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全网“收奶”的做局者,也是选秀背后的割韭人?

每当新的选秀活动开始,粉丝像极了再次生长发育的新“韭菜”, 任由相关利益方继续收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懂懂笔记

近日,关于粉丝为了“打投”而“倒奶”的事件已经引发了一片哗然。所谓“打投”指的是粉丝为偶像打榜和投票,只要偶像在选秀节目当中胜出,便可以成团、出道,成为真正的明星。

然而,为了让心爱、追随的偶像可以顺利成团、出道,一些粉丝开始为偶像打投集资,购买选秀节目合作、指定商品,帮助偶像提升权重、打榜投票。这也推生出一系列“非理性应援”行为,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买椟还珠”。

事件发生之后,许多官方媒体纷纷发文痛批这一行为;更有法律界人士指出粉丝为“打投”倾倒牛奶的行为,违反了实施不久的《反食品浪费法》;与此同时,相关的选秀节目也已遭有关部门责令叫停。

殊不知,选秀背后所衍生的应援“打榜”产业链,其实早就是一部分机构眼中的一盘“大生意”,而且是那种冒着热气的韭菜堆了。而在相关选秀节目被叫停后,这些“割韭菜”的人又会把镰刀指向哪里?

粉丝为偶像“打投”可以不计成本

选秀选手是否能顺利地成团、出道,离不开两大因素。

其一,是年轻选手在“阳光”下“拼命”展示自己;其二,是粉丝在“暗地里”默默发力。但在饭圈人士“晴晴”看来,后者对于偶像是否能够顺利地成团、出道,似乎更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显然,根据大部分选秀节目的规则——选手取胜或赢得成团、出道权的标准,基本是打榜、投票的数量。因此,粉丝数量的多少,粉丝打榜、投票是否足够积极,决定了偶像的成败。

​“成立后援团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粉丝)力量,为喜欢的选手应援、投票。”晴晴告诉懂懂笔记,每当选手的投票通道开启,其背后应援团的“高层”都会在相应的群组发号施令,号召粉丝投票。有的甚至连怎么投、什么时候投等细节,都已规划完备。

为了让喜爱的选手出道,应援团必须力争该偶像的投票排名在别的选手之上。因此,部分“杀红了眼”的应援团开始通过刷票、造假等手段为追随的偶像选手投票,“不知是谁开了第一枪,但只要有偶像粉丝刷票,其它偶像的粉丝肯定不甘其后。”

晴晴坦言,刷票明显是有违公平的行为,但在一些粉丝的眼里,公不公平只能先放一边了。讲求以“魔法”打败“魔法”,不择手段让自己喜欢的偶像顺利出道,是粉丝群体统一的目标,这也导致了一系列后援团集资并雇佣刷量机构为选手造假现象的频繁发生。

“十几万、几十万人规模的应援团,投出了几千万的票,你能想象吗?”她告诉懂懂笔记,两年前,她刚刚加入某应援团时,机构刷票的收费仅为300~500元/万票,但由于此后应援团为选手刷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刷量机构的收费也水涨创高,每万票收费达到了1500元左右。

晴晴举了一个例子:倘若某选秀节目的参赛偶像当前的投票量为三百万票,其后援团仅二十万人,那么刷票所需花费要在40万元左右。

有曾从事刷量业务的灰产人士也透露,给偶像刷票,远比帮直播网红、短视频刷量赚钱。

“为了让自己喜欢的选手顺利出道,(粉丝)为达目的,几乎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晴晴表示,在为偶像刷票的问题上,其所在后援团也一度很矛盾,原因在于刷票刷得太过分,会遭对手粉丝揭发甚至官方查处,使得偶像遭遇负面新闻;但如果刷得太少、太保守,票数则可能让同样有后援团刷票、造票的其它选手超越。

除此之外,还有熟悉饭圈的人士透露,由于目前选秀、综艺刷票的现象普遍,成立后援团的组织者也是有利可图的。有一些后援团发起者,其实并非偶像选手的忠实粉丝,而是为借打投、刷票,赚取差价和佣金的“掮客”,甚至是刷量机构里的负责人。

那么,粉丝们的荒唐举措是否能被选秀节目方、赞助厂商制止或者抵制?

一局“多方得利”的割韭菜游戏

或许,答案是否定的。

眼看着选手的应援团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费用让刷量机构赚走,作为选秀节目制作方肯定不会无动于衷。能击退刷票“魔法”的,往往是“物理”手段,而如何抬高打榜、投票门槛,也成了选秀节目组思考的焦点。

“只要增加打榜、投票的成本,为选手刷票的难度自然会增加,官方才能得利。”曾从事某大型综艺节目编导工作的吴敏(化名)透露,早期选秀综艺制作团队为了防止刷票手段,主要是提高电话、短信投票的资费,后援团若要刷票,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官方也能得到更高的资费分成。

如今,选秀“打投”互联网化,杜绝刷票的方式也以“消费换投票资格”取代。同时,指定的商品花样繁多,可以是虚拟专辑、单曲、应用会员,也可以是冠名商的实物商品——比如牛奶。

此次粉丝“倒奶”事件中,倾倒的酸奶产品便是选秀活动的冠名、合作商家旗下商品。粉丝倘若想为偶像“助力”,就必须先购买酸奶获取所谓的“奶票”,这也导致刷票成本高涨,甚至有媒体报道指出,有选手后援团每天在“奶票”上的花费高达十万元。

网上流出的一份偶像后援团公布的集资账目显示:选秀期间后援团共集资近1600万元,其中75%资金用于购买节目指定商品,24%用于投票,仅有1%投入在实际应援当中。

对此有饭圈资深人士透露,选秀节目通过购买商品获取投票权,权重要明显大于自然票。

相比纯粹找刷量机构刷票,粉丝群体购买商品获取助力投票资格的成本,几乎是十倍起跳。同时,在闲鱼等二手电商平台,懂懂笔记也发现有部分商家在出售所谓的选秀“奶票”:每张“奶票”价格约为2.5元。

也有商家打出“你投票,我喝奶”的旗号,在二手电商平台上低价收购酸奶,承诺收到成箱牛奶之后,为后援团拍“奶票”照片,其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格低两至三成,转手出售就可从中盈利。

那么,选秀活动官方祭出“先消费后投票”的手段,是否真的只是为了抬高投票门槛,制止违规刷票行为,追求所谓“公平”的选秀环境?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吴敏强调,一些选秀活动方“先消费后投票”的方式,看似抬高了投票门槛,但实际的用意还是为了拉动冠名、合作品牌商品的销量。

“通过投票的方式,节目组清楚知道自己拉动了多少销量,可以此要求和品牌分成。”即便是没有这些分账手段,区区一档选秀节目可以为合作品牌方创造如此庞大的的销量规模,日后自然不愁金主爸爸冠名、投资与合作的机会。

那么,选手后援团获得了大量的投票资格,是否意味着不再需要刷量机构造票了呢?

非也。有资深饭圈人士告诉懂懂笔记,多数后援团获得大量“奶票”之后,还需要刷量、造票机构通过自动化程序,批量录入“打投”资格并进行投票,也就是说仍需雇佣机构刷票。毕竟,大批量的投票资格如果不借助工具录入,是以件很繁琐、头疼的事情。

可见,选秀活动官方祭出的“先消费后投票”方式,看似是抬高了选秀投票的门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堵住违规刷票的行为,反而成了一局选秀官方、品牌、羊毛党、刷量机构多方均得益的“割韭菜”游戏。

唯一有损失的,只有盲目、非理性为选秀选手、偶像应援的粉丝。

而令人疑惑的是,随着27万瓶用于“打投”的酸奶被倒掉,选秀活动官方因“玩脱了”停播、合作品牌道歉,类似“倒奶”的现象真会从此消失吗?那些利益相关者又如何继续割粉丝群体的韭菜呢?

追星的“韭菜”要一茬一茬慢慢割

做局者不会没有韭菜割的,因为即便你把所有事实都摆在面前,一些粉丝依然会说“我愿意”。

据《2021年中国粉丝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90后群体中追星族占比26.78%,95后中这一比例上升至50.82%,近7成的00后都认为自己属于追星一族,学生党是追星群体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其中,有1.45%的粉丝在受调查时表示,自己每月的追星消费是超过自己每月的到手收入,即使透支也要为心爱的偶像消费。

另据《维度》联合腾讯理财对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逾64.9%粉丝曾为偶像消费,部分粉丝为追星每月消费达到5000元。

“现如今追爱豆,真的是太费钱了。”

作为一名90后追星族,阿仪正是Z世代眼里的“阿姨粉”。她告诉懂懂笔记,以往追星,后援团同样要集资,要为爱豆购买礼物,但每年也就是在爱豆生日、出道纪念日时花钱,花费也不及如今的零头。

阿仪坦言,仅最近两年自己参与选秀选手后援团集资“打投”,便已陆续“投入”了小十万元。如果只是花钱“打投”,那么她尚能理解是“为爱发电”的代价,“最难的是,我还要时刻关注支持的选手目前声量如何,有无成团、出道的可能。”

因此,和其它的“阿姨粉”一样,她更盼望着选秀官方不要推出太多繁杂的投票花样,直接给选手开通“账号”,让“阿姨粉”打钱“供养”偶像,“我觉得这都比折磨人的打投套路更为良性些。”

但是这可能吗?

阿仪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毕竟“打投”的规则背后拉动了太大的利益,官方、赞助商、经纪公司……连暗藏在应援团内部的灰产机构也“仰仗”这类机制,大赚粉丝的钱财。

即便“倒奶”事件持续发酵,已经“玩脱了”的选秀机构将来也不太可能叫停、取消类似的选秀机制。

曾在上海浦东一家演艺经纪公司工作的徐颖(化名)向懂懂笔记透露称,无论选秀活动方或是选手的经纪公司,大家都明白“小鲜肉”、“小仙女”只是流量明星,赚钱要趁着还有人关注。

“不靠演技、不靠唱功,只凭借颜值、炒作走红的流量明星,红的周期很有限嘛。”她表示,如果仅仅在一位选手、偶像身上投入大量成本和人力物力,其短暂的流量周期很难让经济公司、机构赚足收益。

因此,无论选秀节目的组织方,还是经纪公司,都清楚粉丝“韭菜”是要分茬收割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选手选秀期,自然是节目、赞助商、经纪公司最为看重的盈利模式,也是最能拉动利益链的玩法,“有时选秀活动周期长达一年,而选手成团、出道后走红的周期,其实可能都不足一年。”

也正因如此,最近几年很多选秀节目组、经纪公司更倾向将精力、成本,投入到选秀活动里。徐颖坦言,经纪公司并不在乎选手成团、出道能红多久,还会推出大量的所谓“限定团”——即成团一两年后任由团队解散或者“单飞”。

之后,各方重新通过选秀“孵化”所谓新的“限定团”,将会再度吸引粉丝持续“为爱发电”,为“打投”花钱,不断实现“韭菜”的一茬一茬收割循环。

也就是说,每当新的选秀活动开始,粉丝像极了再次生长发育的新“韭菜”, 任由相关利益方继续收割。

结束语

如果公众以为“倒奶”事件之后,选秀“打投”形式会就此偃旗息鼓,那就大错特错了。节目制作、赞助商方面道歉之后,“打投”或许会更换为一种新的方式,继续出现在喧嚣的选秀活动中。那么到了几个月后,吃瓜群众是否还会记得27万瓶被倒掉的酸奶?

唯一能明确的一点是,在节目组、赞助商、经纪公司的眼里,曾经收割过的“韭菜”已经长出了新芽,正在迎风招展、摇曳生姿。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真人偶像“爱”塌房,虚拟偶像能小火却难出圈
让乐华赚翻的虚拟偶像,用真人艺人征服“二次元”?
乐华娱乐只能去港股IPO,这便是核心问题所在
原创音综50部扎堆,练习生翻炒“回锅肉”,吸金力远不及偶像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