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经纪人与比特币信徒——中介会消失吗?

中介有益,但存在痛点。

文|霞光社 沈石

对“中介”现象的关注,源于我本人的一段真实经历。

2018年初夏,我打算在北京北五环外某大型社区找一处两居室民宅租住。为了尽快找到,我走进了某房产经纪商的门店。

接待我的是一位“店长”,外形爽朗、西装革履、说话时语气坚定。他告诉我,租房业务需要支付中介费,金额是一个月租金。经过一番“照片选房”,我对一处户主仍在居住、装修良好的房子表示出兴趣。

几番电话后,我们很快来到这家房内。我开始对房间各种设施谨慎检查,“店长”和他的同事在一旁与年轻的户主夫妇寒暄——但大家都没提起租金的事情,似乎在进行着某种神秘仪式。

说话间,戴着黑框眼镜的男户主“看似无意”地提到:“我之前在XX同城(某生活服务信息平台)上发过信息。”言外之意,他并没有主动请这家中介寻找租户。

在我检查完毕后,“店长”礼貌地让我先行离开、去楼下等候,以便他与户主讨论价格。没过多久,他带着报价走了出来——与我预想的略有出入,我表示“要再考虑”便离开了。

当天晚上,想起户主的那句话,我好奇地打开了XX同城的网站页面。果然,不仅能找到这套房子的出租信息,还有户主留下的电话。

就这样,我成功地“绕开中介”,与户主直接谈妥。事后我才得知,我的这位房东是一位互联网“技术男”,典型的“直男”性格。在我们签订租房合同时,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我不喜欢这些中介。”

正是这段经历,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一个难题:既然互联网信息平台已经可以做到房主与租房人“直接”联系,房产中介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实际上,“中介”也可以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的商人古已有之,他们其实也是一种“中介”。而经济学家们大多对这种模式予以肯定,认为它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作为“中介”的房产经纪人,本质上可能是 “信息中间商”。他们踏破铁鞋搜寻房源信息,提供给需要买房或租房的客户,收取服务费。人们自然需要这样的信息,所以这也是一种古老的职业。

不过,中介与佣金的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房源信息如何保证真实?如何保证中介不从中哄抬成交价格?谁享有佣金的定价权?信息是否会被“垄断”?等等。

互联网的出现,恰恰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今大获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对传统意义“中介”的颠覆之上。比如,电商平台对传统实体零售商的颠覆、网约出租车平台实现了司机和乘客的直接对接。

让供给者与需求者“面对面”、“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是互联网平台存在的最大价值和初衷。当然,现实中并非所有互联网平台都这么“单纯”。

也许是从电商诞生的那一天起,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去中介”概念就吸引了一大批虔诚的信徒。直到今天,最极端的现象之一要数比特币。

这种由“只见其名、不见其人”人士发明的虚拟数字货币,现如今有一大批拥趸。其中不乏特斯拉老板马斯克(Elon Musk)和当红投资人“木头姐”(Cathie Wood)这样的“绝顶聪明人士”。

其中的关键在于,对于最虔诚的比特币信徒们来说,金融意义上的“去中介”(比如银行)、“去中心化”具有难以抗拒的魔力。不过,这也给监管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比特币难以走向合法化。

半年前,我向一位数字资产专家请教比特币问题时,他的回答中出现了“乌托邦”这个词——在信徒们眼中,那是一个没有“中介”的理想世界。

回到现实世界,一则有趣的新闻出现了:已经退役的美国篮球星麦迪在中国某家在线平台上出售豪宅,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带网友“直播看房”……

或许,房地产领域 “去中介”已经开始,只是太慢而已。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房产交易进化:探索“去中介”无人区
贝壳、安居客、天猫好房的数字化博弈
屠刀落下,房产经纪人的百景人生
我,为了当房产经纪人,用985学历镀了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