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网能要约预受超额完成,成科林电气第一大股东,复牌首日股价跌停

海信网能成为科林电气第一大股东。

蓝鲸新闻6月28日讯(记者 徐晓春)科林电气股权争夺迎来终局,海信网能完成要约收购上岸。

6月27日晚,海信网能要约收购科林电气有了结果,海信网能以14.8亿元的总成本收购科林电气20%的股权的计划,得到了投资者的积极回应,最终预受要约股份总数占比超过20%。

具体来看,预受要约的股东账户总数为2753户,预受要约股份总数共计为6220.04万股,占科林电气总股本的22.8247%。根据规定,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 20%的部分,海信网能按照同等比例收购。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海信网能共计持有科林电气9520.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4.94%。同时,海信网能还持有李砚如、屈国旺委托的2607.99万股股份的表决权,占总股本的9.57%。

综上,海信网能合计控制了科林电气44.51%的表决权股份,反超科林电气创始人张成锁与实际控制人石家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石家庄国投”)组成的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总数,并取代后者成为科林电气的第一大股东。

6月28日复牌后,科林电气开盘即跌停,截至下午收盘时,公司股价为24.26元/股,公司市值约66亿元。

科林电气的股权争夺战可以追溯至今年3月,海信网能首先发起进攻,通过二级市场收入科林电气4.97%的股份,在临近举牌时刹车。月中,海信网能以23元的价格受让了科林电气5个小股东合计约434.8万股,总共支付对价1亿元。同时,海信网能又以25元的价格李砚如、屈国旺二人合计持有的724.4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3.19%,支付对价1.81亿元。并且屈、李二人将剩余持有的9.57%股份对应表决权委托给海信网能行使。

至此,海信网能直接持股比例达到10.07%,合计控制科林电气表决权股份比例达到19.64%,超过科林电气原控股股东、实控人张成锁的持股比例。

自称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张成锁也没有坐以待毙,在年报静默期内,张成锁迅速曲线出手反击,打响了股权保卫战。一方面,张成锁拉来石家庄国投助阵,3月27日至4月1日期间,石家庄国投持股变动比例达到1%,最终持股比例增加至6%。

另一方面,张成锁快速联合剩余持股高管,完成站队。4月1日,张成锁与邱士勇、董彩宏以及科林电气副总经理王永签订新的《一致行动协议》,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达到17.31%。4月26日石家庄国投再次举牌,持股比例达到10%。同时,张成锁和邱士勇也有小额买入增持的动作。此时,不断增持的石家庄国投还未正式表明立场。

双方的争夺进入胶着状态,5月13日,海信网能祭出要约收购的大招,再度发起进攻。根据第一份要约收购计划,海信网能将以33元/股的价格收购科林电气约4541.8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0%。这一价格较科林电气5月13日的收盘价溢价约15%。5月底,由于科林电气实行利润分配,海信网能的要约收购价格下调至27.17元/股,要约数量调整至5450.26万股。

6月3日,石家庄国投正式加入战局并一举成为主导者,公告显示,石家庄国投同张成锁、邱士勇、董彩宏、王永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五方自此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科林电气实控人变更为石家庄国投,以石家庄国投为实控人的五方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9.51%。

商战之中暗流涌动,两方频频出招之际,投资者还处于观望状态,到6月13日时,科林电气预受要约账户总数还只有345户,净预受要约的股份数量合计约122.45万股,约占科林电气总股本的比例为0.45%。

6月21日,海信要约收购进行第三次提示公告时,预受要约账户总数为742户,净预受要约的股份数量占比仍然只有2.41%。截至6月20日收盘,科林电气股价为25.29元/股,低于要约收购价格7%左右。也就是说,到海信网能要约到期的最后几天,投资者才终于落定筹码。

双方你来我往之间,科林电气股价被一路推高,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科林电气市值约40亿元,两方在二级市场竞购的同时,科林电气股价由2月初的12.5元/股最高拉升至33.96元/股,涨幅高达171.68%。

抢夺控制权的事件在A股也不算罕见,完成要约收购后,海信网能否顺利入主科林电气拿到控制权,便是下一个难题。蓝鲸新闻记者致电科林电气董办,对方表示后续海信方面是否要进入管理改选董事会暂时还不知道,具体情况还要以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