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生变!且看保险行业如何爬坡过坎

回顾2024上半年,险企困难和挑战在哪里?又有什么新机遇呢?

文|孙曼 出品|天下财道

保险行业正在悄然发生一场剧变。

在偿二代二期、“报行合一”政策,以及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保险行业亟待转型。不久前,监管高层有关“当前保险业正在爬坡过坎”的表态,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来源:AI智能检索)

那么,回顾2024上半年,险企困难和挑战在哪里?又有什么新机遇呢?

处罚增多

国家金管局官网显示,各险企及保险中介机构上半年共收到1350余张罚单,总计被罚约2亿元,与去年同期1.4亿元罚金相比,同比增长超三成。

具体来看,上半年总局、省局、分局实施的处罚金额分别为2509万、7635万、9327万。其中分局处罚金额占比将近一半,监管下沉明显。

财险、寿险公司被罚金额分别为11588万、5564万。

财险公司是罚单重灾区,被罚金额最高的是人保财险,约为2589万元。寿险公司中被罚金额最高的是中国人寿,约为903万元。

此外,个人、公司罚单金额分别为3868万、15603万,大体为2:8。

(来源:国家金管局官网)

“百万罚单”也不鲜见。例如,太平洋产险今年上半年不止一次收到“百万罚单”。该公司的广西分公司、阳江中心支公司连同其负责人分别一次性被罚192万元和113万元。

(来源:国家金管局官网)

被处罚的人员数量,也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上半年共有31人被禁止进入保险业,其中更有16人被终身禁入,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倍。

被罚终身禁入的人员之中,职级最高的是原信泰人寿董事长邹平笙。因在股权转让许可申请中提供虚假材料,邹被处以撤销任职资格并终身被禁止进入保险业的严厉处罚。

(来源:国家金管局官网)

财险、寿险被罚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欺骗、不真实、虚假”等行为都是监管重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是增长的罚单金额还是被罚人员的增加,都体现出行业“强监管“基调。如何将合规经营的理念更深入地融入险企经营中,是保险行业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增资减少

发债和增资依然是险企提升实力的主要手段。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7家险企相继通过发债、增资补充资本。相比2023年同期的表现,有明显下降。

其中,4家险企选择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或永续债,合计发债规模达225亿元。13家险企披露增资计划,拟增资总额超73亿元。

在发债方面,今年险企面临的新情况是票面利率的下降。

今年以来,6只已发行的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债券票面利率均未超过2.8%,而2023年票面利率普遍在3.5%左右。

(来源: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以利安人寿为例,公司上半年发行的前两期资本补充债,票面利率分别为2.75%和2.78%,第三期则下降至2.59%。

其它公司情况类似,比如太保寿险永续债票面利率则跌破2.5%,仅为2.38%;新华保险发行的10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票面利率更是低至2.27%。

有分析人士称,票面利率降低主要是受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影响,这有助于险企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市场对险企信用等级认可度的提高,也推动了票面利率下降。

在险企增资方面,上半年单笔最大增资为泰康养老,拟增资20亿元,但绝大多数险企增资额都在10亿元以内,珠峰财险、百年人寿增资额仅为1亿元左右。

(来源:媒体报道)

对比2023年同期,今年险企增资额下降不少。2023年前7个月,增资额最高的国寿财险,达到90亿元,第二名阳光人寿增资额也高达50亿元,其余增资险企中,超过10亿元的也有不少。

(来源:公司公告汇总)

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增资额度下降主要是由于股东出资意愿不强,以及整个市场环境不景气等多种因素导致。此外,部分险企规模扩张太快,潜在风险加大,也增加了增资难度。

当然,也有险企的增资频次并不低。如爱心人寿在年初获批增资0.6亿元后,4月26日再次宣布拟增资超2亿元,算上2023年初的增资,爱心人寿近两年已增资3次。而君龙人寿去年刚刚完成6亿元增资,近日又宣布拟增资5亿元。

转让困难

除了股东增资减少,上半年更有部分股东干脆退出保险领域,绝然地和险企“分手”。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已有11家险企股权挂牌转让,引人注意的是,原股东大多是央企或国企。

(来源:媒体报道)

原因或许与“退金令”有关。

今年6月,国资委提出要“从严控制增量”,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该要求被市场称为“退金令”。

(来源:国资委官网)

“退金令”出台一个月内就有江泰保险经纪、华泰保险、北京人寿三家险企股权挂牌转让。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相关现象发生。

因此,有国企、央企背景的险企首当其冲,如“电力系”的英大人寿,“能源系”的中宏人寿、背靠中粮集团的中英人寿等等。

当然,央企股东的退出也给一些其它类型的险企带来新机遇,今年5月,中石油旗下的中油资本获批将所持中意财险51%股权转让给忠利保险,中意财险因此由中外合资公司转变为外资独资公司。

(来源:中意财险公告)

然而,并不是所有险企的股权都能找到如意买家。目前还有众多险企股权挂牌后无人问津,导致“流拍”现象频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5日,北京产权交易所中“积灰”的险企股权已累计至14起。

部分险企股权转让信息

(来源:北京产权交易所)

有业内人士对《天下财道》表示,险企股权转让顺利与否,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保险业转型进入深水区,险企要想从根本上破局,只有摆脱原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进行精细化运营,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才能看到新的希望。

种种迹象显示,保险行业爬坡过坎的核心,在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需要保险公司对宏观经济、国家政策及监管导向有深刻的认知,并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