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乡村,被城里人挤爆了

天时、地利、人和,让浙江的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

文|迈点

走遍了浙江的乡村,才明白为何说浙江“藏富于民”。

01 停车停到了几公里外

“别往里面开了,把车停到路边吧!”在距离绍兴梅坞古道还有2公里左右的村口,笔者被“拦”了下来。据指挥交通的村民说,村里面的停车场已经满了。无奈之下,笔者只能步行前往,而在这条双向两车道的乡间小路的一侧,已经停满了车,真要往里开的话,错车会很困难。

进村以后,游客的确很多,趁着人流,很多村民也做起了小生意,有卖小吃的,有卖土特产的,有卖蔬菜水果的,还有卖鲜榨果汁以及咖啡的。看得出,村民的生意不错,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却唯独没有那种疲惫感与沧桑感。

看看路两旁村民住的房子,虽说算不上富丽堂皇,但临街几乎都是二层小楼,有些建筑风格也很考究,瓦片堆叠的很精致,偌大的院子被打扫的干净整洁,物品摆放也错落有致。看得出,梅坞村的人,是有生活格调的。

作为一名户外徒步爱好者,笔者周末很喜欢去杭州周边的村子里走一走,而且已经不止一次被“拦”在距离村口几公里远的路上。

迄今为止,笔者停车停的最远的一次,是在11月底去湖州长兴八都岕景区时。由于正值观赏银杏的最佳时节,慕名而来的游客数以万计,交警在距离景区3公里外的省道上便开始“拦”车,笔者也只能停车熄火。与大多数游客一样,笔者还没有开启景区的游览,就先来了3公里的徒步进行“热身”。

起初,笔者以为交警同志只是防患于未然,担心过多的车辆涌入景区会造成大面积拥堵,但在走了大概1公里后却发现,通往景区的必经之路已经被封锁,道路的两侧已经停满了车。笔者当时还在想,八都岕是没有停车场还是停车场太小?不过,当到了景区入口后,笔者却发现八都岕的停车场其实并不小,只是被车塞满了而已。

“建议你只买门票,不要买‘门票+小火车’的通票,因为小火车排队要排很久!”由于游客太多,钱已经“捡”不过来了。而另一边,八都岕所在的小浦镇的村民们,却赚钱赚的不亦乐乎,卖油墩子的,卖烤银杏的,卖烤肠的以及卖土特产、蔬果的小摊前,围满了游客。

值得注意的是,以银杏著称的八都岕景区内部,其实就是一个古村落,里面生活着很多原住民。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村民开起了民宿、餐馆,如别墅般的二层小楼也比比皆是。怡人的居住环境,以及富足的生活,让村民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事实上,梅坞古镇和八都岕在浙江众多乡村中,只是很普通的存在,在名气上不及指南村、青山村、石门村等。这些乡村每到周末,同样挤满了城里人,甚至村里还专门修建了游客中心。走过了很多浙江的乡村,笔者也渐渐明白,为何说浙江“藏富于民”了。

02 上天赏饭吃加上后天的努力

根据笔者的观察,来浙江乡村旅游的,有很多上海人,再有就是杭州、宁波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甚至于,苏州、南京以及安徽牌照的车也很常见。要知道,这些富裕的城里人,并不缺眼界,很多都是“看过”世界的人。而且,在长三角地区,优质文旅资源也并不匮乏。那么,浙江的乡村,到底为何能够吸引他们?

作为一名北方人,笔者过去也曾游历过很多北方的乡村,其与浙江最大的区别在于——景色。一方面,由于地理维度的原因,浙江气候温暖湿润,因此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而北方则以针叶林和草原为主,在视觉感官上有所不及;另一方面,北方主要以重工业为主,河水湖泊以及空气等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浙江的乡村大多依山而建,山中的溪水湖泊清澈见底,天空是如浩瀚大海般的蔚蓝色,置身其中宛若一幅童话般的唯美山水画卷。

在很多游客看来,浙江乡村的景色很治愈,很有松弛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满满的情绪价值。而且,拍照也很出片,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以及与朋友社交互动。正是凭借着“情绪价值+出片”,在小红书上到处都是游客发布的旅游攻略,这也是为何明明这些乡村并非旅游目的地,却挤满了城里人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了上天赏饭吃,浙江乡村的后天努力也很重要。

首先,那句耳熟能详的“要想富,先修路”在浙江不是一句口号。浙江修了很多像大鱼线、漕雅线‌这样的旅游公路,将各个村落以及很多小众旅游景点串联了起来,公路两旁不仅群山环绕、溪水潺潺,而且还有公路驿站、旅游厕所、临时停车点等配套设施。

其次,很多乡村依然保留了过去的古色古香,并没有在那个房地产“大跃进”的时代里把房屋、耕地变成“冰冷”的楼房。同时,在住宿、餐饮乃至亲子娱乐等配套设施上,也一应俱全,并欢迎“外地人”前来投资兴业,推出了贴合年轻人口味的咖啡馆等休闲业态。

第三,很多乡村把水果等农产品的丰收季做成了采摘季,吸引了大量城里人前来采摘、尝鲜。比如尖山村的桔子、阳光玫瑰,雷甸镇的枇杷等,还有很多乡村都有的草莓,不仅可以亲自采摘,而且价格也不贵,像笔者去年在尖山村买的阳光玫瑰只有5元/斤(直接购买,采摘会贵一些)。

第四,土特产、小吃等真的很“土”,而且“真材实料”。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笔者去了雪窦岭古道徒步,一路上尽是村民在售卖香榧,笔者在品尝过后立即购买了一些。与此同时,当地的竹筒饭也颇为好吃,虽然起初被25元/个的售价“吓”了一跳(以为只是大米,但里面有胡萝卜、毛豆以及些许五花肉),但品尝过后却感觉物超所值。

在21世纪经济报道出品的《乡村振兴扬帆起航》一书中曾经列举了诸多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人次多但消费水平不够高、旅游业态传统依旧停留在初级农家乐形态、品牌不集中且特色不鲜明、交通不便同时服务意识不到位、人才不足等,但根据笔者的亲访,浙江却不存在上述问题。一位资深旅者甚至感叹,浙江的乡村,堪比欧洲、日本。

03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

来到杭州两年多的时间里,笔者常常感叹浙江人的有钱,比如“烂大街”的保时捷等豪车。很多人会说,这是因为阿里巴巴以及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超700家A股上市公司所造就的,但这却并非事实的全貌。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11元,较上年名义增长7.3%,连续3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而且,浙江的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增速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6.1个百分点,首次突破2万元。

显然,浙江人的富,并非仅仅局限于中产阶级及以上群体,长期以来被视为“穷人”的村民并不穷,而根据前述笔者的实际走访,乡村旅游必然是农民致富的重要原因之一。套用经济学语言解释就是,当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原生态且充满地域风情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出游兴趣时,发达地区的财富就会以旅游消费、投资等形式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形成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注入”。

当然,在这背后,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自党的19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旅游视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以来,浙江省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例如,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乡村旅游促进办法》,填补了浙江乡村旅游产业领域的监管空白;浙江省文旅厅提出了乡村文旅运营“五百计划”,旨在提升乡村文旅的创新创造活力。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在融资端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像台州市天台县的天台农商银行即构建了“1+3+N”的乡村旅游金融服务模式。

“天时、地利、人和”,让浙江省的乡村振兴不再是挂在墙上的一句标语,而是写在了村民们那没有疲惫感和沧桑感,却尽是幸福感的脸上。而借助乡村旅游,浙江以市场化的手段,缩小了城乡差距,提升了居民收入水平,被党中央评选为共同富裕示范省也是实至名归。

04 结语

或许有人会说,并非所有浙江的乡村,都很富裕。的确,笔者在游玩途中,的确遇到过发展一般的乡村。但站在统计学的角度上,定义一组数列不是看少数异常值,而是看一组数列的中位数以及分布。像文中列举的那些乡村,并非最出名的乡村,这足以说明,浙江乡村旅游市场的发达程度。而且,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