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雷达财经
202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隐藏在实体店铺中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店铺消费者在无感的情况下,人脸信息已被偷走。科勒卫浴、宝马、Max Mara等商店均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头,海量人脸信息已被搜集。
收集人脸信息的并非仅有这些公司。近日,江苏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服务号发文称,执法人员对辖区内一店长所使用的“名创巡店”手机App进行检查时发现,该App人脸识别功能居然还在正常使用。
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该App人脸识别功能十分强大。能够识别进店顾客的性别、年龄段、并且自动将顾客识别并打上“新顾客第一次到店”、“熟客 第11次到店”、“会员”等标签。而这些信息,顾客毫不知情。目前,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名创优品等相关涉事单位进行立案调查。
雷达财经此前调查发现,国内已形成人脸交易产业链,乱象频发。
在行业人士看来,人脸支付正在成为新兴支付方式,人脸信息泄露后危害巨大,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
名创优品人脸识别功能仍在正常使用,监管介入调查
今年央视3.15晚会,多家知名商店被曝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科勒卫浴、宝马、Max Mara均在列。其中,科勒卫浴的摄像头上标注着“万店掌”字样。除了苏州万店掌公司,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同样为不少商家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
据央视调查,初次进入门店,人脸识别摄像头便会捕捉到消费者人脸信息,并在后台形成一个独有ID。在消费者无感的情况下,性别、年龄、此时的心情全部都能分析出来。
在万店掌的后台,可以调出记者出入科勒卫浴门店的人脸信息。悠络客经理和记者一起去宝马汽车4S店,经理用手机打开店铺系统后台,便可看到记者的到店记录。广州雅量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可以远程实时查看外地一家超市摄像头捕捉人脸信息的现场。
央视曝光后,近日,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新闻线索,在对辖区内商户进行专项排查时发现,知名品牌名创优品的门店内摄像头居然被胶带包裹。该情况迅速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执法人员对胶带拆除后,发现该摄像头侧面赫然印着“万店掌”的品牌logo。
执法人员在对店长所使用的“名创巡店”手机App进行检查时发现,该App人脸识别功能居然还在正常使用。
“名创优品公司要求,各门店要把摄像头上面“万店掌”的字样给覆盖掉,还要求我们立即执行。”该店店长称。
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该App人脸识别功能十分强大。能够识别进店顾客的性别、年龄段、并且自动将顾客识别并打上“新顾客第一次到店”、“熟客 第11次到店”、“会员”的标签。而这些信息,顾客毫不知情。
目前,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名创优品等相关涉事单位进行立案调查。
人脸交易屡禁不止,已形成产业链
雷达财经注意到,人脸识别除了门店使用,近年来,不少小区将门禁改为人脸识别系统。大多数情况没有提前征得业主同意,社区和物业没有在小区内下发任何通知;安装后来获取居民个人信息,若没有提供自己的人脸信息则不能顺利回家。
此外,公共厕所为了杜绝某些市民过度使用厕纸,安装了通过刷脸才能拿到定量卫生纸的机器。
人脸信息大量收集后,人脸信息泄露现象频发。
本为了疫情期间方便出行的“健康宝”,因登录时需要人脸验证,被不法分子盯上。1元购买健康宝查询方式、2元70多位艺人健康宝照片、1元1000多为艺人身份证号……明星健康宝照片被泄露,本来为了照顾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的“他人代查”功能,却成了不法分子的盈利手段。此前官方在回应健康宝扫码登记会泄露个人信息中表示,所有信息仅保存于北京市政务云,仅用于防疫追溯及相关工作,充分保障个人隐私安全。
此前,“戴头盔看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购房者表示不少售楼处拥有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头,若第一次到访且没有被摄像头拍过当场下单,会比其他情况少花数十万。购房者为了多了解情况的同时少花钱,只能戴上头盔来看房。
在2020年全球创业者峰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演讲过程中表示曾帮助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图、蚂蚁金服处收集了大量人脸数据,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为AI四小龙之一,提供人脸识别应用于手机的面部识别解锁、各种App的身份认证等。当晚,蚂蚁集团紧急澄清,从未提供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旷视科技随后发布微博称,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不掌握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李开复也公开致歉,称上午的言论属于口误。
事实上,国内已形成人脸交易产业链。
某电商平台中存在相关人脸交易情况。此前滴滴加强对司机背景调查,要求乘客与司机均录入人脸识别验证,可帮助车主顺利过审。雷达财经与帮助不符合要求的司机过审的中介卖家沟通得知,该项技术价格为400元。卖家表示网约车平台的人脸识别系统不用担心,不会影响。“按我的操作教程来,刷脸可以一直用,如果失效了重新安装,我自己用着没问题。”
在贴吧等平台,有卖家以未成年人中的游戏群体为主要对象售卖人脸。近年游戏健康系统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推出限制游戏时间功能,需要人脸认证才能玩游戏。未成年人自己认证后游戏时间受限,卖家以此作为盈利点,使未成年人成功通过验证,避开反沉迷系统。
此前,央视曝光了某App中出现的公开售卖5000张人脸照片的现象,这些照片很多是一个人不同表情的脸部照片。在贴吧中,以一张0.5元的标价出售大头照,附带照片主人姓名、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号的四要素则需4元一份。
也有媒体报道过,不法分子通过58同城人脸识别便能发布招聘信息实施诈骗;在某些社交平台中通过照片活化技术通过平台实名认证,来进行情感诈骗。各种手段层次不穷。
雷达财经注意到,对于人脸信息,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
目前,已有公民拿起法律武器。2020年末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郭某因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要求采用“刷脸”方式入园,协商无果后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赔偿郭某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1038元,同时删除郭某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有专家表示,身处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应提高保护隐私意识。尤其是人脸信息,他是我们无法更改的个人印记。同时,专家建议,加大人脸交易灰产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