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伯虎财经
百威三季度的财报出来了,财报里没有好消息。
与此同时,一些短板正在逐渐凸显。
百威,困在啤酒行业的“天花板”之下,也困在自身的高端定位中。
三季度双双下滑,市值蒸发千亿港元
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百威亚太总销量25.862亿公升,同比下降6.1%;收入18.82亿美元,同比下降2.2%。
关于2021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情况,百威给出的解释是:销量减少是由于中国和韩国的疫情限制;收入减少,但每百升收入增加4.2%,原因是持续高端化。
三季度的财报表现还只是一处缩影。2019年9月30日百威亚太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时,市值超过3734亿港元,但截至今年10月底百威亚太市值仅剩2500亿左右港元,两年里市值蒸发1200多亿港元。
曾有分析称,百威亚太上市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给母公司、全球最大的啤酒商百威英博偿债。
百威亚太亦在招股书中直言,募资所得将全部用于偿还应付百威集团附属公司的贷款以完成重组。具体而言,一方面用于全数偿还韩国债务应收贷款项下,百威亚太对Mexbrew Investment SARL的债务;另一方面,用于偿还股东贷款项下百威亚太对AB InBev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Limited的部分债务。
上市后,百威亚太股价节节走高,到当年10月9日达到最高点32.65港元,总市值4323.84亿港元。此后,百威亚太股价便踏上了漫长的阴跌路,且一直没能迎来有力的反弹。2019年最后一天,百威亚太跌破发行价,至26.3港元。
直到今天,百威都没能重回曾经的市值辉煌,这和百威啤酒被高估值、市场的空间并不似预期不无关系。
啤酒行业迎来“天花板”
不管是市值的走向,还是财报透露出来的信息,都散发着百威的几分窘迫。
Euromonitor数据显示,我国啤酒总产量和销量自2005年起均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并于2013年达到顶峰,总产量和销量均突破5000万千升,随后便进入下滑区间,2020年因疫情导致的餐饮门店限流和聚会聚餐减少进一步加剧了这个下滑趋势。
同时,啤酒主力消费人群20-50岁人口增长放缓以及人均消费量的提升,都在压缩啤酒未来的销量增长空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36.2L/年,与消费习惯相近的日本(43.8L/年)和韩国(37.2L/年)差异已经不大,提升空间相对有限。
Euromonitor预测,未来四年我国啤酒销量都将保持相对平稳状态,这意味着各啤酒品牌将在这个存量市场中进行残酷的厮杀。
除了啤酒行业需求端现“天花板”,其他酒类也在入局竞争。近年来果酒、预调酒、气泡酒等低度酒正在冲击着啤酒的地位,而海伦司小酒馆等消费场景的兴起,也对百威的夜场渠道产生了一定影响。
据CBNData《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近两年果酒的消费金额增速均在50%以上,90后、95后占据线上酒水消费主流。天猫“6·18”酒类战报显示,6月1日至3日期间低度酒销售涨幅高达80%,持续超过白酒等酒水品类。
另一则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淘宝、天猫、天猫国际和酒仙网平台的果酒销售额同比激增1626.2%,达3.243亿元,销量超360万件,同比增长1944.6%。低度酒,已经成为发展迅猛且潜力十足的酒类消费品类。
据预测,中国低度酒市场到2035年或将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35%。在如此市场背景下,各种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正在爆发。
显然,低度酒的出现对啤酒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消费场景的增加和消费的频率变化会分化和瓦解一部分啤酒的市场份额。
高端受困
基于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原材料等成本也在上涨,啤酒行业成本整体上升。对此,今年4月起,百威进行涨价,不同品牌的具体涨幅不同,涨价品牌包括百威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核心和实惠品牌。
百威,成为今年啤酒市场第一家宣布涨价的企业。
但涨价很快引来销量下滑。今年二季度,百威亚太销量为250.94万千升,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259.61万千升下降约3.34%。到了第三季度总销量进一步降至258.62万千升,较2020年三季度下降了6.1%。
百威啤酒自进入中国之初就以高端、高价著称,且在高端市场一直有独特的话语权。旗下品牌科罗娜、福佳售价均在8元以上(500-550mL罐装),百威经典终端价也在6-8元(500-550mL罐装),单价已经处于高位。今年二季度百威亚太毛利率达到54.01%,高于重庆啤酒(52.13%)、青岛啤酒(44.40%)、华润啤酒(42.2%)和燕京啤酒(40.33%),毛利率水平已处于可比同行的第一。
所以,百威再涨价,其实是危险的。涨价这条路也不适合百威了。
一个更严肃的问题,也在朝百威走来——多家啤酒企业正在布局高端化。
华润啤酒在揽入喜力后,不断发力高端化,逐步形成新脸谱、SuperX、匠心营造、马尔斯绿四大核心中高端产品。青岛啤酒推出了新包装版1903国潮罐、“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系列艺术酿造新品、中超定制罐、“夜猫子”MUSE系列等多款高端及超高端产品。
从业绩数据上来看,其他啤酒企业在高端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据各啤酒企业财报,2020年,华润啤酒次高端及以上产品销量达到146万吨,占整体销量的13.2%,同比增长11.1%;青岛啤酒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179.2万千升,占总销量的46.2%;2020年珠江啤酒高端精酿实现销量同比增长34%,占总收入的53.44%。
除了啤酒业巨头,其他行业也想在高端啤酒领域分一杯羹。此前,海底捞、味千拉面等先后宣布在自家门店提供精酿啤酒。据了解,海底捞2019年啤酒销售额或达4.32亿元,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啤酒公司。
一些小品牌也迫不及待冲进来,据悉,作为国内啤酒高端化转型的前驱,精酿啤酒目前已有近5000个品牌杀入战场。
百威在高端啤酒的地位,暂且不说难保,但多少有些紧迫感了。2019年百威虽仍是市场份额第一位,但较前一年缩水4%;2020年,百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缩水近5%。
接下来,留给百威的,是需求端趋于天花板的啤酒行业,和被围困的“高端化”。百威的下一步棋,思考的大概是,高端往哪走。
资料参考:
1、资本星球Planet:市值蒸发千亿,百威的高端神话终结?
2、子弹财经:百威围困高端
3、中国经营报:百威涨价或引涨价潮 高端化、多元化布局挑战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