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品 | 异观财经 夜叉白雪
“水果一哥”百果园集团,业绩崩了。
3月27日,百果园集团发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从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百果园营收和利润双降,由盈转亏,门店数量减少近千家。
作为水果界龙头之一的百果园,也曾风光无两。2020年至2022年,业绩飙升,并在2023年1月16日,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然而,上市之后,百果园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024年业绩爆雷,由盈转亏,从巅峰跌落谷底,百果园何以至此?
业绩爆雷,百果园“大败局”
此前,因为吃到消费升级红利,百果园也有过巅峰时刻。
成立于2001年的百果园,在2015年完成4亿元A轮融资,估值达50亿元,成为当时中国水果连锁零售行业最大的一笔投资。2018年,百果园完成15亿元B轮融资,由中金智德、中植资本、中金汇融、基石资本、源码资本、越秀产业、深创投等机构投资,估值达90亿元,又一次刷新水果零售行业融资纪录。
成立20年后的2021年,百果园营收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于2023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同年营收规模近114亿元,营收规模达到公司历史巅峰,成为中国最大水果零售经销商。与此同时,百果园的门店数量也达到历史峰值的6093家。
从该公司最近六年的历史数据看,2024年之前,百果园营收处于增长态势,保持盈利状态。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百果园近5年营收分别为:89.76亿元、88.54亿元、102.9亿元、113.1亿元以及113.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95亿元、4906万元、2.303亿元、3.233亿元以及3.617亿元。
然而,进入2024年,百果园业绩爆雷,跌落谷底,营收和利润双降,并出现净利润首次亏损,加盟商撤离,百果园万店规模的目标,越来越远。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百果园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毛利为7.64亿元,同比减少41.9%;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91亿元,同比减少202.7%;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为3.86亿元,同比减少206.7%;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2552元,同比减少211.1%,2023年为盈利0.2297元。
2024年百果园集团加盟门店及自营门店总数为5127家,相比巅峰时期的6093家,减少966家。其中,百果园集团管理的加盟门店一年就减少779家。
与此同时,百果园付费会员人数也在减少,从2023年的117.1万人,减少至85.4万人,一年时间付费会员流失近32万。
如今百果园市净率不足0.5,百果园股价为0.96港元,相比5.6港元的发行价,股价下跌83%,曾经市值超百亿,如今总市值仅剩14亿港元,
百果园集团能否走出阴霾,重回巅峰?
百果园,何以至此?
百果园作为水果零售行业的重要企业,业绩崩坍,由盈转亏引发外界关注。
总体来说,百果园由盈转亏是行业共性挑战与企业战略短板叠加的结果。
一、从行业角度来看,水果行业存在天然短板,且市场竞争白热化。
水果行业短板之一是高耗损率,水果易腐、保质期短,供应链各环节(采摘、运输、仓储、销售)若衔接不畅,损耗率可能超过10%-20%,直接影响利润率。
此外,水果行业还具备非标品特性,水果品质受产地、气候、种植技术影响大,标准化难度高,导致采购成本波动大、品控复杂。
百果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水果销售。消费者对水果最基本同时也是最核心的诉求就是:好吃和新鲜。这背后是对企业供应链和冷链仓储技术的考验。
目前百果园面临几方面挑战:
1、 产地分散:依赖全球采购(如东南亚榴莲、智利车厘子),产地分散导致运输链路长、成本高,且易受国际物流(如海运延误、关税波动)影响。
2、 冷链覆盖不全:部分二三线城市冷链设施不足,运输中温度波动导致损耗,尤其是高单价品类(如草莓、蓝莓)。尽管百果园在冷链仓储方面有所投入,但在一些下沉市场或偏远地区,冷链覆盖率可能仍然不足,导致水果损耗率上升。
3、 仓储技术瓶颈:预冷技术、气调库等投入不足,部分区域仓库仍依赖传统仓储,难以实现精准温控和库存周转优化。冷链仓储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尤其是高端冷链技术,可能对利润率造成压力。
4、 供应链整合难度大:百果园作为零售企业,需要整合上游种植、中游批发和下游零售环节,但上游种植端往往较为分散,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导致供应链整合难度较大。
目前中国水果零售赛道的参与者众多,尤其是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新兴模式的崛起,对传统水果零售企业形成冲击。百果园可能面临价格战或市场份额被分流的压力。京东、美团等电商平台对百果园造成的竞争压力可以说是最大的。
水果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新兴模式的崛起,对传统水果零售企业形成冲击。百果园可能面临价格战或市场份额被分流的压力。
一方面,电商平台仓储和冷链物流技术优势明显。仓储和冷链技术的提升,可以降低果鲜的损耗率。鲜果的口感、新鲜程度,以及物流配送时效都对用户体验产生直接影响。
电商平台依托强大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通过“产地直销”模式,直接连接产地和消费者,缩短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同时保证了水果的新鲜度。这对百果园这种依赖线下门店销售的水果零售形成一定竞争威胁。
另一方面,在消费者触达方面,百果园难以与电商巨头竞争。电商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流量入口,能够通过线上渠道快速触达消费者。而百果园的流量主要来自线下门店和自有线上平台,流量来源相对单一,用户触达范围有限,难以与电商巨头竞争。
水果零售的终局竞争将是“效率之战”,谁能以更低损耗、更快周转触达消费者,谁才能穿越周期。
二、从企业内因来看,百果园战略、经营管理以及重资产+加盟模式面临挑战。
价格高≠高端。
单纯高单价难以为继。百果园定位中高端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价格竞争力不如电商平台,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消费分层加剧,一线城市中产及高净值人群对品质、健康、稀缺性的需求持续存在,但普通消费者更倾向性价比,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平台。
比起直营模式来,加盟模式有低成本、快速扩张的优势,但同时有着监督管理的高风险。保证每个门店的运营遵守统一标准对品牌总部来说,挑战很大。而加盟门店的负面评价影响的则是品牌自身的口碑,如果品牌总部在管理半径和组织能效上未得到强化,存在加盟反噬品牌的风险。百果园此前就曾加盟门店管理不善,多次深陷坏果、烂果风波,陷入品牌危机。
对品牌商来说,加盟模式和直营模式的差异决定收入和利润来源的差异,采取加盟模式的连锁品牌若要做大做强,必须让加盟商赚到钱,让潜在加盟商意识到加盟该品牌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加入该品牌,门店数量扩大,品牌收入增长、成本摊薄,在新品研发和销售价格上保持强劲竞争力,吸引更多顾客,这样的一个正向循环,才是加盟模式盈利的关键。
然而目前的百果园,正处于闭店、加盟商逃离的窘境,百果园加盟门店数由2023年底的6081家,减少至2024年底的5116家,一年加盟门店净减少965家。加盟门店骤降也导致产品销售收入也下滑。2024年集团管理的加盟门店的产品收入为74亿元,与2023年的85亿元相比,一年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减少11亿元。
百果园也再主动求变。2024年是百果园实施“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新战略的元年,也是公司十年战略规划的第一个三年计划的起始年。在这期间,百果园开展“三大战役”:品牌焕新战、招牌果引领战和礼品战,但营销开支大幅增加,影响了公司收入和利润表现。
从短期业绩结果来看,新战略尚未奏效。百果园的亏损是行业共性挑战与企业战略短板叠加的结果。短期需优化成本结构、修复品牌形象,长期则需通过技术投入和供应链重塑构建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