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12年之痒:平台越玩越嗨,商家越来越无奈

尽管很多消费者表明不再参与双11购物,但架不住铺天盖地的促销广告的引诱和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今年双11的销售数据非常抢眼,几大电商平台又成了赢家。

投稿来源:易懂财经

这已经是双11的第12个年头了,经历了重金补贴、花样促销的几轮大战,消费者的潜力越来越被榨干,越来越多的商家被迫上了这个战车,越来越多的平台玩不起这个游戏,平台头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平台行业走向头部化的过程是,前期用户(商家和消费者)受益颇多,平台贴钱抢占市场,后期用户被裹挟到游戏中,制定规则的平台最终成为了少数赢家。

01

今年双11,又双叒见证历史了!

2020天猫双11

11月1日0点至11月11日24点

最终总成交额

4982亿元!!!

此外

今年天猫双11

还破了另外一个纪录

11月1日-11月11日23点

2020天猫双11实时物流订单量突破

22.5亿单,

约等于2010年全年中国快递量总和。

2020京东双11

再次创造新的纪录!!

11月1日0时至11月11日23:59

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累计下单金额

超2715亿元!!!

今年的双十一有些特别,上半年的疫情培育了网上购物的增量人群,直播的流行又增添了更多年轻群体的加入。今年电商平台负责人说增加最多的群体就是50和00,正好是快退休的和刚成年的。

所以,今年双11的电商数据亮眼,也不奇怪。

双11购物节从2009年至今走到了第12个年头,一直维持高速的增长,展示着中国强大的消费潜力。

02

不过,也有不少经历过多次双11的“老油条”们没有买的冲动,今年没有买多少甚至几年都不过双11了,他们是厌倦了促销手法的刺激,或者是看穿了繁杂算法的把戏。

今年的双11,几大头部平台可谓牟足了劲火拼一把。

去年的双11,天猫交易额虽然还是最高,但增速却不尽人意,而拼多多却呈指数级猛增,老对手京东的增速也在天猫之上。京东和拼多多已经开始对阿里的市场占有率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而今年更可怕的是,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进入了电商领域,让电商进入群雄混战时期,而且短视频平台自建电商闭环生态的趋势愈发明显。10月份,抖音电商直播间不再支持淘宝和京东等第三方链接,双十一抖音还推出了抖音宠粉节,而快手也推出了116购物狂欢节。

为此,今年天猫下血本用历史最高300亿的现金来补贴商家和消费者,还有养猫瓜分20亿红包的游戏,满减的门槛也相较去年有所下调。但最狠的杀招还是延长购物节,外加可以预售定金,几十元的定金,加上各大主播的声浪攻击加上店铺页面花枝招展的宣传,由不得小韭菜们不热血上头。

这样一来,原来三强之一的苏宁易购都有被甩开的压力,一些二三线平台更是承受着掉队甚至退出的危机感。

11月4日晚,网易严选发了一份声明称:今年双11,网易严选将退出大战。同时,声明中强调现在的双11“鼓吹过度消费,为销售数字狂欢”。曾经风光一时的唯品会也在近年的双11大战中日渐式微。

更多的二三线电商在几大电商巨头的冲击下,只能以“我不想玩烧钱的游戏”来掩饰“玩不起”的尴尬。

03

对双11,既恨又不敢不玩的,还有那些商家们。

它们除了向平台支付买直通车、买位置、做投放的宣传成本,还要承担新玩法的成本。

今年双11,薇娅的直播带货报价涨了3倍。虽然摆上头部主播的桌面,也不意味着必定成功,但头部主播的超高粉丝和平台流量扶持,加上过往巨大销售额的光环,品牌商家咬咬牙也要试一把。

有主播感慨,“‘双11’就是主播集中收割商家,商家收割粉丝的时候”。

品牌商家还有钱能烧,可怜的是那些中小商家,更是在夹缝中生存。

有商家本想靠双11直播带货冲销量,结果遭遇“刷流量+做数据+事后翻脸”;有商家的产品火了,但因为竞争激烈,双11反而亏得更多;还有商家今年已经亏损300万,没钱参加双11排位战了。

有商家说,双11的流量分配不均很正常,中小商家比的是夹缝中求生存的能力。

04

不管是平台,还是主播,流量就是价值,就是话语权,就是规则制定者。

作为使用者,要么接受,要么别来。

通过搜索屏蔽、流量限制等极具隐蔽性的技术暴力手段,强迫商家“二选一”,早已是电商平台竞争潜规则。

去年“618”,因被要求在电商平台间“二选一”,格兰仕在天猫的店铺遭遇技术屏蔽和限制流量,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并获立案。

而这种抗争者只是少数,多数商家往往囿于平台强势地位,对平台霸权不敢发声。

今年的滴滴涨价、美团提高小商家抽佣,与这些头部电商平台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补贴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后,可能为获取超额收益,收割利益相关方。

羊毛出在羊身上,除了商家,被收割的还有消费者。

就在本周,市场监管总局公开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就是对平台断的棒喝,其中涵盖了对于市场支配地位、不公平价格行为、低于成本销售、限定交易、差别待遇(大数据杀熟)、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行为的认定。

在政策出台的当天,美股上的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分别下跌8.25%、5.63%、2.87%,合计市值蒸发764亿美元,约合5035亿元人民币。

也许有“市场经济”人士为它们喊冤,不过在美国,从IBM到微软、谷歌,科技巨头同样饱受反垄断法监管。

随着《反垄断法》的修订,腾讯、阿里、美团这样的巨头,会不会受到新的调查?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阿里添“猫”:摸着京东的石头过自己的河
猫享,消费分级时代阿里必走之棋?
摸着京东过河?天猫这时候推猫享真有用吗?
新秩序来临,平台型电商往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