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最近,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显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徽商银行”)2.4048万股股份被公开挂牌转让,挂牌转让底价为5.362704万元。相当于,徽商银行股权最新挂牌转让价格约合每股2.23元。
如果按当前(9月12日收盘)徽商银行每股净资产11.88元推算,此次挂牌转让底价折算每股价格,已不足每股净资产的2折。
虽说在“退金令”的监管要求下,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国资央企股东确实都在挂牌“清仓”徽商银行的股权。但问题是,现在如此大幅的折价转让,真的需要这么着急?这么担心没人要徽商银行吗?
从结果来看,好像还真是没太多人想要徽商银行。此前的多起挂牌,现在都因未能寻得意向方,而进行了多次延期……
好家伙,难道徽商银行的股权成了烫手山芋?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接近2万亿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徽商银行到底怎么了,才会被投资市场如此嫌弃?
“高危”的董事长一职,五任“进去”仨
要说徽商银行有哪些值得投资的点,可能不少人还要再细细考虑一番,但要说有哪些利空的卖出点,恐怕很多人立马都能甩出好几条理由来。
就比如说,第二大股东“中静系”和徽商银行管理层剪不断理还乱的分红纠葛。
今年6月16日,徽商银行发布股东大会变更公告称,董事会收到持有总股本约3.04%的股东Wealth Honest Limited(“中静系”旗下公司)提出的两份股东大会临时提案。
一是《关于徽商银行2023年度利润分配的提案》,要求将原定2023年15%的现金分红率,提高到30%。
二是《关于徽商银行回报股东特别分红方案的提案》,要求向全体股东派发特别分红,以作为2016年至2022年度分红不足30%的差额补齐,合计分配现金股利约125.33亿元人民币。
“中静系”认为,徽商银行的分红水平整体偏低,与业绩表现和行业地位不符,打击了中小股东信心……
从客观来讲,当前多数上市城商行、农商行分红比例均在30%以上,而且新“国九条”也要求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所以“中静系”要求徽商银行提高分红比例,也属于股东行使正常权利。
但很可惜,“中静系”提交的分红方案,在随后的股东大会上还是以近60%的反对率被否决了。
而这也已经是“中静系”第三次要求提高分红,被徽商银行股东大会否决了。
在此前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次要求提高分红未能如愿后,“中静系”便与徽商银行董事会之间摩擦不断。
最直接的是2017年6月,中静集团董事长高央曾向媒体公开表示,徽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问题,但又不愿纠正混乱,甚至发展成内部人控制,这是问题的根源。
“中静与徽商银行董事会没有分歧,我们只与徽商银行董事长(李宏鸣)有分歧。现在外界认为是中静导致公司IPO中止,但实际呢?为何银监会一月发出5份罚单?为何不依据证监会的反馈意见进行回复、整改?”
同时,高央还表示,其已多次向徽商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管指出公司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可能影响A股IPO进展,以及证监会反馈意见中要求的部分问题招股书中仍存在遗漏,但均没有下文。基于监管部门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其无法在申报材料的更新稿上签字。
虽然不可否认,中静系屡次要求提高分红,更多是为了改变自身的财务危机。但有意思的是,在今年5月份,原徽商银行董事长李宏鸣也确实因受贿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
其中,李宏鸣担任徽商银行董事长期间,在为企业发放贷款、续贷、重组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而说起这个,李宏鸣也并非徽商银行首位“落马”的董事长。在李宏鸣被查之前,2022年3月,其“接班人”吴学民就已经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2年11月,吴学民被“双开”。
去年年初,吴学民被提起公诉,同样也是涉嫌受贿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
至于更早之前,被查的还有已经退休的徽商银行首任董事长戴荷娣,在2022年也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细细算下来,徽商银行从成立到现在,一共就五任董事长,三任都因违法违规被查了。
这么高的“翻车”比例,也着实很难不让外界对现任董事长严琛,以及徽商银行内部的风控安全管理,生出几分怀疑和担忧来。
毕竟,不少投资者坚信的都是“上梁不正下梁”。而且如果徽商银行连最基本的风控管理都无法过关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背后的投资风险很大,一旦曝出更大的安全信任危机,几乎就是灭顶之灾。
再加上旁边还有一个屡次唱反调、正在努力寻求买家,以脱手徽商银行股权的“刺头”大股东。徽商银行好像也确实很难给投资者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轻资产转型,严琛和孔庆龙需要“刀口”向内
其实回头来看,如果抛开内部管理不谈,单从业绩表现来看,徽商银行并不算差。
天眼查APP显示: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实现营收206.9亿元,同比增长4.57%;归母净利润86.31亿元,同比增长6.53%。
这个成长性表现,放在当前银行业净息差收窄的大背景下,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而且从增速来看,此次徽商银行的营收表现相比于2023年的0.37%、2022年的2.01%,还明显改善了不少。
至于净利润增速,与过去两年相比,倒是无可奈何地出现了放缓。同时,徽商银行的净利差也从去年上半年的1.79%下滑至了1.57%,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滑了0.78个百分点,整体盈利能力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疲软之势。
不过好在,从表面上看,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的资产质量相当不错,不良贷款率为1.14%,相较于年初的1.26%又下滑了0.1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则是实现了轻微增长。
为啥说表面好看呢?是因为,这里边还藏着几点不确定性。
首先是最容易转化为不良贷款的“关注类贷款”规模,相较于今年年初增长了21.58亿元,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徽商银行今后资产质量“转坏”的可能性。
其次是徽商银行“核销及转出”,2022年尚且为36.19亿元,2023年却激增到了103.72亿元,对应的不良率则也从1.49%猛地下滑至1.26%。
至于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核销及转出”规模又达到了31.16亿元,对应的不良率再次实现下滑。
考虑到核销及转出对不良率的影响,这就不禁令人好奇,现在徽商银行资产质量的转好,到底是靠经营换来的,还是靠核销“财技”换来的?如果是后者,那含金量无疑就要大大降低了。
另外再来看徽商银行的房地产业,2022年不良贷款仅为1.13亿元,2023年却增长到了25.41亿元,不良率也从2022年的0.33%飙升至7.33%。
就算到了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规模下滑至了13.04亿元,但不良率依然是最高的,为3.56%。那么后续会不会出现新的增长?这同样是个值得关注的点。
最后回到业务来看,徽商银行是典型的对公业务占主流,今年上半年公司贷款平均余额达到了6111.62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5442.32亿元增长不少。并且交易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也都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尤其是投资银行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大力推进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的基础上,徽商银行完成债务融资工具发行112单,发行金额达793.26亿元,其中承销金额430.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3%。
不过除此之外,徽商银行在半年报中也提到,要“加快轻资产业务转型”,以财富管理业务作为零售转型的关键抓手,强化个人资产业务营销等等。
从硬性条件来讲,作为中西部第一大城商行,徽商银行无论在地域经济,还是金融资源等方面绝对都是有实力的,但就是那个老问题,内外部的风控管理乱象如何让人信服?
虽然徽商银行也提到,未来要全面增强内控风控质效,提升三道防线履职能力,打造专业化、敏捷化的审批模式;加快风控数字化建设,加快实施信用风险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综合运用多元化处置手段,不断拓展清收思路……
但尴尬的是,在5月份前任董事长李宏鸣被判刑后,紧接着6月份,徽商银行宁波分行就因部分业务授信管理政策程序存在缺漏、贷款“三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多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260万元。
很明显,徽商银行内控管理的整改动作还是慢了些,刀口向内的力度还是小了些。
这对本身底子不差,但深受管理顽疾扰乱的徽商银行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徽商银行未来想要真正重返高光时刻,就离不开一场自上而下的大变革、大调整。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平稳地穿越当前的银行业周期。这或许才是现任董事长严琛和行长孔庆龙,未来所需要重点推进的任务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