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海便出局”,中国机械、光伏制造企业加速“出海”

前述光伏电池企业负责人称,目前看来,如果停留在产品行销全球的阶段,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从产能、研发、管理等层面,谋篇布局全球化。

蓝鲸新闻7月12日讯(记者 崔陆鹏)2023年11月,英国、欧盟拟对中国挖掘机、移动式升降作业平台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根据此前公布的时间线,初裁结果将于今年7月中旬前发布。

近期,欧美先后还试图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化工等多个领域产品进口提高关税,其背后是,中国制造正加速“出海”。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销售额的世界占比已达35%、增加值占比达29%。当前,中国企业出海主要有产品出海(出口)、产能出海(对外直接投资)以及知识产权出海(特许经营和许可证贸易)三种模式。

“欧洲对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增加进口关税,可能会导致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增加成本压力,影响出口量和利润空间。”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正经历从商品出海,到资本、产业链出海的迭代过程,继续推动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

部分机械制造企业“搭车”出海

6月,欧盟公布了对中国企业生产的高空作业平台拟征收临时关税的概要,即配合欧盟调查的星邦智能、鼎力、特雷克斯、捷尔杰4家企业,以对星邦智能临时征收关税的比例最高,达56.1%,对鼎力临时征收的关税比例其次为31.3%,特雷克斯、捷尔杰分别为25.6%、23.6%。

对所有其他配合调查的企业都将征收32%的临时关税,包括徐工集团、中联重科、柳工、临工重机、欧历胜、法兰泰克等在内的13家国内外工程机械制造商;对没有参与配合调查的公司将征收56.1%的关税。

浙江鼎力在互动平台上透露,按照调查程序,欧盟委员会将于2024年7月13日前发布初裁结果,决定是否对涉案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欧盟公布对中国企业生产的高空作业平台拟征收临时关税的概要为初裁前预披露。

不仅是高空作业平台,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制造成本和售价上相比欧美日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其出口的快速增长,对一些国家的本土产业构成了压力。

据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510.63亿美元,除了北美洲和大洋洲外,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的出口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欧洲市场份额占出口贸易份额26%,超过四分之一。

从利率来看,据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和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中国工程机械海外毛利率普遍高于国内市场毛利率。如海外业务占比最高的三一重工,海外市场毛利率30.78%,而国内市场毛利率则为23.04%。

“随着国有企业在海外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拓,国内工程机械企业通过‘搭车出海+海外建厂+自主出海’的模式,展现出在海外市场拓展。”某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透露,相较于其他制造业,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很早就开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以分散由地缘政治不稳定或经济危机带来的风险。

年报显示,徐工在乌兹别克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地设有KD工厂,三一重工在印尼、印度和美国三大智能制造工厂正投产,柳工则在印度、东南亚、南美均设有生产基地。

上述人士称,这种全球化的分散策略有助于降低企业对单一市场或地区的依赖,从而降低整体业务风险。

中联重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欧洲市场高机销售在公司总体规模中占比很小。另外,公司在欧洲子公司备有存货,可以支撑今年在该地区的销售,(上述征税)对公司后续经营影响有限。

光伏企业布局中东市场

今年年初,环球时报还报道称,欧盟酝酿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6月6日,正式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加征关税。

这也导致近期多家光伏企业宣布关停东南亚工厂,部分企业选择进入中东市场“掘金”。

6月3日,协鑫集团旗下协鑫科技(3800.HK)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 PJSC(“穆巴达拉主权基金”) 探索潜在合作机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下称“阿联酋”)当地建立具有全球及地区重要性的综合硅生态系统。

几天后,在央视《对话》的“出发!去中东”节目中,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这为新能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天合光能、钧达股份、TCL中环等企业也先后透露在中东“落子”的计划。

“欧洲增长放缓,印度已然生变,北美政策风险有增无减,澳洲拉美逐渐饱和,非洲尚难形成气候,目前对于光伏企业最重要的增长极,很可能就是中东。”某硅料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行业内的共识是企业“不出海便出局”,出口的不确定确实在增加,企业更需要寻找确定性。

但上述负责人所在的企业却并没有选择前往东南亚建厂。“(企业)前几年确实没有收到低成本、低关税所带来的‘红利’。但从今年开始,去东南亚的企业,也将承受工厂停工后带来的资产计提减值。”据他介绍,近期企业前往中东,他所在的企业也还在观望。

“去中东的逻辑与东南亚略有不同。”某光伏电池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蓝鲸新闻,相较东南亚,除“借道”登陆欧美市场外,中东本土市场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

据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东光伏需求约为20.5GW至23.6GW,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阿联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并预计中东光伏的需求量将在2027年达到29GW至35GW。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2016年4月,在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主导下,该国正式发布《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摆脱对油气的过度依赖,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是其中一项核心目标。其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该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50%。沙特计划到2023年实现安装27.3GW的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实现安装58.7GW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其中高达40GW是光伏。

2023年6月,就有消息称,有中东资本接触我国部分光伏头部企业,希望将光伏、储能、氢能等产业引入中东。

前述光伏电池企业负责人称,目前看来,如果停留在产品行销全球的阶段,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从产能、研发、管理等层面,谋篇布局全球化。

“今年我们也与欧洲接触过,收到明确反馈是需要‘资金+产业’落地。”某参与法兰克福光伏展的企业负责人透露,需要在当地建厂,但人工、政策都是未知因素,极少数企业愿意试水。

“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中国光伏全面出海成为必然。去年全球光伏吉瓦级市场国家达到32个,今明两年将沿着‘’一带一路’拓展到50多个。中国光伏从取道东南亚的‘曲线出海’向全面出海转变,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出海,向包括设备、原材料等在内的产业链抱团出海转变。”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2024SNEC论坛环节公开表示,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面向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南美等全球重点区域,汲取第一阶段的出海经验教训,合理利用WTO规则,建立全球化运营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