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教育,教你下一盘传统文化振兴的“大棋”

博物馆教育,正在“走出红墙。

图片来源: IC photo

作者:育论场 吾 易

这些年,故宫博物院没少“出风头”。

一系列影视、文创作品加跨界尝试,故宫这几年,算是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革新。

以故宫教育为代表,国内的博物馆教育也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3月24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宣布,故宫已经开始走向5G。他说,“故宫在数字平台方面的功能正不断完善,如公众教育、文化展示、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

教育,在故宫数字化发展中被摆在了首位。

在大众眼里,博物馆曾经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存在。尽管博物馆也是家长和学校遛娃常去之所,但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解说又晦涩难懂,教育传播效果也跟着大打折扣。而或许正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以故宫教育为代表的博物馆教育近来也开始变得接地气起来,《你好呀!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手游、故宫学院……这些故宫教育的不同展现形式,让故宫的形象日益生动鲜活。

教育的多种“故宫+”开启模式

教育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职能。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教育在国外早已发展多年,但在国内,博物馆教育的概念仍然相对陌生。单霁翔院长也曾在《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教育》一文中指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博物馆以物为本,重视科研功能、馆藏文物保护,少数博物馆甚至片面追求其形象标志功能,忽视或弱化了自身的公众教育功能。”

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博物馆在汇聚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打破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藩篱,进行古今文化的串联,才能使其文化本身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故宫是中国现在最火的IP之一

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度,博物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细分领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这其中,“故宫+”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故宫+手游、故宫+美育、故宫+研学……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上进行了各种尝试。每一次“故宫+”都让故宫散发出强烈的文化辐射力,它以文化内核为根基,即便是商业行为也能够柔和化,自然地带到文化氛围里,这种辐射力本身便具有深刻的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故宫教育的线上化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在素质教育领域,许多细分赛道都在探索线上化,比如音乐、美术、思维训练等,但有不少都因为教学效果和运营模式不清晰,线上发展步履维艰。而故宫在探索博物馆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拥抱互联网,走出了行得通的线上路子。

线上课程《你好呀!故宫》

在线课程《你好呀!故宫》,是故宫与美育的一次相对成熟的结合案例。

该课程由故宫·紫禁书院与博物馆美育团队涂思美育联合研发,通过互联网多媒体阅读形式将故宫文化传递给青少年儿童,第一季课程在涂思美育、喜马拉雅、CCtalk、少年商学院等多个平台上限。

从用户反馈和数据结果来看,《你好呀!故宫》确实足够讨喜。这部号称由故宫、中央美院专家学者精心打造的线上美育课程,以首周订阅突破4万单、播放近500万次的数据,交出了一个还算令人满意的答卷。

接地气,又是从孩子视角出发制作,这样的美育课程,似乎孩子和家长都喜闻乐见。

app是故宫在教育领域的另一个线上化尝试。不花钱让儿童体验九五至尊生活的“皇帝的一天”,解读17种传统符号演变及文化内涵的“紫禁城祥瑞PRO”,每日解读一款馆藏珍品的“每日故宫”等9款app,让库克也乐于为之“商业互吹”——

就在前不久,苹果CEO库克在参观北京故宫后对这系列app大肆吹捧了一通:“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出品的这些app令人拍案叫绝!这些app继往开来,成为帮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方式。”

博物馆教育“走出红墙”

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博物馆,故宫教育在推陈出新上一直没停下过脚步。但这样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故宫教育也曾经历过理念上的革新和洗礼。

以往的观念里,历史博物馆都是以“物”为重点,重视文物的收藏、保护与研究,给大众以距离感。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受众并非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体验者,甚至是意义的创造者与行动者。

在单霁翔院长的理解中,“以往的故宫,是以管理方便为中心,限制了故宫的开放,现在正在向以观众为中心而努力。”正是通过观念的转变到实践,故宫成功地从“权威教化”的形象转型为吸引观众主动“学习体验”,从观众的感受出发,为观众提供便捷、有趣、实用的故宫教育渠道。

当然,故宫本身文化辐射力要大于其他博物馆,其教育的成功案例固然不能一味照搬到其他博物馆上,但其在教育领域的理念和创新依然能够带给其他博物馆颇具价值的启示。

国内的博物馆教育刚刚起步,未来将走向何方,我们尚不可知。但有了国家素质教育政策为导向,以故宫为代表的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教育理念和形式,也已经悄然兴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明天的明天,会有更多博物馆教育将走出“红墙”,让这一文化知识宝藏为更多中国人所共享。

参考资料:

1、《单霁翔:“管理方便”限制故宫开放,将努力以观众为中心》,中国新闻网;

2、《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教育》,东南论坛;

3、《多媒体阅读新尝试,<你好呀!故宫>为全国儿童献礼》,央视网;

4、《从传播学角度浅议“让文物活起来”——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博物院。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