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氢财经 梁华梁
从新三板谋求换板上市的企业不少,江苏东星智慧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星医疗)就是其中之一。
近期,东星医疗IPO进入更新披露阶段。
招股书显示,东星医疗主要从事以吻合器为代表的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包括吻合器及其零配件制造、外科医疗设备制造和医疗器械代理业务。
2018年-2019年,东星医疗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星医疗取得如此成绩,主要仰仗的是并购其它企业。相关并购又直接导致东星医疗账面上的商誉高企,颇具隐患。
除了并购,东星医疗的营收增长还得益于营销。与其研发投入相比,东星医疗的销售费用要高出数倍。
由此看来,东星医疗的上市之路绝非易事。
热衷并购致5亿商誉高悬,或存减值隐患
资料显示,东星医疗刚开始是从代理销售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外科手术医疗器械产品起家的。
2017年,东星医疗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并购了威克医疗100%的股权。
2017年12月28日,威克医疗完成工商变更,并于2018年1月,正式成为东星医疗的全资子公司。
并购威克医疗的效果立竿见影。
东星医疗在披露的2018年年报中提到,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33.26%,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期威克医疗贡献销售收入约1.37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东星医疗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2.59亿元、2.96亿元、3.74亿元。
同一时间,威克医疗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1.48亿元、1.65亿元、1.55亿元,分别占东星医疗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约57.14%、55.74%、41.44%。
尝到甜头的东星医疗如法炮制,于2019年并购江苏孜航精密五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孜航精密)。
资料显示,孜航精密成立于2008年5月8日,主要从事吻合器等医疗器械零部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并购再次大获成功。数据显示,2020年东星医疗的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比增长26.67%。连东星医疗都坦言,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是完成对孜航精密的并购后,新增吻合器零配件业务收入所致。
并购虽然卓有成效,但也推动了东星医疗的商誉高企。
数据显示,2018年底、2019年底和2020年底,东星医疗商誉账面价值分别为3.08亿元、5.32亿元和5.32亿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9.47%、70.39%和68.86%。
5.32亿元的商誉,主要是由并购威克医疗、孜航精密产生,分别为3.07亿元、2.23亿元。
商誉过高是存在一定的隐患的,一旦并购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势必将引发商誉减值。
资料显示,东星医疗并购威克医疗时的业绩对赌已经完成,但是自2020年起,威克医疗的营收开始出现下滑。
东星医疗并购孜航精密的业绩对赌期为2019年和2020年。而在2020年,孜航精密未能完成业绩对赌。
由此可见,东星医疗商誉减值的风险很高,或吞噬其利润水平。
销售模式改变,重营销轻研发现象明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吻合器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吻合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90.58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一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较强的技术壁垒,国内吻合器市场的主要份额,长期以来都是由国外各大跨国公司占领。国产品牌虽然众多,但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规模。
由此可见,东星医疗将面临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应对竞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研发投入,以建立强有力的技术优势。
但是,从数据来看,东星医疗并未走这条道路。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东星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86.09万元、1118.06万元、1832.42万元,合计为3836.57万元。
报告期内,东星医疗的研发费用率分别只有3.42%、3.78%、4.89%。而在同一时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86%、7.91%、7.68%。
也就是说,东星医疗的研发费用率始终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不重视研发,东星医疗却把企业发展的重心放在了营销上面。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东星医疗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470.95万元、4657.7万元、3579.29万元,合计为1.17亿元。
也就是说,短短三年时间,东星医疗在营销上面的花费,超过研发投入有近8000万元之多。
东星医疗的销售费用如此之多,也有其销售模式的原因。
在传统销售模式下,医疗公司以买断的方式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医院。但是随着医用高值耗材“两票制”模式的推广,经销商不再承担市场推广服务。
也就是说,东星医疗因需要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商负责产品推广和后续服务,这势必会导致其销售费用和销售费用率的提高。
总之,重营销轻研发的东星医疗,上市之路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