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张三嗡
上周末,爱奇艺《青春有你3》打榜“倒奶”事件仍在不断发酵。
5月8日,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饭圈”乱象列入整治重点,“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引发网络粉丝群体非理性发声、应援等的行为”;将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通过刷单、炒单、虚假流量来搞商业运营。
5月9日,爱奇艺《青春有你》官方账号发布微博,称“节目组决定终止节目录制,取消决赛”。
接二连三的“重锤”除了让节目制作方爱奇艺损失惨重外,赞助方蒙牛真果粒也不能幸免。
早在5月7日,蒙牛真果粒就已在其官方账号做出道歉,并推出了退货方案,“青春制作人”,即购买真果粒的消费者可自行退货。
乳制品作为快消品类,以广告营销“轰炸”持续占领用户心智是普遍“玩法”,但在流量越来越昂贵的背景下,乳企通过广告营销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
问题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乳企已经形成路径依赖,并形成恶性循环——广告营销投入产出比降低,营收增长放缓;试图通过增加广告营销投入扭转颓势;广告营销投入效果进一步打折……
对于龙头乳企而言,谁都不敢轻易减少营销投入;快消行业本就是“注意力经济”,潜在消费者对己方的注意减少了往往意味着其他品牌的增加。
在这个意义上,蒙牛“踩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01
蒙牛不冤
4月29日,一段“为偶像打投倒牛奶”的视频在社交媒体流传开来,视频中有人将大量牛奶倒入水沟,引发了大量关注。
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等官媒纷纷发声,批评“倒奶”行为。
5月4日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表示,已第一时间约谈了爱奇艺相关负责人,要求该平台严格落实广电行政部门有关管理规定,切实履行网络视听平台主体责任,完善节目管理制度,认真核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根据网络视听节目相关管理规定,已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节目录制。
5月6日-5月7日,爱奇艺和蒙牛真果粒先后道歉,并推出退货方案。
5月8日,网信办回应打榜“倒奶”事件。
5月9日,《青春有你》节目组宣布终止录制。
舆论的炮火主要针对畸形的“饭圈”打榜生态,有观点认为此次事件的主要责任是爱奇艺和青春有你节目组,但“倒奶”事件的发生蒙牛真果粒也难辞其咎。
问题出在“打榜”规则上。
根据规则,如果粉丝想让喜欢的选手“成团”,除了登录选秀节目发起平台APP进行助力外,还可以购买与节目联名的品牌饮料、奶制品,取得留在瓶盖内侧的二维码或包装箱里的刮刮卡,获得额外的助力值。
蒙牛真果粒将二维码放置在瓶盖内侧,应该说本就有通过粉丝“打榜”提升销量之意。
02
营销“内卷”
近年来,龙头乳企营收不断增长的同时,销售费用也在同步扩张。
以伊利和蒙牛两家公司为例,最近5年,伊利和蒙牛的销售费用大体相当,差距从未超过10亿元。到2020年,两家公司的销售费用规模均为215亿元,也是连续两年超过200亿元。
两家公司的销售费用规模一路扩张,5年增长超过50%!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市场营销活动开展受阻,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家公司的销售费用仍然处于微增的状态。
除去2020年外,两家公司销售费用的增速更加陡峭;其中又以蒙牛为甚,在过去五年里,除2020年销售费用微增0.02%外,其余年份均为两位数增长,最高的2018年增长26.66%。
(过去5年伊利和蒙牛的销售费用增速)
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导致两家乳企的净利率长期“惨淡”,盈利能力极差。
但是,伊利和蒙牛对营销驱动增长几乎已经形成路径依赖。
最近3年,伊利的归母净利润和销售费用之比均为0.33;蒙牛的归母净利润和销售费用之比分别为0.16、0.19、0.16,2020年还下滑了。
上述数值代表每投入一元钱的销售费用带来的归母净利润,如伊利的0.33可以理解为:伊利每投入1元的销售费用,带来的归母净利润为0.33元。
数值的稳定表明,销售费用的拉动作用常年不变,两家乳企想维持利润的增长就必须保持同等比例的销售费用的增长。
也就是说,两家龙头乳企的利润增长全靠营销“带”。
03
囚徒困境
有没有一种可能,两家公司同时减少营销投入,这样净利率岂不是就可以同步上升了?
在实践中存在两个难题:第一是伊利和蒙牛减少营销投入,其他乳企可能“趁虚而入”,实现赶超,这是两家公司不愿看到的;第二是如何保证两家公司同时行动。
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也是在双寡头市场中的常见现象。
两家公司必须保持不少于对方的营销投入,以维持曝光优势,从而持续占领消费者心智。
(过去5年伊利和蒙牛的销售费用率)
乳制品龙头的销售费用率均保持在20%以上,主营婴幼儿奶粉的飞鹤甚至曾一度接近40%!
同属于快消品的肉制品行业,其龙头双汇发展的销售费用率一般介于3%-6%之间;另一个快消品的细分赛道调味品行业,其龙头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率也从未超过15%。
造成销售费用率如此大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行业格局不同,双汇、海天在行业里并没有一个与自身相当的竞争对手。
乳制品行业的格局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营销投入的强度也就不会下降。
04
尾声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持续高强度的投入下,“营销事故”发生的概率自然居高不下。
这次“倒奶”事件发生在《反食品浪费法》通过施行之日,“倒奶”又是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历史记忆和最佳隐喻,这更加刺激了舆论反应。
蒙牛“踩雷”提醒我们,中国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力恐怕需要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