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送到家门口,餐饮业的卷,连网约车司机都害怕

2024,剩者为王!

文| 无相商业趋势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段网约车司机的政府协商会议视频。

一个网约车司机高呼:

“现在的打车价都不到1块钱一公里了!大家都没有钱赚,行业怎么能好?”

自无人驾驶进入出租车行业以后,很多司机更加战战兢兢,生怕哪天连“一块钱”的价格都保不住。

可在另一边,餐饮人的日子更不好过。

在过去一年,中国的餐饮行业都不约而同地走向了“9.9送到家门口”的道路。

咖啡连锁店中,从瑞幸到库迪,纷纷祭出9块9大战。

新茶饮里,2.9元的蜜雪冰城,3块的茶百道,2杯15的喜茶……

快餐连锁中,和府捞面降价30%,必胜客把披萨的价格降到了19-29元,肯德基、麦当劳的基础团购套餐经常只要10元左右。

在美团平台中,价格战的火药味浓烈。

9块9一盘小炒黄牛肉,19块9的重庆烤鱼,39块9三斤大龙虾还送饮料小食,89块9的四人套餐……

还有让人质疑人生的“拼好饭”,1.9元新客试吃,5.9元吃饱吃好……

算上配送费,这明显是不赚钱的。

可即便如此,一线城市中参与“拼好饭”的商家,依然有百十个。

除了正宗烧鸡公、黯然销魂饭等不太知名的品牌外,还有永和大王、正新鸡排、书亦烧仙草、七分甜、三米粥铺这样的行业头部。

拼好饭之所以便宜,理论上是因为平台通过用户集中下单,提高了出餐效率,同时骑手集中配送,进而降低三方的成本。

但考虑到食材和人工成本,如此低的价格,很难说有商家能够盈利。

降价的确能够促进消费,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餐饮总收入为26243亿元,同比增长7.9%。

原来很多不吃外卖的人,都被超低的团购价所吸引。

一位在北京工作,“靠外卖为生”的95后打工人直言:

“比以前点外卖能便宜将近一半,每个月至少省大几百!”

而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今年一季度,美团拼好饭日均单量已经接近500万单,是2023年第四季度的外卖日均订单量5700万单的10%。

但在另一边,餐饮业也掀起了创纪录的“关店潮”。

红餐网的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1-6月,已经有超过100万家餐厅倒闭。

这是2023年全年倒闭餐厅的总和。

餐饮业越来越难做了。

从平台的反馈看,对于越发低价的团购,用户、骑手、商家都有怨言。

用户这边是反馈质量问题:便宜是便宜,但吃了总是拉肚子,份量和质量也是不敢恭维。

骑手这里,配送不及时,提点费用低,一个月下来,跑的单子更多了,但赚的钱更少了。

商家这里,更是感觉窒息: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前期的亏本销售,根本无法从后期的餐量上回补。

等价格一恢复正常,用户不仅不买单,反而去看价格更低的新品去了。

以瑞幸为例,瑞幸去年二、三、四季度的经营利润率分别是18.9%、13.4%和3%。

今年一季度是多少?-3.6%。

与此同时,月平均交易客户数还从去年四季度的6244万降到了今年一季度的5991万。

组织力优秀的大平台都是如此,中小商家呢?

9.9元外卖送到家的背后,能赚几个钱?

而在这个过程中,商家只能想办法偷工减料,把成本降到最低,保证自己还有点利润,避免“完全给平台打工”。

在实体线下的经营中,商家也遭受来自低价竞争的困扰。

房租不怎么降,材料费还在涨。

思来想去,只能降一降员工的工资。

今年六月,咖啡品牌Manner两天曝出三起店员和顾客的冲突事件,事后调查中,多位业内咖啡师都表示理解:员工压力太大了!

不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而且收入还下降,餐饮人已无力付出更多的情绪去劳动。

这也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一方面是餐饮店“不降价没生意,降价没活路”的两难境地。

另一方面,“平价化”似乎看不到尽头。

大规模补贴的低价产品难以为继,很快就会陷入入不敷出、转盈为亏的窘境。

大的环境如此,降价潮已经是一个全行业的问题。

零售业有盒马带头降价,汽车行业有比亚迪“杀疯了”,电商行业有“全体学习拼多多”。

但即便如此,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以上行业的销售GMV都是在下滑。

针对网约车行业,还有司机能申诉政府,请求缩限无人车的运营,提高统一起步价。

但餐饮业呢?

面对没有行业壁垒的市场,根本没有办法申诉,只能硬扛。

从历史看,日本的消失三十年,走出了优衣库、萨莉亚这样的低价品牌。

在这个时间节点,要想活下去,只能做大多数人的生意。

但是,无底线的低价并不是解法。

真正的解法还是两条:

一,降低非产品之外的成本。

产品品质保证依然是品牌活下去的核心,降价一定不能降质量。

很多老板为了短期利益,通过偷工减料、过期食材、预制僵尸食材去找补。

但一般情况下,不出几个月就会因为各种差评被用户彻底抛弃。

所以,降低成本不是降低品质的成本,而是降低品质之外的成本。

比如服务员能不能少一点,店面更小一点,老板多勤快点,餐厅动线更合理高效一点,单品量更少一点?

今年还在赚钱的餐饮店,大多都有这样的几个共性:轻装修、轻人工、出餐快、翻台快。

在价格不断下降的前提上,要把其他的可变因素压到最低。

大店改小店,商场五楼改到负一楼,能买二手设备就别买新的,删繁就简。

二、更极致的供应链。

在美国,大部分上市连锁餐饮品牌税前净利润率长期低于6%,在日本低于5%,供应链企业净利润率低于2%。

一个餐饮店要想获得长期的绝对利润,一定要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才能做到成本领先。

拿近年大火的萨莉亚举例,萨莉亚为了能够解决生菜的价格,他们直接派人帮助农户进行优化种植,从而降低采购的价格。

在番茄树种植的方面,他们甚至规定了要采用高株番茄,让农民可以直接站着收番茄,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极致性价比”的基础就是供应链的能力。

未来餐饮的战场,不再是闪电战,而是持久战。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降低盈利欲望,不断优化成本,才能让自己“不怕卷,卷不怕”。

2024,剩者为王!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利润暴跌,餐饮“渡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