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25:储能行业怎么走?且看这7大趋势密码!

行业即将走出低谷期。

文|华夏能源网

历经了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穿越了2023年的起伏波折,挺过了2024年的行业低谷,储能行业2025年会怎么走?

少有哪个行业如储能行业,在短短三年间就经历了一个小周期。回首过去三年,2022年堪称储能行业的辉煌之年,市场蓬勃发展,资本大量涌入,技术创新成果斐然,行业一片欣欣向荣。

进入2023年,储能行业却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一般,市场环境风云变幻,政策导向出现调整,行业竞争愈发白热化,价格战此起彼伏,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许多企业“还没吃肉就开始挨打”。

2024年的储能行业,彻底陷入周期低谷: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许多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库存积压严重。同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也导致储能企业的海外业务处境艰难。

但长期来看,储能行业的前景依旧光明,确定性的增长机会就在眼前。在经历了这三年的起伏跌宕后,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将何去何从?趋势就在这七大“密码”中!

去库存接近尾声,2025行业将触底反弹

新型储能在2025年或将迎来回暖曙光,逐步走出低谷。

从多家企业的业绩表现来看,向好的趋势已在2024年已初现端倪,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关键因素。

首先,碳酸锂价格——行业的晴雨表,其涨跌直接对应着企业的整体业绩预期——已经探出大底。随着下游正极材料需求旺盛提振,碳酸锂价格出现企稳回升势头。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11月锂行业运行情况显示,国内碳酸锂价格略有回升,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7.5万元/吨,环比上涨6.4%;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7.8万元/吨,环比上涨7.6%。需求端,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效果明显,电池与新能源车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碳酸锂现货价格指数历史曲线(数据来源:我的钢铁网)

其次,去库存及产能出清接近尾声,也是推动行业见底复苏的重要力量。

在2023至2024年行业低谷期,储能产业链尤其是上游材料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不断下滑。

为应对这一困境,2024年多家企业均陆续采取措施削减产能、优化库存管理。预计到2025年,头部企业的去库存动作将至尾声,市场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2024年第三季度,众多储能企业的业绩均出现环比好转,这也是行业见底的信号。这一积极信号不仅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信心,也为行业整体复苏注入了“强心剂”,预示着全行业在2025年有望实现全面复苏和业绩增长。

“宁王”地位难以撼动,TOP2-10排名将巨变

行业虽然在明显回暖,但“卷”依然是不变的主题,2025年储能行业市场排名之争将比2024年更加剧烈。

在储能电芯领域,宁德时代(SZ:300750)自2021年起便一直稳居全球出货排行榜的“铁王座”,虽一直面临竞争者挑战,但领先优势明显,王者地位难以撼动。数据显示,2021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为38.3%,2022年上升到了 43.4%;2023年微降至40%;2024年前三季度,其市占率进一步下滑,但依然高达35%。

与宁德时代相比,连年出货排名第二的比亚迪(HK:002594)则遭遇了“滑铁卢”,在2024年上半年,已经下滑到了第五名。

这主要缘于二线厂商的强势崛起。截止目前,亿纬锂能(SZ:300014)2024年出货量已超40GWh,与宁德时代同处第一梯队,中创新航(HK:03931)和瑞浦兰钧(HK:00666)也均与比亚迪平起平坐,同处第二梯队。而最大的“黑马”则来自于海辰储能和楚能新能源,前者已进入第二梯队,而后者已经打入国内前十。

一边是一线厂商的艰难“守擂”,一边是黑马新势力的力争上游,在2025年,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必将发生巨变。比亚迪和亿纬锂能谁会成为榜眼?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海辰储能排位又将如何变化?楚新新能源能否打入前五名?均值得期待。

在储能系统集成排名上,市场格局之变同样会很剧烈。

2023年,中车株洲国内市场的排名超越了此前连续数年排名第一的海博思创成为了新的“领头羊”,其国内地位日渐稳固,并奠定了全球排名的基础。阳光电源(SZ:300274)凭借海外市场的强悍实力,在全球出货排名中长期位居第一。在国内排名上,阳光电源因为“部分厂商提供的数据失真”退出了角逐。

(数据来源:CNESA,表格来源:行家说Research)

另外,在2024年,海博思创的海外市场扩展也颇为迅猛,而远景储能凭借海外出货量优势,更是跃居国内第三、全球前五。

到2025年,上述四家企业将围绕全球TOP5排位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除此之外,天合储能、新源智储、电工时代、金风零碳等行业黑马也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预计在2025年,储能系统的第5—10名的排位也将出现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市场,特斯拉是中国企业绕不开的一座大山。在2024年上半年,特斯拉的全球出货量已经位居首位。随着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于2025年年初正式量产,将极大扩充产能,也将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

海外市场继续爆发,中东是抢单“主战场”

自2024年7月以来,储能海外市场迎来爆发。一方面,中东市场需求持续放量,同时澳洲、非洲等新兴市场也在崛起,另一方面,GWh级储能订单不断涌现。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25年,先行出海的国内储能企业将收获到丰厚奖赏。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将迎来显著增长,主要增长区域涵盖北美、欧洲、澳洲等地。

其中,在北美地区,2025年出货有望增长至 65—70GWh,而2024 年这一数字为40GWh;在澳洲市场,2024年装机容量不足3GWh,2025年有望达到4GWh以上;机构对欧洲市场整体储能市场保持乐观,预计2025年将超过39GWh,未来五年累计新增98GWh,五年复合增长率49.8%。

2025年出海大潮只会更加汹涌,更多企业入局,价格竞争将加剧。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目的地多元化的势头将持续,但值得关注的是,中东依旧是重要的订单争夺战场。

以沙特为例,其“2030愿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能源部制定的电池储能(BESS)项目计划,将释放大量的储能装机需求。从2024年到2025年,沙特计划推出24GWh的BESS项目,其中2023年释放2GWh项目、2024年约16GWh。业内对其2025年项目招标计划充满期待。

中东储能市场的竞争,会变成中国企业之间的“厮杀”。在这个市场上,巨头“盘踞”,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等均先后斩获大单,价格竞争也异常激烈。

储能独立市场地位有望获得政策支持

2025年1月1日,我国首部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正式施行。

《能源法》第三十二条提出,“国家合理布局、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这对储能行业发展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代表了国家对储能的基本定位。结合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政策,将调节能力作为电力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储能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尽管有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但储能的独立市场地位一直以来备受争议。

从应用场景来说,储能既可以应用于电源侧和电网侧,也可用于负荷侧,既可以当成电源来放电出力,也可当做负荷来促进消纳。不同的使用条件、场景、环境,将产生不同的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政策如何定位,如何支持,也面临着复杂情况、复杂利益的影响。

当前,储能主要被视为一种辅助资源,主要通过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捆绑销售或作为配网设备的一部分来参与市场交易。然而,储能作为一种灵活的电力资源,应当具备独立的市场地位,并能够直接参与电力交易。

展望2025年,随着多省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落地,储能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其独立市场地位能否明确尤为重要。期待2025年内会有相关政策出台。

构网型储能项目将加速落地

经历了2024年的探索与试验,行业关键技术将在2025年更加明确。其中,构网型技术将是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构网型技术在2024年倍受重视,与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及电量提升的大背景相关。随着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面临挑战,构网型技术的价值凸显。构网型储能,储能系统主动支撑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增强电网的惯量和阻尼特性,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4年,国家能源局接连发布了支持构网型储能的政策,尤其在7月发布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文件中,国家能源局反复提及构网型技术,并明确在典型场景中加以应用。

2024年,构网型技术已经走向成熟,业内落地了一系列示范性、经历了实战考验的项目,2025年将加速走向产业落地。

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国内构网型储能出货量将达到7GW。到2030年,有望达到30GW,全球渗透率有望达到20%。

此外,其他更多领先储能技术也值得期待。例如,储能行业技术创新最密集的电芯领域,有望在2025年实现新突破。叠片工艺,由于可更好地利用内部空间,从而能提升电池容量、能量密度等将有更多厂商跟进;

在系统集成领域,交直流一体技术也将在2025年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值得一提的是,1P高功率电池能够快速充放电,满足瞬间大功率需求,在2025年,其市场应用范围也将逐步扩大。

钠离子电池将迎来大发展元年

过去一年,龙头储能企业为突破内卷式竞争、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纷纷投身于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踏入充满未知的技术 “无人区”。

其中,钠离子电池在2024年掀起了波澜,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之一。多家企业在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4年年中,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已经达到“车规级”,并已实现上车;年末,海辰储能发布了专为电力储能设计的首款钠离子电池∞Cell N162Ah。

2024年6月30日,国内首台、全球最大的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大唐湖北50兆瓦/1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钠离子电池有可能取代宁德时代目前主导的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多达一半的份额”。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这一说法,足可见龙头企业对钠离子电池的看好。

尽管2024年的进展令人鼓舞,但钠电池在电极材料的稳定性、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难题,未来能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2025年将是很关键的一年,技术研发突破、规模产能落地后,钠离子大发展的元年将由此开启。

此外,根据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近年来国内储能技术的研发工作围绕“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向开展,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高温电芯等在2025年也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工商业储能将更加难做

2024年最后一天,湖南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我省分时电价政策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与此前政策相比,《意见稿》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峰谷平分时时段进行了调整。

具体的调整是:12时到15时这个时段,在春夏秋三季,由高峰时段调整为低谷时段,冬季调整为平价时段。此外,湖南还对峰谷平浮动比例进行了调整。调整前,峰平谷电价比例为1.6:1:0.4,调整后的比例变为1.6:1:0.47,峰谷电价差一定程度上缩小了。

以湖南省政策为例,该地区的工商储电站将由之前的“两充两放”变成“一充一放”,如果将平价时段也用来放电,那么也勉强实现两充两放,但电站的收益肯定不能与政策调整前同日而语。

2023-2024年以来,越来越多省市将低谷或平时段调整至日间执行。据统计,国内设置午间低谷或深谷的区域已达22个。同时,多地区的峰谷价差普遍呈下降趋势。2025年,这一趋势或将持续,这将直接压缩以“峰谷套利”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工商业储能电站的利润空间。

此前,工商业储能迎来爆发潮始于2023年,主要是得益于较好的峰谷电价差、峰谷分时电价时段以及不断下降的投资成本。随着峰谷电价差逐渐缩小,工商业储能电站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那么,未来储能盈利模式何解?在2023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提出建设性意见,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良曾为其“开药方”,建议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种类型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

“当前,新型储能电价机制、盈利模式等还不明确,收益方式相对单一,影响了项目投资积极性。”宋海良表示。

2025年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机制能否出台?行业将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前瞻2025年,这些行业迎来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