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睿财经
11月11日,又是一年一次的双十一购物节,从天猫数据显示,从11月1日0点到11日0点30分,总成交额破372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京东1日0点至11日0点9分累计下单金额突破2000亿元。数据显示,11月1日活动首日,就有超过1亿用户在淘宝下单。
在2009年开始,双十一已经走过了是十一个年头,刚开始是淘宝特有的,后来成为全网购物平台都参与的盛会。从1到11,双十一不断进步,不论是活动规模还是成交金额每次双十一都有突破。但是互联网消费的今天真的需要双十一的吗?
消费互联网,天天都是双十一
淘宝利用双十一,改变商家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之后,利用平台聚集有购物需求的消费者,直接将广告转为订单,并且选择在传统零售高峰的第四季度造节,让消费者在5折购物的噱头之下,集中火力消费。这种购物欲望的集体喷发,帮助了"双十一"的交易额一路飙升。
随后,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等电商纷纷加入,借着"双十一"拉动流量,让这个节日被渲染的越来越大。
其实,"5折"不仅是在"双十一",许多平台在其他时间也可以做到5折。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促销无所不在。11月4日晚间,网易严选官网微博发布消息称,将退出今年的双十一大战,理由是拒绝"消费主义"。
消费互联网时代,活动可以天天搞,为什么非要双十一来进行呢?其实天天都可以是双十一。
没有价格战,就没有双十一
2011年双十一正式开启了价格战,京东、苏宁、当当等电商品牌纷纷推出各种折扣活动,主打低价,抢夺流量,个别商品甚至出现亏本促销情况。
苏宁易购开设图书频道,推出"0元售书72小时"活动,此举引发京东商城、当当网跟风降价。当日,当当网推出图书"满100返200,最高返400″的促销活动,而京东则在图书频道挂出了"百种畅销经典名著,泪奔谷底,4折封顶"大幅促销广告。
双十一价格竞争正式拉开序幕,各大电商平台为了获得流量不择手段,也出现先涨价后降价的情况,这种情况到现在为止还在进行。随着科技的进步,广告精准投放越来越准确。
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有限的广告资源投放给目标受众,实现精准投放,以此提升广告的转化率和转化效果,带来店铺的流量,促进销售额的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数据杀熟的情况出现。
消费者选择多样化,人为造节日没有创新只会消失
消费互联网时代很多电商平台都喜欢创造属于自己的节日,原本单身的11月11日成了购物节。6月18日,一个平常无奇的日子被京东定义为年中大促。与11.11双峰鼎立的年度全民购物狂欢。
同时购物节也不再不断变长,618提前开始,双十一从1号0点开始, 购物节不仅变长,同时也在变多。据不完全统计,除正常节假日之外,电商平台全年造出的购物节将近40个,比如美妆节、春茶节、家装节、开学季,"双11"之后还有"双11返场"等,变着法吸引消费者"买买买"。在消费选择多样化的今天,人为制造一个没有创新的节日最终会消失的。
现在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很多人关注的"报复性消费"一直没有出现,虽然双十一成交额增加,但消费者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性。购物节的意义越来越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