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做教育是最让人有幸福感的投资。”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近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道。
同时,张磊也在节目中透露了其在教育领域的部分捐赠案例,比如2017年6月给本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给研究生母校耶鲁大学捐赠888万美元、是西湖大学的创始捐赠人和创校校董、是未来科学大奖的发起人等。
那么,高瓴资本在教育领域还有哪些投资案例和布局呢?投资逻辑是怎样的?又偏好什么样的创业者呢?蓝鲸教育通过彭博、路透数据分析和多位专业人士的交流,为您带来深度解读。
一级创投市场投入金额超400亿元
其实,早在节目播出前。高瓴资本新成立的私募股权基金“高瓴基金四期”(Hillhouse Fund IV,L.P.)就宣布完成了创纪录的106亿美元资金募集,一举成为亚洲史上最大一支私募股权基金。至此,其管理资产超过600亿美元。
而高瓴资本2005年成立时的启动资金仅2000万美元,十三年时间翻了几千倍。按照官方公开说法,这一切都源于专注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而且是主动积极管理的长期投资。也源于其受托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目光长远的全球性机构投资人,包括全球顶尖大学的捐赠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及家族基金等。
根据PitchBook数据显示,此前亚洲纪录保持者是有着“并购之王”之称的KKR亚洲三期基金,2017年募集总额为93亿美元。
蓝鲸教育也从彭博终端查询到,高瓴基金四期是今年完成的全球第三大私募股权基金。前两名是凯雷集团和殷拓集团,分别筹集了185亿美元、132亿美元。
“作为一个投资人兼人大校友,我是很关注高瓴资本动向的,因为跟着聪明的钱投资能实实在在赚钱。以某眼科股票来说,我一看到高瓴资本投资的新闻,个人就毫不犹豫买了12万元股票,退出时盈利6万元。这就是实力嘛。”一位专业投资人对蓝鲸教育说道。
相比较而言,似乎高瓴资本在二级市场的知名度略高于一级市场。但事实上,高瓴资本同样在重仓一级创投市场。其合作最多的投资机构主要是红杉中国、腾讯、IDG资本,分别高达17次、11次、10次。
数据来源:IT桔子
2011年至今,高瓴资本有两个投资高峰期。第一次出现在2015年,总投资金额为198亿元,投资企业数量为27家;另一次出现在去年,总投资金额为408亿元,投资企业数量在41家。但是截至今年,投资金额已超去年全年,投资数量却有所下降。也就是说,高瓴资本加大了对单个企业的投资资金。
从整个投资金额看,最青睐的三个行业是物流、汽车交通、本地生活,投资金额分别为304亿元、283亿元、233亿元。
从投资数量来看,最青睐的三个行业是医疗健康、企业服务、汽车交通和本地生活,数量分别为30家、17家、15家。
美股和港股教育市值老大均已重仓
回到教育行业,今年前9月的投资金额已超去年全年,教育投资热仍在持续。
高瓴资本在教育领域的一二级市场均有所布局,但一级市场布局自去年才开始集中发力。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高瓴在教育赛道的投资已经覆盖了中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线教育等等多个领域和阶段。
在高瓴投资完编程猫以后,就有桃李资本的投资人对蓝鲸教育表示,今年上半年素质教育和早幼教融资数量最多。这个变化深层次原因就在于高瓴资本的出现和综合体规模化的出现,由此可见高瓴资本的风向引导力。
在港股教育企业中,高瓴资本唯一重仓的是教育市值老大中教控股,金额约1亿美元。在新三板中,重仓的是孩子王。从投资企业最近两年业绩来看,好未来表现最好,其2018年财年营收17.15亿美元,毛利润8.33亿美元。也就是说,不管是港股教育市值老大,亦或美股教育市值老大,均已被高瓴资本收入囊中。
据蓝鲸教育分析发现,高瓴资本自创立以来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就未中断过。看好教育的逻辑在于:教育是一个可以跨周期且现金流持续稳定的行业,是一个可以实现“和时间做朋友”的行业,符合其“坚定的价值投资者”理念。
细分来看,高瓴资本目前看的比较多的是在线教育。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年轻化渗透率提升;另一方面是云存储、数据交互、直播技术速度和流畅度的提升。最重要的是用户的年轻化,特别是家长更年轻了,作为“互联网原住民”80 后 90 后,成为新生代父母。教育类产品最终的决策者和付费者是家长,因此家长越年轻,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就越高。
“我们知道,按年龄可以把在线教育分成三段:一个是学龄前,一个是K12,一个是高等教育+职场。在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方面,在线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在线教育不是一个流量型产品,它不同于电商,不能用规模和速度去要求教育产品。教育从业者需要用心去优化产品体验和细节,遵循教育行业本身的成长轨迹和规律,用打造品牌的匠人精神去打磨产品和服务。”一位接近高瓴资本的投资人分析道。
按照这个逻辑,也就能理解高瓴资本为什么要投资考虫。考虫成立于2015年,用户以大学生为主,拥有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留学和公务员考试等在线课程。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自主决策能力很强,居住学习生活空间集中,利于口碑营销和传播;四六级还是大学生刚需,流量入口迅速形成之后,可以很快形成产品矩阵,如考研、公务员考试、英语面试等等,充分挖掘这群核心用户在培训学习上的诉求。
再看魔力耳朵,其创始团队来自猎豹。英语培训本来就是一个大市场,尤其对于正处在语言关键形成期的儿童来说更是。高瓴资本在融资发布会上曾透露,“一对四”的教学模式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消费者的花费。从产品和运营层面,魔力耳朵创新的小朋友之间随时互动,组队PK模式,提升了学员全程深度参与感。
“高瓴在教育产业有深入的思考和布局,懂业务,同时有耐心和企业一起成长,这是我们很看重的一点。”考虫创始人兼CEO李好宇对蓝鲸教育这样评价高瓴资本。
全产业链投资
综合高瓴资本过往投资案例发现,其并不是只投一两个龙头企业。
(高瓴资本部分投资案例)
对教育也是,高瓴会看上、中、下游,并不局限于 C 端。只要其资产、内容、人才、工具、机构、服务,可以让教育这个链条里的最终交付体验变得效率更高,都会考虑。
具体来看,高瓴重点关注的企业主要是B轮及B轮阶段以后,商业模式要被初步验证且有规模化增长的企业。相比规模数据而言,高瓴明显更看重质量,比如消课率、续费率。这一切都建立在是否能为行业、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基础上。
张磊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高瓴要找的是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教育行业天然具有这个属性,因为教育必须要靠长期的打磨,才能积累用户和品牌。同时,还必须特别务实,能坚持用第一性原理来看待这个领域,才能深刻认知行业本质和提升核心体验和指标。换言之,教育产品交付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要坚持价值导向,不能投机。
在高瓴资本对所投企业支持上,多位被投企业表示,第一,是长期资金支持。高瓴的支持半径比较大,早中后期都能涉及。对于大部分创业者而言,融资本身是一件比较消耗时间的事情,和高瓴资本合作有资金保证,也就更能把精力放在产品和服务上。第二,投后支持。除了常规的人才、财务、管理体系支持,高瓴还有很强的专家体系支持。因为投资生态链大,所以高手如云,他们都有很强实战运营和操盘能力,比如原美团COO干嘉伟。第三,是品牌背书支持。
皖新资本(A股上市公司皖新传媒旗下,投资了沪江、学霸君、喜马拉雅)总经理郭剑寒对蓝鲸教育表示,“据我所知,高瓴资本在教育的投资最早青睐海外上市标的,比如新加坡上市的mindchamps。路子应该是属于研究型+赋能型,而赋能又分两种:一类是产业资本自身战略布局,一类是金融资本,比如IDG、高瓴资本。金融资本需要依靠Profolio足够大,在被投资企业中进行资源整合。但是这类资本有退出期限压力,所以核心目标也是财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