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霸“头七”夜王相伴,复联和权游给我们上了一节IP课

“复联”与“权游”史无前例的成功,使“下一个漫威/权游”几乎成了业内人士的共同愿景,但顶级IP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

2019年4月30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是日本平成年代的最后一天。

是灭霸“头七”。

也是夜王“领盒饭”后的第一天……

灭霸头七,夜王相伴

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灭霸和夜王,一个主攻人口控制,一个主攻全球变暖,堪称环保界的拿破仑,没想到都提前告别了自己“伟大的事业”。

尤其是夜王,辛辛苦苦走了八季,没想到打了一集就挂了,“作为《权力的游戏》八季里的无上大boss,你居然死得这么随意、草率???”粉丝史塔克看完后再朋友圈感叹道。

这样的骚操作不仅让屏幕前追剧的粉丝惊愕不已,还成为了段子手宝贵的创作素材,哀悼与恶搞齐飞,创造了第八季开播以来的刷屏盛况。根据微信指数,二者在近期都达到峰值,“复联”的巅峰热度甚至超过了国产刷屏剧“都挺好”的巅峰时刻。

密集的刷屏再次触及了各大社交网站的“剧透预警”,而此前《复联4》的热映也同样深陷“”,本是简单的情绪宣泄与调侃,但随着“剧透”的热度越来越高,网友却认真地开始了“观影缄默期”的讨论。

有网友旗帜鲜明地反对“剧透”,“剧透一时爽,全家火葬场”,“剧透拉黑预警”等口号随处可见。但同时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国内知名编剧汪海林在微博写道,“观众没有给剧情保密的义务,普通观众剧透不违背任何规则。剧情保密只在影片上映前针对行业内有意义”。

虽然大家对于“剧透”的态度不一,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剧透”是观众对于作品期待值的一个体现,“复联4”和“权游8”所引发的全网“剧透预警”都体现了他们作为经典IP的强大吸引力。

从漫威到权游,IP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复联”与“权游”史无前例的成功,使“下一个漫威/权游”几乎成了业内人士的共同愿景,但顶级IP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作为同样诞生于美国影视工业的超级IP,“漫威”与“权游”拥有不少共同点。

优质内容永远是IP能量的源头与核心。在记录漫威兴衰史的图书《漫威宇宙》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售卖幻觉,在虚构的世界中寻找黄金机会”,它揭示的正是如今好莱坞盛行的“虚构电影宇宙”内容策略。

所谓的“电影宇宙”其实就是多部电影/剧集共享同一个架空背景,蕴含一整套完善独立的世界观,系列之间具有实质性的互动,形成立体系统。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漫威宇宙”,从《钢铁侠》开始,漫威用22部电影构建了堪称世界上最错综复杂的虚构故事体系。而在“权游”中,作者同样建构了一个异常宏大的世界,它以欧洲中世纪为虚拟背景,涵盖两块大陆、三大主场、九大家族……

比起现实环境,架空背景拓宽了想象的空间,更容易带来新鲜感;同时比起孤立的作品,“电影宇宙”更容易形成品牌效应,有利于增强粉丝粘性。

并非有了IP就意味着影视化的成功,后者不仅需要高水准的制作团队与演员阵容,同时还需要有成熟的营销与市场做支撑。

根据自媒体“北方公园”文章介绍,“漫威”在拍摄上大量采用真人动作捕捉加CG的方式;在特效镜头的制作上,则动用了全球的10家特效工作室,一部电影包含多大2600个特效镜头,总渲染时长超过6600万小时。“漫威”通过技术创新为IP商业电影打了一个很好的“样儿”。

HBO旗下史诗级神剧的《权游》到了第八季,每集投入高达1500万美元,6集的剧情粗略计算为近1亿美元的投入,制作人坦言“《权游》第八季每一集的制作都如同一部电影的水准。”

在精良的制作之上,HBO也为“权游”打造了营销组合拳,跨界营销、社交营销、KOL/粉丝经济、沉浸营销、广告投放均为“权游”出圈做了不少贡献。

正如导演五百在描述“漫威”成功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综合效果,“可以被理解为天才创意的勃发,变革时代中人们对超现实主义英雄的渴求,美国成熟而健全的商业制度,漫画电影游戏多角度打造的综合结果”。

国产IP和复联与权游比究竟差在哪里

IP基本上是近几年国内影视圈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创作者与资本方似乎都在进行着一场“IP竞逐战”,顶着IP出生的作品越来越多,大家对于IP的关注点也在渐渐失焦。

从国内影视投资者的角度来看,IP作为已经在网文领域有粉丝基础的作品,影视化过程中可以降低项目风险,同时IP改编本身就是一个颇具热点的话题。而从创作者角度,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投资,吸引明星加盟,IP也是绝佳的选择。

但成为IP是有门槛的,并不是所有网文/游戏都适合改编。

在国内影视圈,改编的前提通常是作品的人气与流量,而事实上这只是最浅层的标准,关键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改编的可行性。

以“权游”为例,电视剧《权游》源自199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在当时作为奇幻古装小说的它其实并未激起多少波澜,后期经过影视化改编和商业化运作,《权游》的电视剧反而走在了书的前面,积累了数以百万计的粉丝。

而国内IP的改编更多则是以收割原始IP流量等短期利益为目标的。在这种“赚快钱”的思维下,片方开始一拥而上地抢IP,即使没有详细的论证与调研,但本着“抢到就是赚到”的宗旨,大量粗制滥造或不适合影视化的IP被搬上荧幕。

从2011年豆瓣评分高达8分的《步步惊心》,到如今5分以下的《扶摇》、《锦绣未央》、刚刚3分的《孤芳不自赏》,IP渐渐变成了烂片、低分剧的代名词。

泛滥的IP思维下,其实成为IP很容易,只要经过粉丝和流量的肯定都会被认定为IP;但是成为优质IP的门槛却很高,它不仅意味着粉丝基础,还需要有强大的出圈能力,需要在非粉丝群体中具有强烈的符号记忆点与好感度,因为只有占领更广泛的市场IP才具有延续性。

不知在“清宫宇宙”与“金庸武侠宇宙”之后,下一个“国产宇宙”何时才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