言,不同类型的企业具备不同的优势。

上游的农林牧渔企业,在原料供应和原料成本上具备天然优势;

速冻食品企业在冻品领域的经验丰富,也常与各类商超开展合作,在速冻预制菜研发、生产和销售渠道、冷链运输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生鲜电商平台往往具有稳定的货源供给地,具备渠道优势和物流配送优势;

线下商超则直接面向消费者,消费群体广泛;

餐饮企业也直接面向消费者,在菜品口味的研发、把控上,餐企具有一定的优势。

结 语

总体来说,预制菜之所以能在国内走俏,产业政策发挥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同时也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频频发力。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慢慢改变,预制菜行业正在持续扩容。

伴随着入局者的增多,预制菜产品被不断细分,消费者对预制菜认知不足的情况或许能得到一定改善。

期待在未来,预制菜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共同推动国内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的预制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