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遭遇首次负增长,为何快递量却一直上涨?

618大促遇冷,为何快递业务量却一直在增加呢?

文|快递观察家

属于电商造节的时代真的变了。

来自星图数据的统计显示,2024年618期间全网销售总额为7428亿元,经计算同比下滑近7%,618大促16年以来首次出现销售额下滑。

或许统计数据还有待商榷,但来自京东、天猫的战报显示,各大品牌商家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无论怎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届对于用户最为友好的618,对商家与平台而言,依然充满内卷与挑战。

亿豹网发现,年轻人不再关注大促之后,取消仅退款与强制运费险的呼声却成了618的一大看点。适应了大促节奏的快递企业,应付起来早已游刃有余。但令很多人好奇的是,618大促遇冷,为何快递业务量却一直在增加呢?

到底谁是背后赢家

如果没有延长大促时间,销售额的下滑可能会更加明显。

时间回到2008年,京东为纪念商城成立,首次举办了618购物节。2011年,淘宝随即加入。从此,这个平平无奇的日子成为了全国的消费狂欢节,到今年已经是第16年了。

从2023年起,各大电商平台“默契’地不再对外宣布618成绩单,而是选择性地公布一部分品类的销售情况。虽然2023年全网GMV达7987亿元创下近6年来新高,但增速已经连续3年放缓。

进入2024年,平台需要一个“杀手锏”来维持局面,在低价战略的统一指导下,今年它们拿出的第一个武器是全面“取消预售”。尽管用户对618的追捧不如以往,但仍是各大电商平台的重要战场,谁也不敢轻易躺平,一场“逐鹿”之战就此拉开。

但这些举措似乎作用并不大,有消费者反馈,这已经是最无感的618,天天大促已经让消费者感到麻痹。有购买需求随时下单,不再只在大促一天爆发,何况大促那天的价格并不一定是最低价。

与此同时,老牌电商淘宝、京东,从跟进拼多多“仅退款”到相继喊出“真低价”的口号,但从商家的反馈来看,昂贵的流量和长周期的促销,都越来越让商家成为平台让利消费者的牺牲品。

亿豹网了解到,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传统电商平台,直播电商也在痛失全网最低价。星图数据显示,今年618直播电商累计销售额达2068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2.1%。和去年27%的增速相比再次下滑,直播电商也逐渐从红利期过渡到平稳期。

几乎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今年的618显得十分漫长,一个月的时间里平台主播们全力备战,但消费者却早已身心疲惫,吸引力已不如往年。

高频退货带动快递增量

但各大电商似乎并不在意,依旧乐此不疲的发布着增长的战报。

6月19日,京东公布的618战报显示,2024年京东618成交额、订单量齐创新高,超5亿用户下单。淘宝天猫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24点,365个品牌在天猫618成交破亿,超36000个品牌成交翻倍。

抖音618战报显示,内容场方面,抖音平台直播累计时长达1.49亿小时,成交额破5000万元的作者数环比增长29%,超19万名作者带货成交额同比增长300%;货架场方面,抖音商城的成交额同比增长了85%,订单量同比增长了94%,商城的动销商品数同比增长了93%。

既然618遇冷,那为何各大平台的增速同样迅猛呢?或许是统计的严谨性,或许是个别类目的缘故。来自下游快递行业的数据同样显示,今年618期间的增速依旧可观,逻辑上看,销售额的下降与快递量的增加并不矛盾。

亿豹网获悉,根据交通部汇总数据,今年618开启以来的第一周(5月20日—5月26日),全国快递揽收量约35.93亿件,环比增长7.29%,日均业务量达5.13亿件。随后第二周、第三周的快递业务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日均也在4.8亿件上下,相比去年同期日均4亿件水平,也有20%左右的增幅。

快递业务量大幅增加,但销售额显著下滑,一方面可以看出今年618价格战的残酷。当低价战略成为消费主流,用户购买高价商品的订单减少,转而多次购买低价商品,导致快递订单增加。

来自淘宝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截至6月18日24点,190万淘宝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和去年相比数量翻了两倍以上。近3万家中小商家成交额突破百万元。

另一方面,各大平台高频的退货率,甚至高达60%的退货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增加了快递业务量。尽管强制运费险遭到不少商家吐槽,无形中的确增加了快递量,但随着各大平台对退货价格一再压低,到快递企业手中的利润已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在大促期间,为了完成业绩考核,也不排除一些刷单行为的存在,同样带动了快递量的增长。总而言之,当消费形态变化,618趋于平淡,快递企业还会期待下半年的双11旺季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不一样的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