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报道|温元凯:中国教育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投资新热点

2049年的教育又会怎么样呢?那时,世界上100所最好的大学,中国能不能占一半?

11月8日下午,由蓝鲸教育主办,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蓝鲸财经、界面新闻、财联社、摩尔金融协办的2019第三届蓝鲸教育大会,在北京三里屯洲际酒店举行。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投资专家温元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张戈、卓越教育集团董事会主席唐俊京、美团点评副总裁&美团大学执行校长陈荣凯,以及数十位教育上市公司高管、资本机构管理者、明星教育机构掌舵人出席本次大会。与现场近千位嘉宾及教育行业人士一起,共同探讨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方向,希望对处于迷茫期和抉择期的教育从业者有所启迪。

本次大会以“积蕴·蜕变”为主题,与教育同仁共同回顾今年教育行业值得关注的重点,并分享他们所看到的教育行业面临的蜕变。

以下为第一位演讲嘉宾温元凯的演讲实录(有删减):

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经济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温饱吃穿到高品质生活消费,从物质生活需求到精神文化生活追求,从投资推动到消费提升拉动。此外,经济结构升级、创新、转型也势在必行。

这里面重要的是消费升级,我们现在有4亿中产阶级。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就是最大的机遇。但大家也都知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先看一个数据,美国人口占5%,但消耗了世界上25%的资源,因为它拥有60%的金融资源。更重要的,美国拥有70%的高端人才。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教育科技高端人才也比较短缺。上面这些问题,从两个角度来试着分析:

从最新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来看,前20名中有15所是美国的大学,3所是英国的大学,瑞士也有1所大学。东京大学被挤到第20名,清华的排名是40多名。2003年,最早实现这个量化模型的学术排行榜时,清华大学排在第216名。到了2010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才双双进入前200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时只有22个大学进榜。

但在2018年的排名中,清华已经排到了第45名,北大排到第57名;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也都进入了前100名。中国进入前500名的有51所大学,这就是目前的大学排名情况。

从1901-201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情况来看,全世界一共出了35个诺贝尔奖,其中主要有四大规律。今后5-10年内,我们的杰出人才一定是要进20所顶尖大学,这就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使命。

第一个规律,美国、英国和德国三个国家占全世界诺贝尔奖的90%以上,二战以后美国一个国家就占全世界诺贝尔奖的70%以上;尤其医学生物奖,美国要占到62.2%。而且细分的话,从1946年到2019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战成为转折点,美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的科技重心。

第二个规律,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占了诺贝尔奖90%以上。第一名的哈佛大学获得了150多个诺贝尔奖,第二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是101个,第三名的剑桥大学是92个等等。

第三个规律,这些大学的著名实验室学派和学术中心贡献了大量的诺贝尔奖。波恩物理学派贡献了11个,丹麦哥本哈根物理学派贡献了12个,卡文迪许实验室贡献了20多个诺贝尔奖。此外,这些里面的30%-40%诺贝尔奖是师徒传承,它有一个阶梯效应,最厉害的传了五代人。

第四个规律,犹太人占了诺贝尔奖的30%以上。

仔细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在美国打开电视有很多科幻片,回到中国打开电视都是宫斗片。科幻教育能很好地培养想像力、创造力,所以还需要加强。

那么,未来的科技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比如未来的海陆空交通工具、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克隆技术、海洋开发,300年后的人类会怎么样?这些关乎未来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应该多研究思考。

2049年的教育又会怎么样呢?希望到那个时候,世界100所最好的大学,中国能不能占一半?现在前20、30名的大学,能不能占三分之一?到2049年,我们能不能培养10-20个诺贝尔奖?

当年的葡萄牙、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崛起成世界大国;后来的英国又靠工业革命,让它成为19世纪引领世界的强国,德国也成为创新之源;二战后,美国接受了爱因斯坦的建议,造出了人类世界的第一颗原子弹。

我们可从历史上吸取其他国家崛起的经验,在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上,有几点建议:

首先,希望更多的人来创办面向未来的新型国际化学校,就像施一公、潘建伟提出的要创建新型大学——西湖大学一样;其次,要鼓励青少年参加相关活动,比如机器人大赛、无人机大赛、航模比赛等各种各样的比赛;最后,应该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去改善教育不充分的地方,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化。

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