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一下突然爱上吃“臭烘烘”的榴莲?

中国人的小众消费,养活了东南亚农民

文|正解局

最近看到一份数据。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榴莲贸易概览2023》报告显示,全球榴莲贸易中,95%卖到了中国。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全球第1爱吃榴莲的国家。

第2名是新加坡,但他们只吃掉全球榴莲产量的3%。

更具体一点说,就在去年,中国一共进口了约142.6万吨榴莲,进口额67.2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将近480亿元。

而去年全年中国水果进口金额才168.5亿美元,榴莲占到近40%。

粮农组织报告截图

中国人怎么就一下喜欢上这种“臭烘烘”的水果呢?

这背后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游戏。

长期以来,榴莲就在最适宜水果生长的东南亚,怀才不遇。

原因很简单,就是臭。

榴莲体内的硫化物有几十种,比如二硫化物、三硫化物、四硫化物……

二烯丙基二硫、S-三聚硫代甲……

最臭名昭著的是硫化氢。

有剧毒,散发臭鸡蛋气味。

有些人遭遇过天然气泄漏,他们闻到榴莲的时候,还可能勾起不太好的回忆。

因为难闻,榴莲在原产地就不受待见。

在泰国,谁要是带着榴莲,出租车有权拒载,酒店更是发现就罚款。

所以泰国的商贩,大多主动帮游客开榴莲,请他们在街头边走边吃。

如果实在想把整个榴莲带走,酒店会要求蹲在门口吃完。

而在新加坡,带榴莲乘公交车,要罚款500新币,约合2700多元人民币。

最受不了榴莲的是欧洲人。

他们觉得,榴莲的形状就像中世纪的行刑工具。

而它的气味具有“死亡气息”。

不仅气味不好,榴莲还很娇气,让水果商嫌弃。

七八成熟的果子,摘下来一周就裂口变软。

保质期最多18天,熟过了就没人要。

出口的榴莲,如果在入柜之前被雨淋,那就更危险了。

因为榴莲皮如果没吹干,就特别容易腐烂;要是吹得太干,一整柜都容易熟得太快,成本100万一柜的榴莲最终可能只卖出30万的销售额。

所以对于早期进入市场的商家来说,他们的生意更像开盲盒,还是动辄上百万的大盲盒。

为了保证品质,水果商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加快运输,二是零下18度冷冻。

但这两种方式的成本都特别高,一般商家承受不起。

据中国凭祥海关的工作人员透露,2022年后,越南榴莲获批从凭祥通关,但很长时间,凭祥却几乎没有人卖榴莲。

因为,这生意没得做。

他算了这样一笔账:

一公斤榴莲的进口均价在10美元左右,每颗榴莲大概1.5到2公斤。

如果一家水果商每天上货50颗榴莲,那就是7000元左右的进货成本。

整体核算,每个月都必须为榴莲专门留出30万左右的进货款。

但就算是有钱,很多人还是吃不了榴莲这碗饭。

在泰国的榴莲主产区,手握2000万以上资金的商家,十个里有八九个都要亏本。

和其他水果一比,卖榴莲绝对是个技术活,吃力不讨好。

为了吃上平价榴莲,中国人也尝试过引进自种。

但就算是科学家,也受不了榴莲的娇气,放弃了很多次。

早在1958年,中国就试着引进了几株金枕榴莲的幼苗。

无奈它们水土不服。

引种到广东东莞和海南万宁两个基地的榴莲树,全都没有稳定挂果。

看似伟岸的榴莲树,在22度以上的环境才能挂果,温度只要降到10度以下就可能停止生长,甚至冻死。

要想稳定挂果,至少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4到8年。

左等右等没结果,榴莲的培育就被搁置了几十年。

和现在的大红大紫比起来,榴莲的过往,着实是不堪回首。

好消息是,在三亚、保亭、乐东等地种植榴莲超过3万亩,去年产量有50吨。

这个量虽然还很小,但相信凭着中国人的勤劳双手,假以时日,榴莲国产会成为现实。

其实,榴莲在东南亚的种植历史并不短。

而且榴莲除了当水果吃,果皮能煲汤、炖肉,果核里面的部分烤一烤也能吃,口感类似于中国的小芋头。

所以榴莲是典型的“老家水果”。

很多人一辈子都离不了它的独特口味,但它们的天花板也特别低。

要是没有人帮一把,这辈子可能都走不出原产地。

2003年,泰国得到中国进口许可,中国人开始有机会吃到榴莲。

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作家蔡澜,曾是《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总顾问,也是榴莲的狂热粉丝。

他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榴莲的味道:“就像发霉的老芝士,又像七天不洗澡的运动鞋袜子,更像躲在茅坑里吃奶油蛋糕。”

但他却将榴莲写入散文《“死前必食”清单》,称“果以榴莲为王”。

蔡澜在采访中对记者说,自己几乎吃过全世界所有不同品种的榴莲:“我连续一个星期都没问题。”

著名作家都带不动货,还有谁行?

2009年,榴莲等到了能捧红它的人:澳门赌王何鸿燊。

2009年,澳门的一则大新闻,让猫山王榴莲一夜爆火。

赌王何鸿燊派私人飞机到马来西亚的彭亨州,买了88颗猫山王榴莲。

在限制之下的获取,往往最能体现一样东西的吸引力。

后来有人透露,赌王的榴莲,有10颗被送给了李嘉诚,10颗给了当时的香港特首曾荫权。

港媒对此事大肆报道,榴莲跟富豪就这么挂上了钩。

别具一格的富贵气质,让晒榴莲照成了明星们的保留节目。

演员中有李冰冰、熊黛林,歌手里有吴克群、光良、张杰,流量艺人中有易烊千玺,体育明星里还有一个田亮。

高段位的爱好者,比的是谁服用的剂量大,杀伤力强。

演过《天龙八部》中阿紫一角的刘玉翠,经常抱着盆吃。

借着明星的热度,中国消费者就被忽悠瘸了,榴莲的销量和价格逐年走高。

根据中国水果品牌洪九果品的统计,在2015年到2016年间,中国水果市场的销售额增速大概在9%左右,而榴莲的增速区间在20%-30%。

甚至一些影视作品中,榴莲被包装成了权力的象征,抑或是日常的温情。

在2018年周润发、郭富城等主演的电影《无双》里,由周润发饰演的假币商人“画家”,就请他的团伙成员集体吃榴莲。

而在电影宣发时,周润发还给鲁豫买过榴莲。

围绕着榴莲,很多人脑洞大开,制造热搜。

去年4月,中国部分地区出现每斤20元以下的榴莲,互联网上掀起针对“榴莲自由”的热烈讨论。

然而没过几天,榴莲价格又涨到超过40元/斤,变回“榴莲刺客”。

舆论风暴一轮接着一轮,热度最高的是“榴莲盲盒”。

普通人凭着博主们教的方法,买一个完整的榴莲回家自己开,饱满的是“报恩榴莲”,干瘪的是“报仇榴莲”。

有人为了提前验证自己的榴莲好不好,拿去地铁过安检。

进击的榴莲还要攻克一个难题,那就是搞定不吃榴莲本莲的人。

但解决办法也被找到了,就是做成各种面点,如榴莲酥、榴莲披萨。

加工去掉臭味之后,榴莲的香甜和性价比优势被无限放大,特别畅销。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透露,2023年的前九个月,必胜客卖了1亿个披萨,其中有2000万个是榴莲披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鲜榴莲进口量只有22.44万吨,进口金额为37.6亿元。

但从2017年前后开始,中国的榴莲进口量猛增,截止到去年底翻了近7倍。

中国鲜榴莲进口贸易量及价格趋势,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被嫌弃了一辈子的榴莲,终于算是“大器晚成”。

有人说,榴莲能红,头功得记给当年的“郑和严选”。

要不是那时候郑和的船员营养不良,看见榴莲捏着鼻子尝了一口,中国人到现在可能都不知道榴莲是什么味。

但实际上,榴莲征服中国人的胃,只靠郑和还真不行。

因为郑和只是证明了榴莲的存在,却没有带回来。

关键就在这个“带”字上。

看似与榴莲本身没啥关系,其实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长久以来,中国只能通过海运,吃到从泰国进口的榴莲。

但泰国榴莲受到季节性干旱的影响,只在每年四五月、九十月两个时间段产果。

空档期时,大部分中国人只能吃冷冻榴莲。

因为东南亚的另外几个榴莲产地,如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都是在2022年后才获批向中国出口榴莲。

泰国长期控制着榴莲产业链的上游,也主导着榴莲的价格。

中国想要掌握主动权,有两个办法。

一是进入泰国,从上游影响榴莲果园的生产,就像日本人重塑泰国的汽车工业那样。

二是从产业链的中段下手,开辟除海运之外的运输通道,降低运输成本,压低价格,用增长的需求倒逼生产规模。

两相对比,第一种虽然一劳永逸,但我们选择了第二种。

原产地的生产环节我们不碰,在运输条件上入手。

2021年,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中老铁路开通。

不仅是榴莲,很多东南亚水果都能更快进入中国。

比如马来西亚的山竹、越南的火龙果、菲律宾的香蕉,乘铁路经老挝抵达中国,最快只要3天时间。

今年7月11日,就有一批榴莲从泰国经中老铁路运抵昆明。

这批108吨重的榴莲,从老挝首都的万象南站,到昆明的分装卸货点,只用了29个小时。

而中国发达成熟的冷链技术,也帮助这些水果更好地运抵终端市场。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28日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4版)》显示,2023年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大概是2928亿美元。

其中中国约为733亿美元(约合5259.64亿人民币),占比高达25%。

冷链技术的发展,一直都紧跟着市场需求的脚步。

比如猕猴桃销量暴增时,中国的冷链运输从普通温控,进化成温度传感器+物联网模式,以防猕猴桃失水皱皮。

随着黄花鱼、三文鱼等水产消费需求的上涨,中国的冷链运输被划分出恒温、冷藏、超低温、冷冻等多个温区,精准提供不同的温度环境。

而作为进口榴莲的冷链班列,因为运输时间长,且中途需要换车,中国的冷链系统就通过使用智能冷柜,在通关时整柜接驳,压缩通关时间。

在中国的口岸,榴莲车经过智慧边检系统,最快用15秒就能顺利通关。

用这样的方法,榴莲的货损率被降到最低。

产品质量能保证,东南亚各国自然就放心将高货值的榴莲送到中国。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鲜榴莲中,有92.9万吨来自泰国,49.3万吨来自越南。

中国人对榴莲的喜爱,连《经济学人》都专门发文进行分析

而自2023年1月起,海关总署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菲律宾鲜食榴莲进口中国。

中国的榴莲平均价格,也逐渐稳定在了40元/斤左右,偶尔还能19.9元/斤。

中国榴莲产业的火热,也让一些国家分外眼红。

日本权威媒体“日经新闻网”,就曾刊文“阴阳”:

《咖啡豆价格暴涨,是因中国人太爱吃榴莲?》

文中提到,中国人爱吃榴莲,导致榴莲价格暴涨5倍,农民们用榴莲树取代咖啡树,又引发了咖啡价格的暴涨,连锁反应甚至影响到了鸡蛋的价格。

罪魁祸首就是中国人。

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有个巨大的逻辑断层:榴莲的价格涨了5倍,这笔钱谁赚走了?

当然是越南人。

近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加,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国家的产业格局。

但绝不是让他们更穷,喝不起“鸡蛋咖啡(一种越南特色咖啡饮品)”。

而是让他们更富有,更受益。

据越通社披露的越南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越南榴莲出口额达13.2亿美元,其中有92.4%来到中国。

而根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的统计,2024年上半年越南果蔬出口额是34亿美元。

核算下来,中国进口榴莲,可能为越南带来了21.8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占越南果蔬出口总额的64.1%。

将咖啡树砍掉换成榴莲,正是越南人自己的理性选择。

不仅越南人看到了商机,在马来西亚,距离首都吉隆坡90分钟车程的劳勿地区,果农们砍伐森林,将山地修整成适宜榴莲果树生长的梯田,种植榴莲。

一位15年前还是程序员的园主,转行种榴莲后见证了劳勿地区的脱胎换骨。

他说:“以前劳勿很穷,但现在很多人把小木屋变成大别墅,还把孩子送去外国读书。”

当一条产业链被打通,不仅富人能吃香喝辣,遗传富有。

穷人,也能有一条向上奔赴的通道。

这就是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