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下公关团队被全部裁撤,市场部并入销售部

蕉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出品/壹览商业

作者/蒙嘉怡

编辑/薛向

IPO无望的蕉下开始了内部调整。

近日,壹览商业获悉,轻量化户外生活方式品牌蕉下已将品牌部门完全裁撤,其中公关部门员工已经全部离职,市场部并入了销售部门。目前,多个员工向壹览商业证实了此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蕉下成立于2013年,最初以防晒伞切入市场,陆续打造出小黑伞、胶囊伞等爆款,之后又不断扩张产品品类,推出防晒服、面罩、袖套等防晒产品,覆盖女性、儿童、男性全人群。成立11年,蕉下便成功甩开天堂伞等老玩家,成为国内第一大防晒品牌。

2022年4月,蕉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冲刺“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蕉下的营收从3.85亿元飙升至24.07亿元,三年增长了五倍还多。比业绩涨得更快的是其公司估值。2021年,蕉下的估值才1亿美元左右,但一年后这一数字直升30倍,变成30.26亿美元,约合217亿人民币。

然而, 蕉下的IPO之路相当不顺利。2022年4月8日,蕉下首次在港提交招股书,失效后,2022年10月,蕉下第二次递交了招股书,然后就再也杳无音讯。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蕉下品牌部门的裁撤,或许也与IPO无望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交招股书一年后,2023年,向外界正式官宣蕉下“轻量化户外”的品牌定位。

所谓轻量化户外,根据蕉下的说法,户外运动分为硬核户外和轻型户外两部分,后者的运动强度、专业度和入门门槛都较低,覆盖的人群也更广,比如跑步、骑行、飞盘、露营等都属于轻型户外运动。蕉下按户外活动半径,将轻量化户外场景划分为一公里生活圈、城市户外、城郊户外、山野户外。在前三种轻量化户外活动半径内,日晒防护都是用户的首要防护需求;在山野户外场景中,日晒防护需求也仅次于疲劳防护。

为了撑起轻量化户外的定位,蕉下在这几年不断地开拓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比如裤装、泳衣、内衣、露营装备、速干衣、户外鞋靴、冲锋衣、保暖内衣等非防晒品类。

不过,壹览商业查询蕉下的天猫、京东旗舰店时发现,销量排名前三的产品均为防晒衣、防晒帽、防晒口罩、冰袖等产品。此外,蕉下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蕉下非防晒类产品收入分别为0.03亿元,0.77亿元,4.9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0.7%、9.6%、20.6%。

在线下方面,2016年,蕉下第一家旗舰店落地上海正大广场,此后多年一直没什么声音,但提交招股书后,其线下拓展速度明显加快。据蕉下官方公众号最近一次更新的门店信息,截至2023年9月中旬,蕉下在线下共有81家标准店、10家概念店和17家无人零售商店,合计108家门店。

同时,据界面新闻报道,蕉下还在深圳龙岗开出了首家轻量化户外体验店。这家近1000平方米的大店内除了商品陈列区,也设置了咖啡厅和模拟户外环境的绿化区域,更多是为了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

然而,随着蕉下不断地发展,季节性品牌和智商税两个标签一直伴随其左右。

一方面,中国幅员辽阔,且大部分地区夏冬分明,蕉下的主营业务是防晒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虽然去年冬天推出过冲锋衣系列,但总体SKU数量较小不成体系。

另一方面,在外界看来,蕉下的防晒效果,普通的伞也能做到,而蕉下却卖出了贵几倍的价格。虽然蕉下一直在向外传播有自己的科技,比如防暴晒系列将黑胶升级为沙态黑胶应用到防晒衣上,可以做到真正的UPF值1000+,头面肩部分的UPF值甚至做到了2000+,可以满足沙漠、高原热带等极端环境下的防暴晒需求。轻薄收纳系列整衣重量仅145g,可以揣进口袋。但市场的争论仍旧很多,许多消费者并不买账,蕉下也被媒体频繁质疑“智商税”,价格虚高“收割中产”。

此外,《中国防晒服饰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也显示,自2021年起,中国防晒服饰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便开始放缓。再加上如今同样销售防晒衣、防晒面罩的,还有蕉内、VVC、迪卡侬和优衣库等,卖点都是防晒和透气,同质化竞争激烈。

显然,如今的蕉下同时面临进攻的难题和防守的压力。而且,距离蕉下最后一次获得C轮融资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在没有品牌和公关团队保驾护航的情况下,接下来的路相当不容易。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