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欧洲杯赛事营销,长视频如何创造体育内容新时代?

当长视频与体育赛事激情碰撞,它们所擦出的火花照亮了整个夏天。

文:壹娱观察  大娱乐家

当长视频与体育赛事激情碰撞,它们所擦出的火花照亮了整个夏天。

爱奇艺与咪咕,在2024年欧洲杯的舞台上,用灵活的内容制作和独特节目玩法,不仅丰富了球迷的观赛生活,更在泛娱乐领域掀起了一场足球文化的狂欢。

这两大平台的实践,一方面是延续了长视频对体育内容呈现方式持续创新,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大型体育赛事以及衍生内容依然在长视频内容生态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首先,内容上跨界融合常态化,配套衍生节目成为看球的最佳陪伴。早早宣布了欧洲杯转播的爱奇艺,在谈话节目《无差别看球指南》中以其跨界融合的策略,将足球与娱乐、文化等领域的界限模糊,让足球赛事不再只是体育迷的专属,而是成为全民共享的社交货币。足球名嘴与各界明星的趣味互动,不仅让专业球迷享受到深度的战术分析,也让泛球迷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无差别看球指南》剧照

其次,科技与体育结合进一步被尝试,从而为观众提供全新观赛方式。咪咕则以更多还是延续了其长期使用的大赛转播策略,通过AI技术和多元化的解说阵容,为用户打造了沉浸式的观赛体验。像是AI智能解说、球星点亮等创新功能,不仅提升了观赛的专业性和趣味性,更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和新奇。

体育赛事内容的引入,对于长视频而言,不仅能够进一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增强平台的用户粘性,更能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制作,提升平台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长视频平台通过体育赛事内容的深耕,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不能仅仅依赖于大型体育赛事版权,长视频需要在保持内容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内容需求。

01 赛事版权之外,还要拼什么

长视频对于体育赛事版权的运营,离不开内容与技术这两项长视频关键元素的辅佐。

一方面,在体育赛事以及衍生内容的创作中,内容质量和多样性是吸引和留住观众的关键。

爱奇艺体育和咪咕视频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内容创新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节目设置和嘉宾阵容,成功吸引了从专业球迷到泛体育爱好者的广泛受众。

早在欧洲杯未开始之前,爱奇艺体育的自制综艺《欧罗巴的夏天》便已经出发,主打自驾旅行观赛纪实的噱头,央视名嘴、种地少年、硬核明星球迷等新老组合,提前以慢视角带领观众进入欧洲本;而在赛事进行中,《无差别看球指南》登场,该节目巧妙地融合了专业解说和娱乐元素,通过“今日之星脱口秀”、 “神奇百科指南”等新颖板块,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的足球文化体验,另外相对于过去央视赛事衍生内容更多以专业嘉宾为主,此番除了邀请刘建宏、黄健翔等足球名嘉宾,同时也有腾格尔、蔡国庆等跨界明星参与,跨界组合不仅满足了专业球迷对战术分析的需求,也通过明星效应吸引了更多泛体育观众……

《欧罗巴的夏天》剧照

与此同时,咪咕视频的《呼叫我的球搭子》系列则另辟蹊径,将文旅与体育巧妙结合,开创了线下观赛新场景。通过游戏互动、福利抽奖、赛事预测等环节,咪咕成功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和粘性。

两个平台的内容策略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专业+娱乐”的平衡。爱奇艺通过张路等专业解说的战术分析板块满足了球迷的专业需求,同时以轻松的谈话形式吸引大众;咪咕则通过“头部解说+专业嘉宾+特色解说”的模式,如“相声组合”李欣和董路的组合,既保证了专业性,又增添了趣味性。

多元化的内容策略不仅拓宽了受众群体,也深化了用户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参与度。通过创新的内容形式和丰富的话题探讨,两个平台成功将体育赛事从单纯的比赛转变为一种全方位的文化体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观赛体验和平台黏性。

《呼叫我的球搭子》剧照

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技术创新成为长视频平台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武器。

爱奇艺体育和咪咕视频都在AI和AR技术的应用上展现出了前瞻性思维,通过先进技术重塑了传统的观赛体验。

爱奇艺体育在《无差别看球指南》中运用AR技术打造了沉浸式的欧洲街头露营场景,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节目的视觉吸引力,也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通过虚拟场景,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欧洲街头,与主持人和嘉宾们共同畅聊足球,这大大增强了节目的社交属性和观众的参与度。

咪咕视频则在AI技术的应用上更进一步。在欧洲杯期间,咪咕推出了AI智能解说、AI球星点亮、AI互动智播、AI智能识别等一系列创新功能。这些AI驱动的功能不仅提供了个性化的观赛体验,还大大增强了用户参与感。例如,AI智能解说可以根据用户偏好提供不同风格的解说,而AI球星点亮功能则让用户能够一键追踪自己喜爱球星的动态,极大地提升了观赛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咪咕视频一系列AI创新功能

展望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咪咕更是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计划推出AI中国时刻、AIGC内容生产、AI视频增强、XR空间观赛等更加前沿的科技观赛体验。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将为观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沉浸式的观赛体验,还将重新定义体育直播的形式和内容。

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观赛体验,还为平台带来了显著的商业价值。

通过AI和AR技术,平台能够收集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从而更精准地投放广告和推荐内容,提高用户留存率和广告转化率。同时,这些创新技术也成为平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和广告主。

然而,技术创新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在提供个性化体验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如何确保AI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以及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传统观赛体验,都是平台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02 从“欧洲杯”身上,“巴黎奥运会”能学到啥?

在内容创新和技术赋能的基础上,爱奇艺体育和咪咕视频都采取了全方位的营销策略,构建了立体化的传播矩阵,以最大化其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社交媒体营销是两个平台的共同发力点。爱奇艺体育的《无差别看球指南》在播出期间收获了巨大的社交媒体关注度,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4亿,累计获得64个社交平台热搜。这种高频率的社交媒体曝光不仅提升了节目的知名度,也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讨论热度。

咪咕则更多还是借助和央视等官方媒体的合作渠道,像是携手人民日报新媒体在微博发起#全民花式和中国队一起上场#的征集活动,既提升了平台的权威性,也激发了全民参与奥运的热情。

品牌合作是另一个重要的营销策略。爱奇艺与美团外卖、万和及比亚迪王朝元家族等品牌的合作,通过巧妙的内容植入和场景营销,既增强了节目的商业价值,也为品牌带来了更高的曝光度和用户认知。比如美团外卖通过高频品牌露出将宅家看球场景与外卖业务深度结合,而比亚迪则通过定制视频短片展现车型技术优势,这些品牌植入也让平台的赛事营收不再仅仅局限于订阅。

互动营销是提升用户粘性的关键策略。咪咕发起的奥运助战团打CALL征集活动,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成功将线上热度转化为线下行动,增强了用户对平台的情感连接。爱奇艺则通过短视频传播,将节目精彩片段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扩大了内容的影响力,累计播放量超过1.8亿。

多元化主导的营销策略不仅提升了平台在体育内容领域的影响力,也为平台带来了可观的商业回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营销活动,两个平台成功将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延伸到了赛场之外,创造了更广泛的社会话题和商业价值。

然而,在追求全域营销的同时,如何保持内容的原创性和品质,如何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仍是平台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来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营销,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临近,这些长视频平台在欧洲杯期间的实践无疑将为奥运会内容营销提供宝贵的启示。

一方面,欧洲杯期间的跨界融合策略证明了体育内容的普适性和社交价值。

爱奇艺的《无差别看球指南》成功地将足球文化与泛娱乐领域结合,为奥运会内容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一方面,咪咕在欧洲杯期间展现的AI技术应用,为奥运会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考虑到奥运会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可以预见AI技术将在赛事解说、数据分析、个性化内容推荐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AI可能会为不同专业水平的观众提供定制化的解说服务,或者利用大数据分析为观众预测比赛结果,增强观赛体验。

不过考虑到奥运会的全球性和多元文化特征,特别是在奥运赛事版权更加稀缺的情况下,不论是爱优腾这些长视频平台,还是快手抖音,都需要拿出更灵活的思路想方设法“蹭”到奥运的流量。

尽管赛事版权的高价往往会造成平台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的情况,但无论是欧洲杯,还是即将到来的奥运会,都再次证明了大型体育赛事内容对长视频平台的重要性。这些赛事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更能够通过高质量、创新性的内容制作,提升平台的品牌形象和用户黏性。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育赛事内容已经成为长视频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毕竟就连国际流媒体巨头Netflix也不得不向热门赛事低头,不久前才宣布了和UFC以及NFL的版权合作,更有传言称,继MLB和MSL之后,苹果还有意将F1之后的转播权纳入Apple TV+。而即便是没有奥运版权,Netflix也在最近大量上线了大牌运动员的纪录片,试图紧跟热点抢占先机。

NFL比赛将登陆Netflix

当然长视频平台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赛事版权价格趋于理性,获得直播版权似乎不是太大问题,仅仅依靠大型体育赛事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赛事虽然能带来短期的流量高峰,但如何将这些临时用户转化为长期用户,如何在赛事结束后保持用户活跃度,才是平台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长视频需要在体育赛事内容和日常影视内容之间找到平衡,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赛事热度进一步开发衍生内容,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内容生态系统,才能让体育内容真正嵌入到其内容生态之中,而不是热闹过后似乎什么都留不下来。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