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锥智能 王一粟 刘雨琦
本文是「光锥智能」的「十年系列」之二,对前沿科技影响千行百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复盘和展望,第一篇《中国芯片投资十年》获得了业界科技、财经、创投和芯片垂类媒体的广泛关注。
【划重点】
- 从消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万物智联,正是一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
- 2013年,中国由现金支付迈入移动支付时代,中国物联网的十年,也从一台台无人售货机开始了。2016年,热钱涌入的地方,虽然大部分都以“一地鸡毛”告终,但却锻炼出了一个“能打”的产业链。
- 2017-2019,被“逼”出来的产业链继续迭代,技术带动场景爆发,场景又促使物联网进一步扩大,迎来奇点时刻。
- 2020年,物联网和数字化服务融合,产业迈向深水区,商家通过物联网数据解决数字化难题,提升经营效率扩展经营场景。这种融合,让零售、餐饮、交通等行业完成了数字化跃迁。
- 十年时间,科技公司正在把多年积累下来的能力,重新锻造成一把把数字化的利刃,重新寻找产业的场景,准备深深的扎下去。
2016年,当谷歌带着AlphaGo击败了李世石,亚马逊随即带着智能音箱Echo杀入了物联网。
多年过去,智能音箱并没有像人们当年预期的,替代手机成为万物智联的入口,但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AIoT(智能物联网)时代,其中尤其以消费物联网最为繁荣。
从智能家居中的电视、冰箱、台灯、电饭煲,到线下零售中的无人售货机、无人便利店,再到出行领域的智能汽车、智能电动车,“智能”成为每一个传统单品摆脱同质化竞争、弯道超车的必杀技。
2022年底,ChatGPT的来临意味着代表AI 2.0时代的开启,连普通人也为大模型的进步欢呼雀跃,也给物联网行业带来了再次蓬勃发展的新引擎。
而饮水思源,无论是AI、云计算、芯片、支付,这些在万物智联时代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都离不开近30年间信息技术行业数据、技术、基础设施的迭代和积累。
从消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万物智联,正是一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
消费物联网的十年,给中国产业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AI技术的进步、算力的提升,也给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带来了更多可能。
“没搞头”的自动售货机,开启物联网新十年(2013-2017)
2011年,曾任新浪高级副总裁的王滨转做投资后,刚刚一手将“淘米网”送上市,又调转方向,成立友宝搞起了自动售货机。作为最早一批的中国互联网人,王滨心里清楚,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做无人零售,一定大有可为。
周星驰的电影《赌圣》。自动售货机作为唾手可得的发达生活的一种消费符号,出现在诸多影视作品。谁能想到多年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香港的零售业态被全面换道超车。
但很快,国内自动售货机厂商们就发现,面前的挑战太多了。
一是照搬日本模式在中国行不通。作为电子机械时代的王者,日本是最早让生活变得普遍电动化的,日本自动售货机精密度高因此造价昂贵,但由于城市消费人群密度高、又可以减免人工费用,从而摊薄成本使之商业可行。中国在彼时的城市化率尚不高,人工也不算贵,两相比较优势不明显。要想实现盈亏平衡,就必须把售货机的成本降下来,否则无人零售还不如人工售卖。
二来,早期自动售货机全靠纸币与银币实现商业闭环,且不说收银设备的成本高,如果遇到纸币褶皱或者破旧,就容易识别不了或者卡币,找零不方便,后期盘账也很麻烦,还需要周期性的挨个机器收钱码钱,收银维护成本太高,机器中经常有一半因为故障不能使用。支付成本之高让本就利润很低的自动售货机雪上加霜。
甚至,连在售货机上加个屏幕,增加和消费者的联网交互都困难重重。友宝CEO陈昆嵘告诉光锥智能,起初都没有工厂愿意接这个单,因为开模成本高,又看不到规模化投产的前景。
最后友宝只能找到一家当时年产量只有500台规模的小厂,订制了首批“带屏幕的售货机”,让自动售货机迈出了从“孤岛”到“物联网”的第一步。
转机出现在2013年,那一年支付宝推出手机端开启了移动支付的十年。
一方面手机侧的支付宝客户端解决了移动互联网场景的支付闭环;另一方面线下的使用场景也开始完备,陆续出现了自动售货机、网约打车、共享出行、小店扫码支付等杀手级的场景,掀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帷幕。
短短几年间,二维码取代了投币机,手机取代了钱包、信用卡、公交卡。包子铺老板在热气腾腾的蒸汽里听着“支付宝到账2元”,就连天桥下的乞丐都把饭碗换成了收款二维码。
仅一年的时间,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带动了一场线上线下(O2O)的零售变革。
2014年,以商超和百货为代表的实体零售增长近乎停滞,百强实体零售商关闭多家门店。在生死关头,零售企业开始转型,选择拥抱互联网。据调查,国内63%的传统零售商已开展实体店、互联网、移动端等多渠道零售业务。
随后,2014年O2O的火热,彻底改变了物联网产业链的贫瘠。
仅仅在无人零售这个垂直赛道,就是一片繁荣——咖啡机、便利店、娃娃机、扭蛋机.....一块屏幕+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是这个品类的标配。
中国物联网的十年,也从这一台台无人售货机开始了。
当时,嗅觉极其灵敏的友宝发现有了移动支付就能解决自动售货机的第一大障碍:收银。正好赶上当时支付宝侧试验了手机号支付、短信支付、条码支付、声波支付等等方案。这从友宝售货机的早期图片上可见一斑:同一个机器上不仅有现金收银,还有声波支付、扫码支付,恨不得把所有的支付方式都放上去。
最终随着二维码支付技术成型,自动售货机接入手机支付成为趋势。
二维码支付取代投币机,支付成功率比刷卡还高,不仅解决了用户现金投币麻烦的问题,顺手也把网络支付的费率带入了线下。彼时,支付宝的手续费低至千分之五,而还在收现金的日本在收银部分的成本还处于百分级。
另外,移动支付更解决了传统售卖机需要运营人员定期收钱、对账以及过程中发生的资金耗损问题。降本和增效一举两得。
借着移动支付的东风,2013年-2017年,友宝自动售卖机从5000台扩大至15000台,推出友咖自助咖啡机、友唱迷你KTV等不同场景下的新机型,单月销售额持续破亿元。
2013~2022年我国自动售货机数量走势VS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概览
随着业务的落地,资本市场对这个赛道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数据统计,2014年便利店投资事件16起,投融资金额仅为4.18亿元,到2017年,连锁便利店站在了“风口”上,异常火爆,投融资事件突破70起,投融资金额达65.13亿元。除了友宝在2016年2月完成了新三板上市。无人便利店便利蜂被腾讯投资和高瓴资本看上,三年内完成2.56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高达16亿美元。
这些热钱涌入的地方,虽然大部分都以“一地鸡毛”的结果而告终,但却锻炼出了一个产业链的能力,筛选出了真正有价值的公司。
可以说,物联网的萌芽,就来自于消费互联网。
被“逼”出来的产业链,让物联网迎来奇点时刻(2017-2019)
物联网与其他赛道不同,技术环节极其多、产业链极其复杂、应用场景极其分散,这也注定了物联网只能厚积薄发。
但随着应用层的繁荣,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升级迭代,又能回过来反哺给市场,带来商业上的爆发。
这一点,为友宝自动售货机提供3D摄像头,为智能终端设备提供3D视觉感知整体技术方案的奥比中光深有感触。
如今奥比中光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掌握自主开发的3D感知芯片、光学元器件、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算法开发等全链条的厂商,其自主研发设计的3D传感摄像头,实现了国产化突围,相关专利布局并肩苹果、微软、英特尔公司等海外科技巨头。
但在2013年刚开始研发3D视觉感知技术时,国内的3D传感行业几乎一片空白,做全产业链条,他们也是“被逼”的。奥比中光发现市场上的芯片根本无法满足研发需求,于是决定自研。但自研芯片非常烧钱,尤其是对创业公司而言,数百万一次流片成本,还要经历漫长的生产周期,这让当时的奥比中光一度账面上只够发不到3个月的工资。
“太烧钱了!”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向光锥智能回忆当年场景说到:“一方面是成本高,奥比中光共有十多款自研芯片,芯片的投入对当时公司的体量来说,都是十分高昂的;技术研发项目更是动辄千万级,甚至上亿。另一方面,对当时的大多数下游企业来说,3D传感摄像头贵,应用场景不明朗——工业物联网未兴起,消费物联网又很少人买得起。”
生存需求推动着奥比中光从工业相机转向消费市场,在需求端找场景,进行商业化落地。
2016年,一则“苹果将在新款iPhone X中搭载3D传感摄像头”的传闻引起了黄源浩的注意,奥比中光敏锐地看到了机会,开始研发手机3D结构光方案。
第二年,苹果果然在iPhone X推出“Face ID”,引爆了手机市场,国内OV、华为等闻风而动,奥比中光瞬间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宠儿”,抓住了增长的第一曲线。
奥比中光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则来自于移动支付的升级。2017年,支付宝在国内开始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并应用到刷脸支付上,奥比中光此前在手机端打磨的3D视觉传感技术正好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双方联合旷视科技共同推出了一款带有“刷脸支付”功能的自助点餐机,并于2017年9月1日,在肯德基KPRO餐厅上线,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刷脸支付”的商用试点。
对各方来讲,这都是第一次尝试,无人区中没有标准,全靠摸黑走路。
支付宝负责从前端调研刷脸支付的产品形态、适配的硬件软件算法以及细分场景,对原来的产品存在哪些挑战,同时通过生物识别数据库,打磨刷脸支付的软件算法。
针对前端需求,黄源浩提到,奥比中光从后端往前推,为终端匹配既满足性能又性价比高的芯片、光学模组、底层的硬件、制造、组装等环节。
就这样,一个个具体的需求,如穿针引线般,缝合了前端消费者和后端制造。通过用户需求撬动后端技术和供应链,将刷脸支付的软硬件标准化。
2018年,用到了奥比中光视觉感知技术的移动刷脸Pos机「蜻蜓」出街,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硬件的接入成本,带来了刷脸支付大规模商用,从自动售货机、收银机到Pos机,应用范围大规模爆发。
出货量的提升,给奥比中光带来了营收的快速增长。2018年刷脸支付实现规模化落地,奥比中光第二年(2019年)在生物识别领域中的线下支付场景中产品收入即达到4.62亿,成为当年营收的“明星”场景。
从扫码支付到刷脸支付,让消费物联网终端也进入了最快速的发展期。
友宝的智能售货机就借刷脸支付迎来新一轮升级:从原本的机械推出商品的货柜,升级到识别用户后,由用户自主开柜门取货后再扣费。这让智能货柜有了新的可能性。
以友宝线下铺设的终端点位数量来看,从2013年的1万个点位,到2019年的5万个点位,整整用了6年。但从2019年到2021年的10万点位,友宝却只用了2年时间。
“一方面,规模化之后,售货机的成本从2.5w-3w的单体成本降低到5000块钱一台左右。另一方面,刷脸支付突破了一些场景,比如游泳馆这些无法带手机的场景也可以进行售卖。”陈昆嵘告诉光锥智能,两种因素的集合,友宝的智能售货机点位迎来了大规模爆发。
同时,智能售货机的出现,也极低的降低了单柜的运营成本。以前100人的办公室都不足以覆盖传统售货机的投放成本,现在有些消费水平高的50人小公司,也可以让一台货柜健康运营。
可以说,智能售货机的崛起与移动支付的普及几乎是同频共振。中国式移动支付以一己之力把自身利润打薄从而推动全局产业利益最大化,主打的就是一个“绿叶”。
技术带动场景爆发,场景又促使物联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据亿欧智库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量从91亿飞速增长到120亿,变化率从21.3%突飞猛进到31.9%。
2019年,物联网来到了奇点时刻。
物联网与数字化服务融合,产业迈向深水区(2019-2022)
如果说上一个阶段,消费互联网帮物联网建好了基础设施,那么,在奇点时刻之后,物联网则进入到一个既要数量增长,又要产业数字化应用的深水区。
餐饮业POS机设备起家,如今已成为BIoT(商业物联网)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商米科技就很具代表性。
商米科技在物联网深耕多年,此前就结合移动支付和人脸识别技术,推出了线下门店普遍使用的刷脸支付收银设备,并逐步升级到为商家客户提供全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让数字化的便利从移动支付延展开来,最终实现人、货、场的数字化。
“复杂的世界可以划分成三个具体的维度:人的数字化、货的数字化和场的数字化。”商米CHO Jeep认为。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人、货、场都分别做物联网硬件设备的配备和软件平台的搭建。
比如,在“人”的方面为售货员配备可穿戴式手表、手环,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动记录数据。在货的方面,对于高价值、高利润的产品,白酒、服装等,可以选择用RFID(无限射频识别)进行长距离传输,通过识别RFID就能批量过检、批量计算。
基于此,场的运营效率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沃尔玛到7-11,商超的货品摆放是一门不外传的“内功”,但曾经只能通过有经验的门店管理人员口口相传。如今,靠智能设备可以帮助商家了解客流量和消费者选购轨迹,来更高效的规划商品布置。
当物联网和数字化在无数触点完成耦合,“场”就拥有了自然衍生的能力。
“2020年疫情期间,为了解决大型企业、校园团餐场景的‘无接触支付’,商米在食堂的收银设备中搭载了支付宝刷脸支付能力。但推向市场一年后他们惊喜地发现,这台本来是为了解决食堂刷脸吃饭问题的设备还被应用在了初高中课堂,作为每个班的'班牌’。老师在设备里录入课程和学生信息,学生刷脸就能完成点名;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设备中存入家长的联系方式,紧急情况下没带手机也能通过刷脸拨打家长电话。”
数字化的场域还在被不断拓展,如今商米的在售智能IoT产品已超过40款,月活跃设备超300万台,应用到了餐饮、零售、医疗、物流、政务、交通、酒店等众多领域,甚至西班牙巴塞罗那机场大巴都用上了商米的设备进行快速收费和验票。
“以前我们只有几款核心产品卖的好,但是2019年之后,市场需求突然变的非常丰富,我们新增了多条产品线,这也意味着,物联网走向了初步成熟。”商米科技CHO Jeep对光锥智能讲道。
物联网与数字化的融合,不仅让商米们走得更远,也让零售、餐饮、交通等行业完成了数字化跃迁。
以使用智能称重收银一体机的鲜丰水果为例。“水果作为非标品,收银是个十分浪费时间的环节,从前收银员需要在上岗之前,备好每一个种类水果的编码,在收银机上输入编码再结账,这就导致结账时间长,后面换了有商品智能识别的一体机,能够自动识别水果种类,大大节省了结账时间。”鲜丰水果创始人韩树人对光锥智能讲道。
2019年,「蜻蜓」智能收银机,开始飞入鲜丰水果旗下的近800家门店。外屏不仅可以引导用户结账,还能吸引用户刷脸入会,将会员注册时间从几分钟节省到了十几秒。这一点就被鲜丰水果用在了会员营销上,后续收银员又可针对性的向会员推荐加购月卡礼包,引导复购。据统计,刷脸入会上线后,70%的会员注册都来自于此,而且在智能收银机上加购月卡的用户占比超过了60%。
鲜丰水果通过智能称重收银一体机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成百上千个门店的管理难题。以前,加盟水果店难免出现价格不统一的情况,现在,所有数据都直接在智能收银机上与总部同步,保证了价格的标准化和体系化。
从传统收银机,到智能识别的收银一体机,鲜丰水果在收银端的变革正是零售数字化的一个高度缩影。
至此,消费物联网从移动支付的机场“起飞”,插上数字化翅膀后,继续飞向更辽阔的千行百业的天空。
十年沉淀、能力延伸,物联网走向“万物生长”(2023-未来)
走过蓬勃发展的十年,消费物联网的终端覆盖量已经颇具规模,也成长出一批优质的产业链公司,但这对“万物智联”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2023年伊始,AI再掀一波新的科技潮。人们突然发现,无论是阿里、腾讯、华为、蚂蚁、字节,科技公司正在把多年积累下来的能力,重新锻造成一把把数字化的利刃,重新寻找产业的场景,准备深深的扎下去。
奥比中光CEO黄源浩对此深有感触,在移动支付中锻造的能力,让其毫不费力地赶上了智能制造的快车。
支付精度的高要求,用户站立区域不同、环境光源不同,这些都给奥比中光的硬件和算法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为了做成消费级产品,成本还要降低。
恰恰是从这些“苛刻”场景中打磨出的技术,让奥比中光赶上了智能制造的机遇。在全国约80%的机器人公司还在用2D摄像头时,奥比中光量产的3D摄像头性价比已经做到行业头部水平,尽管彼时服务机器人在市场上还是“冷门”赛道,但奥比中光来自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的营收,却已经实现十位数的自然增长。
而对支付宝而言,从支付能力中成长出来的,不仅是从支付入口切入数字化深水区的机会,更是可以把身份认证、可信链接等原本支撑支付的安全能力嵌入到芯片当中,应用到整个物联网中对安全有需求的场景。
支付宝在今年推出了“支付芯计划”,将安全支付能力进行模块化封装,联合芯片厂商,让支付功能通过芯片在各种智能设备上可运行,试图让安全支付进入到物联网的最底层,实现万物可支付,在支付层面进一步的「全域泛在」化。
实际上,无论是支付宝、奥比中光、商米,这种将软硬化一体的能力集成为一个解决方案,对应对物联网项目中的高度分散、标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颇有帮助。
随着智能终端的指数级崛起,终端产品种类多,不同设备企业之间,同一设备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甚至同一产品不同代之间,通讯协议/标准/地址都无法做到统一。这让物联网与垂直行业之间的协同,各类硬件厂商之间的协同,变得更加困难。
底层统一的难度高,意味着要为每一款终端定制化解决方案,而这无论对于物联网公司还是终端厂商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成本。
于是,一个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硬件和软件方案,都应该“万象归一”。
而在硬件统一后,如何将硬件和硬件获取的数据用起来,才是下一步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点。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软件中台”统一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将各类硬件设备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并基于数据打造产品,进一步反哺企业运营、产品设计、销售效率等。
在友宝的“物联网中台”智能运营平台上,不仅可以提前规划好每台货柜的补货数量、线路、时间,降低运营人员的运维成本;还能精准识别南北方甚至每个小区口味的差异,从而根据学校、写字楼、交通枢纽、工厂等不同场景属性,输出更精准的商品配置模版,反向推动饮料、零食的研发和销售投放更高效。
只有在硬件能力和软件中台方面都达成了大统一,万物才真正实现了“连接”。
结语
回顾消费物联网的十年,就宛如复现了一个独木成林的过程。
谁能想到,通过支付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产业链;一个看似传统的自动售货机,不仅把自己做上市,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崛起;一个3D视觉摄像头,能成为手机、物联网和机器人三大赛道中关键的供应链公司;一个小小的POS机,也可以成长出业务遍布全球超过200个国家,覆盖细分商业场景近200个的公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放眼整个物联网,这几家公司,还只是庞大产业之下的一个缩影。但我们以管窥豹,也已经能看到,从消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万物智联,正是一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
这些技术、生态和场景的能力,都将带着这些公司,迈向一个更远更深的万物智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