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价格“红线”形同虚设?史上最大规模组件集采,1/3企业报价低于0.68元/W

有人在“自律”,有人还在卷。

文|华夏能源网

为纠正超低价中标乱象,推动光伏行业进一步自律,光伏行业协会此前呼吁企业依法合规参与市场竞争,并调研公布了组件招标0.68元/W的成本线。

低于0.68元/W即为低于成本“违法”投标?即便如此,实际招标中很多企业并未遵守。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12月9日,中国电建集团2025年度光伏组件框采开标。本次集采总规模51GW,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采订单,其招标价格具有象征性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采分成三个标段。TOPCon组件的两个标段中,有超过1/3的报价低于0.68元/W,最低报价为0.62元/W。

在光伏全行业反“内卷”成共识之际,仍有很多企业“我行我素”,或令行业走出低谷更为艰难。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笼罩在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阴影之下。在日前举行的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称,今年以来产业链价格降幅明显,其中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25%。

光伏产品价格被认为已经跌破成本线,多数光伏企业都在“亏本经营”,多名光伏大佬都曾表示过现在是“卖的越多,亏得越多”。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日前在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说,“现在行业普遍失血,没有任何利润,毛利率极低。那么请问你拿什么资源、拿什么经费来创新?”,“现在有企业低于成本价投标,这无异于‘自杀’。”

为让光伏产业尽快走出低谷,今年以来,全行业尝试各种努力,困境求生。在刚刚结束的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33家企业召开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专题座谈会。有传闻称,在此次座谈会上,33家企业签署了自愿控产的自律公约。这也是自10月以来,光伏行业召开的数次自律座谈会之一。

然而,一边是33家企业签署自律公约,另一边却是众多企业仍在集采招标中低价竞争。

今年10月18日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文称,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基于综合调研,协会经测算后,给出了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生产成本价为0.68元/W。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认为,0.68元/W的成本,已经是当前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11月上旬更新的成本为0.690元/W)。

对于上述举措,有业内人士认为,光伏行业协会是自律性组织,并没有强制性划定最低成本价数据的权限,更多是指导意义。

即使如此,0.68元/W的成本价“红线”,也起到了延缓组件价格下跌趋势的作用。在协会发文之后的集采招标中,报出低于0.68元/W价格的企业占比一直很低。例如10月22日公布的中节能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开标中,13家投标企业中,只有2家报价低于0.68元/W。

仅一个多月过去,低价竞争却再度袭来。此次中国电建的集采开标,共有53家企业参与TOPCon标段竞争,除1家企业报价错误外,还有19家企业报价低于0.68元/W。

不过,此次集采开标只是“框架标”,报价并非最终中标价格,仍将有一轮二次竞标。

无论未来在光伏招投标出价方面能否真正形成自律,企业必须意识到,中国的光伏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低价竞争未必一定能够赢得市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