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SNEC|亚玛顿吴昆鹏:钙钛矿产业化加速,导电玻璃需求上升

目前各家厂商的钙钛矿产品仍在产业化前期。

蓝鲸新闻6月27日讯(记者 崔陆鹏)相较于去年,今年光伏展最大的亮点之一莫过于“钙钛矿和叠层组件”成为多家行业巨头的发力新方向。

除了目前主流技术Perc,Topcon,HJT,BC等,钙钛矿及叠层技术也在快速发展。

在不同技术路线不断升级、角逐的过程中,有一样辅材没有被迭代,甚至在组件成本中占比越来越高,这就是光伏玻璃。

目前,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在全球的市占率已经超过了90%,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出口国。近年来,随着钙钛矿薄膜电池的技术不断进步,效率屡屡刷新,多家钙钛矿龙头企业也加速了钙钛矿组件的产业化布局,这次光伏展多家厂商推出钙钛矿薄膜电池用的TCO导电玻璃。

“钙钛矿薄膜电池是将电池层涂布在玻璃的导电层上,再经过激光划刻出电路,背玻和POE封装,最后形成完整的组件”据亚玛顿BIPV销售总监吴昆鹏介绍,薄膜发电目前主要有碲化镉和钙钛矿两种技术路线。其中,钙钛矿电池理论光电转化率更高,而且还可以做叠层,可以和不同的技术叠,比如晶硅和钙钛矿自己叠等。钙钛矿技术未来前景也更好。

今年SNEC,亚玛顿就发布了2毫米厚的大尺寸高透光、超轻薄、高强度的ITO导电玻璃。“相较于传统的3.2毫米厚FTO导电玻璃,2毫米的ITO透光率更好,更轻薄,结合亚玛顿特有的钢化技术,经过热强化处理的2毫米的ITO导电玻璃,比3.2毫米的FTO机械强度更高。”吴昆鹏表示,目前主流钙钛矿组件结构是“3.2毫米TCO非钢化玻璃+POE+3.2毫米钢化玻璃”。这个结构在小尺寸1.2毫米 x 0.6毫米的尺寸上问题不大,不算边框单块组件重量12.5公斤左右。一旦尺寸放大到1.2毫米 x 2.4毫米,整个钙钛矿组件重量将会超过60公斤。反观晶硅这个尺寸的重量也就是40公斤左右。重量的增加会造成物流、支架、安装成本20%~30%的提升。从BOS的角度上来看,大尺寸钙钛矿亟待减轻减薄。

亚玛顿基于自身超薄玻璃钢化镀膜技术,将导电玻璃减薄至2毫米并且做了热强化处理,这样比3.2毫米非强化玻璃机械强度更高。2毫米+2毫米结构的薄膜组件可以轻松突破5400Pa的机械强度。远远超过3.2毫米非强化的FTO薄膜组件。

据吴昆鹏透露,目前 ITO导电玻璃跟传统FTO导电玻璃相比,价格略高。“我们是组合销售,盖板前版为2.0 或 1.6毫米ITO导电玻璃,背板玻璃可选择普通2.0毫米光伏玻璃。相较两块3.2毫米FTO导电玻璃,成套成本几乎可以做到一样。”吴昆鹏称,除效率、强度高外,使用减薄ITO玻璃的钙钛矿产品在BOS系统端的安装成本、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上都有一定的降低。

ITO导电玻璃产品性能更加优越,但目前终端市场的需求并未打开。

“这种导电玻璃主要应用于钙钛矿电池,目前各家厂商的钙钛矿产品仍在产业化前期,未来随着钙钛矿产品放量,导电玻璃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吴昆鹏称,1.6毫米的热强化镀膜玻璃是亚玛顿现在主力产品,基本上已经占到我们今年 50% 以上的出货量,未来几年光伏玻璃仍将占据较大出货量;预计三年后,ITO导电玻璃出货量将占到整体三成。

#蓝鲸新闻聚焦2024SN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