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龙头决定干BC了,难道只是为了干死BC?!

BC能不能被证明,很快就会有结果

文|赶碳号

市场传闻,有TOPCon领军企业打算明年上马BC产能。赶碳号经过多方求证,这则传闻基本属实。最近,这甚至成为BC阵营品牌宣传的一个有力论据:BC技术势不可挡,就连TOPCon龙头,现在都加盟BC阵营了。

传闻的主角是晶科能源。

据接近晶科能源的人士介绍,该公司在筹划BC产能的同时,还将宣布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BC产品与TOPCon同价!这一举措,将会迅速提升BC产品的渗透率呢,还是从起手式就让BC产品的利润清零呢?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晶科准备干BC了,但BC阵营的企业们却开心不起来。这是因为,晶科还决定干另外一件事,那就是BC产品与TOPCon同价。

取得阶段性竞争优势的企业,针对某项潜在威胁,往往会通过某项业务的战略性亏损,逼得竞争对手无路可走,这种手法在商业竞争中已经司空见惯。

“干就完了,打就是了”,这向来就是晶科的风格。晶科是如何卷TOPCon的,每一个光伏人都领教过。那么,尚未实现盈利的BC,未来如果有红利的话,这个红利会因此而迅速消失吗?

 TOPCon们的如意算盘

在讨论谁是主流的时候,TOPCon阵营一直坚定一个观点:BC产品是一个小众市场,适应单面应用场景,适合分布式光伏。

在这一观点的引导下,一些光伏人和机构认为:这个差异化的产品,完全适应爱旭这样规模的企业,但对于隆基这样的巨头来说却未必——因为头部企业的主力产品一定是追求全面成本领先,而不是差异化。

本以为TOPCon技术在所有应用场景披荆斩棘,BC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结果BC阵营着力提高双面率,甚至“策动”央企集采招标时单独设立BC标段,杀入集中式光伏电站。现在,就连晶科这样的TOPCon领军企业,也准备下场干BC了。

其中,晶科能源在10月底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就提到:“从研发的角度,公司持续加大投入,搭建了BC 研发生产线。同时 TOPCon 在技术提效方面潜力仍比较大,公司维持较高投入规模。公司对BC相关研发的领先性比较有信心,目前在评估未来产能投入规模。”

这意味着作为TOPCon的龙头晶科有意干BC。虽然晶科能源从未正面回应此事,但是相关设备企业、光伏同行均确认,晶科能源将会在明年上马BC产能。晶科山西二期14GW一体化产能,大概率会选择BC技术路线。

钧达股份在10月底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明确,自己BC技术研发方向是n型BC,准确地说是TBC:“目前公司中试的TBC 电池转换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并持续推动TBC电池量产准备。”早在今年6月份的SNEC上,钧达股份就展出了TBC产品。一道新能也有TBC产品展示。

当然,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光伏大厂也不会忽视BC技术,也在实验线、中试线进行研究。头部企业在研发上从来不会做选择题,采取全部研发,重点投入的原则。在今年三季报后的投资者交流中,这两家企业均表示:“TOPCon电池技术目前性价比最高。”估计他们不会快速投入BC技术,至少要等设备成本降下来以后再看。

隆基绿能在今年7月4日的投资者调研中提到:“目前BC二代每GW整体投资(包含了自动化传输设备等)不到3亿元。”

这里的设备投资可能和大家过去的理解略有偏差。过去无论是PERC还是TOPCon,大家谈到设备时,主要指主设备,工厂里还有大量自动化设备、传输设备等,这些设备公司将它视为辅助设备。

最近,BC企业在与投资者交流时表示,BC设备成本在未来有望降低至1.5亿元/GW,下降速度特别快。这个未来有多久,其实并不好说。赶碳号向几家头部企业确认,虽然BC设备成本界定的范围有所不同,但是都不会低于2亿元/GW。

一位光伏资深人士表示:“理论上,量起来后产品的溢价就会减少和消失。现在能提供BC的企业偏少,量也不够,BC保持了可观的溢价。假如市场上更多的BC产品供应,那么BC的溢价可能就是消失和减少。”

当TOPCon刚起来时,相较P型组件也有1毛多的溢价,但后来很快就实现了n型、P型同价。某种技术的产品是否有溢价,不是由技术路线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平准化度电成本决定的。

另外一家TOPCon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此事,BC不过是一个小众产品,未来市场不过10%左右,但即使如此,看来晶科也准备饱和打击,不想完全放给现有的BC企业们。

另外一家电池龙头企业对于TOPCon企业针对BC企业的应战动作,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完全没必要去打口水仗,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他说,BC路线这么好,你们(TOPCon)索性就让大哥全力去干好了,干得越大越好。说完这话,这位科学家一脸坏笑。

对于BC未来的市场情况,爱旭董事长陈刚在与投资者沟通时表示,TOPCon产能过剩严重,BC在集中式出货还不多,现在主要解决双面率问题,低辐照问题。

陈刚表示,内部研究发现,BC在解决低辐照没有什么问题。在成本上,BC要比TOPCon高几分钱,这些未来可以通过半片钝化、满屏、0BB、规模非银金属化来解决,未来有机会和TOPCon在集中式上展开竞争。另外,BC在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还会拉开更大差距。

因此,陈刚认为,市场对于BC未来10%的市占率的预测,过于保守。公司认为,BC在未来3-5年即可以和TOPCon匹敌,再之后会成为主流。

这件事情,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

晶科能源到今年年底有95GW电池产能,绝大部是TOPCon。其实不光是晶科,对于绝多数的光伏企业来说,n型TOPCon产能基本上都在去年新建。再考虑今年的光伏全产业链亏钱的大行情。那么,TOPCon设备的钱都没回本,企业有多大可能会主动拥抱、站队另外一种技术,来革自己的命呢?

况且,晶科能源对TOPCon技术前景非常有信心:“ 在实现今年年底接近 26.5%的电池量产效率基础上,未来 2-3 年TOPCon 仍有望年均提效0.5 个百分点左右。”

过去以来,TOPCon的每一次降本提效,从来不会飘在空中,一向都是是实打实的。正因如此,隆基绿能费尽千辛万苦推出的BC一代产品——HI-MO X6(HPBC),刚刚取得优势就被TOPCon迅速反超,以致胎死腹中,不得不停产改造,公司经营业绩亦受到大幅拖累。基于p型硅片的电池,哪怕是BC,怎么可能干得过n型呢?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隆基为何敞开了大门

现在TOPCon企业干BC,可能就想证明两件事情:

第一,BC不应该有过多的溢价。

若BC有溢价、能赚钱,那么自己也可以搞一些,要么自己从BC赚钱,要么证明TOPCon更具性价比。

央企集采单独设立BC标段,参与的企业本就非常少,除了爱旭、隆基以外,还有华耀光电、西安太阳能等小产能。可以说,能大量供货的只有爱旭、隆基,其他企业“重在参与”。

来源:智汇光伏

“智汇光伏”最近公布的华能15GW组件中标显示,BC标段已经有0.776元的报价。这个中标价比TOPCon溢价近1毛钱,但略低于HJT。据了解,报出这个最低价的并不是爱旭和隆基,或为华耀光电。看来,还不用晶科来卷,BC阵营的价格战已经打响。

第二,BC的技术门槛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BC到底难不难,各家企业在不同时点的发言差异很大。

先看隆基是怎么说的吧。今年7月4日隆基绿能披露:“从当前时点来看,BC技术领先的时间非常长。关于公司领先的时间,当前行业内即使很优秀的企业,想要达到公司目前的BC技术水平,大概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在两年半到三年之后,公司又会开发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叠加工艺。”

似乎隆基的BC技术一骑绝尘,天下无敌,一眼望过去看不见对手,甚至完全不提n型BC技术的领先者——爱旭股份。

不过,在后来的投资者交流中,隆基股份都重新定义领先:要想到达隆基和爱旭的水平,还需要2年时间。

不过,最近的投资者调研显示,晶科能源对自己的TBC非常有信心。

除了主动、独立参与BC的企业外,还有两家企业——金阳新能源、英发睿能宣布和隆基在BC技术上达成合作。

就此,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定申表示,金阳长期研究HBC,他们也想找一个场景来测试他们的技术。我们很愿意支持行业内真正去创新研究的企业,我们愿意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因为金阳是一家设备厂,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条件,而隆基刚好有PERC电池,过去有一部分的工厂要淘汰掉,刚好有产能、有场地。隆基就把这些资源采用合作的方式开放给金阳。

针对与英发的合作,钟宝申表示,隆基和英发的合作基本上产品都由隆基来销售,相当于英发是为隆基生产产品,后续我们也允许英发对外销售BC电池,但是这种销售需要给隆基技术授权费。

钟宝申进一步表示,“现在市场中有这么多的TOPCon的产能,未来这些产能也需要升级,也需要发展,也需要找出路,隆基也愿意支持这些在行业内的同仁,共同推动技术发展。”

 高水耗会否制约BC扩产

正当BC起势的时刻,又迎来一个不确定因素。

11月20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正式对外发布。与征求意见稿相对,该文章增加了新建光伏项目的水耗要求。

文件要求:“现有P型晶硅电池项目水耗低于400吨/MWp,N型晶硅电池项目水耗低于600吨/MWp,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水耗低于360吨/MWp且再生水使用率高于40%。”

一般来说,工序越多,耗水量就越多。

11月21日,东吴证券在研报《机械设备行业点评报告:工信部加强行业产能规范引导,利好先进产能&先进技术》中指出:

“ HJT 工序很短仅有 4 道,而TOPCon、BC 等为十几道工序,所以 HJT 水耗显著低于其它技术路线,2023年TOPCon水耗为600 吨,HJT 为 220 吨,BC 为 1000 吨+……”

在此之前,市场的关注点都在能耗,忽略了水耗指标。

目前,隆基绿能等并没有公开披露水耗能指标。赶碳号发现,在《2023-2024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也仅是统计了PERC、HJT、TOPCon三种技术路线的水耗,没有包括BC。

受此消息影响,近期相关概念股大涨,金科环境在11月21日开盘直接涨停,环保设备起家的仕净科技涨幅亦高达14%。

东吴证券引用的应是2023年的技术参数,现在各条技术路线的水耗、能耗均有所下降。一家TOPCon头部企业表示,现在TOPCon的水耗下降很快,“约在200吨至300吨/MWp”。

估计BC的水耗应该早已降至1000吨以下,但要降到360吨以下估计比较困难。那么,“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水耗低于360吨/MWp”这个硬指标,对于新建BC产能来说,会不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呢?

该文件提到:“本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 ”

话虽然这样说,但实际并非如此。

关于这句话怎么理解,赶碳号采访了数位行业资深人士。他们普遍认为,该文件将会对行业新建产能具备约束力。

这是因为,如果光伏企业如果不能达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的要求,那么将有可能会失去很多“资格”:

第一,若企业未能达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的要求,那么或难再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税收成本;或难被认定为战略新兴产业,这将直接决定企业能否享受到战略新兴产业的电价优惠政策;有的甚至难被认定为西部大开发企业,同样也将不能享受到相关的产业优惠政策。

第二,若没有这些认定,除了影响税收、政府补贴外,还会影响到企业在银行的融资。因为,如果连最基本的能耗、水耗要求都达不到,银行有什么的底气敢支持这样的产能呢?

 光伏电池限产,包括BC吗

在行业协会牵头下,光伏行业限产、限价成为共识。

那么“限产”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

(1)仅是限制开工率,还是也包括限制新建产能投资呢?如果光伏行业一边加大产能投资,一边又限制开工率,这就像一个笑话了。

(2)电池限产,包括HJT、BC产能吗?所谓的电池限制开工率,难道只会限制作为主流技术路线的TOPCon吗?果真这样,不吵翻天才怪。

如果仅从促进光伏技术多元化发展、走差异化路线来说,发展HJT、BC技术有些道理,但是限产只针对TOPCon实际上也是不公平的。

如果不限BC,不知道这是否会成为TOPCon企业新建BC产能的又一个理由?如此循环往复,光伏产能何时才能出清呢?

BC技术有没有高门槛,老玩家有没有领先性,估计只需要等到明年,市场就将给出答案。哪些技术是最具市场性价比,是可以赚到钱的技术,明年市场也将给出答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