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深氢商业
耗费数百亿,打了近十年,一场二手车电商领域的战争,在几家头部平台尚未寻找到最有效的变现模式以及决出胜负之时,便被一场疫情或直接推入终局。
十年之前,在“互联网+一切”的思维下,二手车行业同样被理所应当地改造,二手车电商便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了自己的“野蛮生长”。然而十年过去了,二手车电商不但没有发展成为垂直领域中的淘宝、京东,反而在长期亏损和战略不明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尽管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传出几家头部平台纷纷有所动作,如人人车已“卖身”58同城,瓜子又获得了2亿美金的追加融资,优信筹划推出“先库存、再交易”的零售模式,然而事实上,或许这已不再是哪家会胜出的事情,而是这一行业整体宿命已定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二手车电商并不乐观。
01
诚信缺失,愈演愈烈
诚信缺失,一直都是阻碍二手车电商发展最大的“拦路虎”。
整体来看,诸多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存在与介入,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行业的整体环境,而就近年来几家头部持续性的市场操作来看,人人车、瓜子、优信等等这些新的市场参与者,一直在做的事只有一个——
就是不断砸钱做广告,希望以“大力出奇迹”的烧钱模式在消费市场中强化自己的品牌印象。而针对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所注重的诚信“痛点”,不但没有解决,甚至是在金融工具、售后服务等方面加以制造信息不对称。
这让行业兴起之时喊出的诸如“让二手车交易更透明”的初心,显得格外讽刺。
事实上,我国的二手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规模不一、业务分散,与此同时,行业尚未有一套权威的检测定价标准,因此整个市场格局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且这一行业也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大品牌。
尽管一直以来,各大二手车电商都推出了自己的认证体系和相关服务,然而客观而言,这些认证并不代表得到了所谓官方的承认,而且对于同一辆车的价值评估也是“各说各话”。
行业最初的风光,一来抓住的是消费者的尝鲜心态,二来则在借着“0中介费”“无差价”“诚信认证”等营销活动。
在消费端,车辆交易根本痛点就是诚信问题(真实的车况信息),然而消费者始终处于明显的劣势,加之此前优信、瓜子、人人车等多家平台都被爆出过曾售卖过问题车辆,其中不乏一些严重事故的重修车、泡水车等性能、安全性均较差的车辆。
多年下来,消费者发现二手车买卖过程中的诸多诚信疑虑不仅没有打消,反而还有可能在后面的贷款申办环节、还贷完成后的解压环节等各种操作中被平台“戏耍”。
以优信为例。不少车友论坛和黑猫、聚投诉等第三方信息平台上,有不少用户纷纷吐槽优信的服务,而投诉的事件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二手车质量较差,问题率极高;二是滥用金融工具,被指“套路贷”;三是用户还完贷款,平台承诺协助办理解压但无人执行,甚至是客服电话都无法接通。
可悲的是,如今二手车电商的诚信危机,已从消费端蔓延至了合作方。
近日,有瓜子内部人士向钛媒体爆料称,公司转型全国购业务后,此前在全国百余城市砸重金铺设的瓜子二手车严选商城,目前已经关闭、迁店近2/3。但由于一些处理方式存在不妥当之处,因此那些被欠下超过千万元租金和赔偿金的原物业持有方,分别在当地法院发起了对瓜子的诉讼。
对于当年瓜子曾以“公司即将上市,与瓜子合作肯定没有问题”为承诺的合作请求,重庆市渝北区九仟汇皮革城的老板孙邈后悔不已,眼下局面对他本人生活的影响极大,“再拖就真地拖不下去了,事情不解决,商场也很难重新开始招商。”
无独有偶,优信的失信则表现在与供应商的合作方面。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陆陆续续向《深氢商业》爆料,优信此前与一些供应商达成合作,然而合作执行已完成2、3年了,平台仍没有按合约结算的意思。
更有知情人士透露,优信只看身后资方的“态度”,与许多供应商的合作暂停,且似乎并无恢复的可能。应付拒付,何以守信于天下呢?
优信在给《深氢商业》的回复中称,优信不存在套路贷。优信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金融解决方案,所有款项消费者均知情并同意。优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没有增加过客户一分钱额外还款。不存在所谓“莫名多付钱”。
但优信承认,有极个别销售人员没有完整准确解释合同,甚至还有个别销售人员为个人销售业绩,夸大宣传,过度承诺,影响消费者体验。优信作为二手车领军企业,对消费者提供的合法合理要求均认真对待,对合理维权应赔尽赔,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客户集中反映的过户不畅问题,优信的说法是,由于近期优信自身业务调整,人员变动较大,人手不足,影响过户。对于优信自身问题,优信加强整改;优信对于银行金融政策或地方车管所政策原因导致的过户问题,优信也积极沟通,多方协调,争取尽快解决。
02
亏则思变,变来变去
上述知情人所提到的优信不愿履约,在某种层面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资本已不再看好二手车电商平台,究其原因,或在于平台反复鼓吹的用户体验、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等等,与最终的落地能力差距极大。
毕竟,资方既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无限金矿,当看不到任何回报可能的情况下,或许最好的方式也只能是停止投入。比起眼见着越来越微弱的变现机会,“止损”才是实打实的、也是“最合理”的做法。
二手车电商的生存危机,早已在无休止的盲目“烧钱”和长期经营亏损中买下了伏笔。
行业起势的那几年,与其他新兴领域一样,都处于一个希望烧钱出奇迹、烧钱出寡头的思维里。根据公开资料,2016年二手车电商广告营销支出达到12亿,2017年几大二手车电商平台广告费用突破50亿,2018年仅一季度就烧掉了20亿广告费。优信便是在2018年实现上市的,这也是二手车电商行业中的“第一股”。
无论行业如何热闹,经营主体如何风光,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倘若没有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仅仅依靠烧钱来获得短期内的市场规模,又怎么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二手车行业的兴衰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仅仅两年后,各种打着如B2C、C2C、C2B、C2C、B2B2C等不同模式的小平台,不断退出了历史舞台。当年疯狂烧钱的二手车电商,似乎也只剩下了人人车、优信和瓜子,只不过也是转型的转型,剥离的剥离,卖身的卖身。
这里多说一句,其实不能不提到另一个选手就是平安好车,但这一经营主体与其他几家大有不同,其隶属于中国平安集团旗下,依靠母体在流量、业务协同等方面的支持。
另一个就是无法盈利的问题。电商时代中,被认为理应会爆发的二手车市场,却长期处于巨额亏损的困境里。即使为了拓展变现模式,平台们也在不断进行各种尝试,然而结局同样是迟迟未见什么起色。
造成盈利难的成因,无外乎上述几大成因——
一方面,互联网创业领域中“烧钱”的风气,让各个入局者将发展的重心统一设定在花钱出头,他们认为烧钱越狠、越能胜出,这种想法的深层逻辑本就是立足于资本视觉,而非真正惠利消费者,同时这也严重影响了平台的现金储备和发展规划;
另一方面,无论是早期的直卖模式,还是后来铺设线下严选店,以及目前几家平台着力开展的全国购业务,目前从交易规模和服务效率上来看,似乎并没有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可以说是跑通了。
去年9月前后,优信的创始人戴琨再次提出自家平台即将推出新模式,即建立二手车库存,“以更好地控制二手车供应链,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交易确定性。”
对此,有资深分析人士向《深氢商业》表示,“与撮合交易所有不同,这种二手车零售模式是建立在‘库存、再交易’的基础之上的,这对于监管、资金、人力等方面的要求要更重。仅从资金这一点来看,优信目前的现金流如何支撑这么重的转型,着实不好预测。”
03
变也不通,宿命已定?
作为二手车电商领域的第一股,优信的一举一动时刻被业内外所关注着。尽管近年来优信不断调整业务方向,甚至断臂求生,陆续出售了二手车金融、事故车拍卖、B2B二手车拍卖等多条业务线,然而公司整体情况并未好转。
反应在股价上,截至目前,优信每股价格仅为1.19元。从2018年6月上市至今,优信的股价一路下跌,并一直在1美元上下不断徘徊,还一度碰触纳斯达克的退市机制。相较于IPO时的9美元/股、近28亿美元市值,现在的市值已跌去近9成。
伴随而来的,还有不断传言的降薪裁员、业务被收购以及高管离职等各种利空消息。只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窘困并不止优信一家,其他两家平台的日子同样也是异常艰难。
去年5月,瓜子宣布获得了2亿美金的追加融资,根据当时腾讯新闻对创始人杨浩涌访谈的还原,他口中的“竞争对手们只能折腾折腾”的说法,目前看确实过于乐观了。抛开疫情对二手车电商行业的整体“伤害”,瓜子在拿到这笔融资后的一年之中,也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市场动作。
按照瓜子此前的规划,多次转型后暂时明确下来的“全国购开放平台”业务,将与严选业务、车速拍业务协同发展,成为拉升二手车业务的新增长曲线。然而眼下,一边是严选业务的大幅收缩,一边是车速拍业务的无声无息,瓜子的处境很难用轻松来形容。
与此同时,不久前有多家媒体曝光,称人人车以10000港元(你没有看错,10000港币约合人民币8586元)的价格将旗下主要资产贱卖给58同城,同时人人车的创始人李健也已入职58同城,这一消息随后被58同城公关部予以否认。但据工商资料显示,包括李健在内的多位管理层均退出了人人车。
曾经叱咤一时的二手车电商头部平台,在尚未决出某个真正寡头的情况下,竟落得如此地步,不免让人感慨这个赛道的残酷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了市场的想象。
市场看衰的根本原因,其实说到底,就是——
于消费市场层面,二手车电商确实可以在前期搜索、比较等步骤上帮助需求端提高效率,然而以车辆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消费,当进入到实际交易环节是,人们往往更青睐“眼见为实”,这似乎也注定线下场景的不可替代性。
更何况,从实际车况的鉴定到价格的评估,再到后面的保险、维修、保养等等,这些必要环节也是无法与线下脱离的,加之二手车电商多年来并未给消费者带来多么有效的体验提升,这也是消费者不再买单的关键。
于资本市场层面,说到底就是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二手车电商平台没有核心的盈利支撑,同时也没有看到经营情况好转的希望。持续一年多余的疫情,更是将二手车电商直接推入了至暗时刻,前路到底在何方,恐怕还没有人真的想清楚。
纵观二手车电商行业近十年的表现,没有一家平台实现了现金流转正。无论这一行业是否真的为消费者带来了怎样的服务体验,在商言商,盈利能力始终是检验业务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核心标准。这真的是一件值得所有互联网创业者反思的问题。
向死而生还是宿命已定,可能每个人的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