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年内IPO撤否率高达46.67%,港股承销规模居首

中金公司或许在正走投行业务“下坡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6月27日讯(记者 王婉莹)老牌头部券商中金公司(601995.SH)正在面对投行业务的“增长危机”。

蓝鲸新闻记者关注到,截至今年6月27日,中金公司的IPO撤否率达到46.67%,在“三中一华”中居首。此外,其作为A股市场主承销商的排名正逐年下滑,由2021年的第二名下滑至2023年的第四名。承销金额由2021年的1005.38亿元缩减至去年的322.45亿元。2023年,中金公司投行业务营收32.42亿元,缩减40.3%,下降幅度居主营业务首位;今年一季度投行手续费净收入4.5亿元,同比下滑25.02%,导致当期业绩下滑。

业内专家对记者指出,中金公司当前仍旧具备投行业务优势,但其优势已在减弱,“早期大项目多,更需要投行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而当前中小项目多,科技属性项目多,能力要求上也逐渐向行业理解、价值发现、资产定价、合规风控等方向转移,可复制性较强,建立壁垒的难度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A股IPO保荐业务有增长压力,但中金公司的港股业务发展却表现亮眼。据Wind数据,2023年全年,中金港股保荐项目数达24宗,市场份额占比16.39%,在港股券商中居首。

年内撤否率在“三中一华”居首位

随着A股IPO节奏的调整,券商保荐业务持续放缓。安永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预计有不到50家企业首发上市,筹资329亿元,IPO数量和筹资同比分别下降75%和84%。IPO筹资额同比创下2017年以来最低。从2024年二季度来看,IPO活动进一步放缓。

曾风光的头部券商投行业务亦面临挑战。记者关注到,截至6月27日,中金公司的IPO撤否率高达46.67%,在“三中一华”中撤否率居首位,主动撤回的项目数量达到21家。

(图片来源:Wind数据)

若仅从撤回家数来看,中金公司并不是首位。上半年,中信证券一共撤回了33家,其撤否率高的原因,也在于分母——保荐数量仅45家,约为中信证券的一半。

这也透露出中金公司近年来的窘境,曾经的明星投行或许在走“下坡路”。

虎嗅妙投研究员刘国辉对蓝鲸新闻记者指出,“中金公司当前仍旧具备投行业务优势,但优势差距与同业头部相比在缩小。”

从中金公司在A股市场作为主承销商的排名变化中,便可窥见一斑。2021年,其完成A股IPO项目23单,主承销金额1005.38亿元,排市场第二;2022年,这几项数字分别为32单、528.63亿元,排市场第三;2023年,完成A股IPO项目17单、主承销金额322.45亿元,排市场第四。

而IPO业务承销金额的下滑也带来整体收入的缩水,2023年,中金公司营收同比缩水12%至229.90亿元,净利润同比缩减19%至61.56亿元,连续两年营收净利润双降。其中,投资银行分部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减少21.88亿元,下降40.3%,是影响整体业绩下降的主因之一。

今年一季度,中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74亿元,同比减少37.61%,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下降45.13%。投行手续费净收入4.5亿元,同比下滑25.02%。公司称,营收下降原因之一是投资银行业务及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下降。

压力之下,寒气也传递至员工层面。年报显示,2020-2022年中金公司投资银行人数增长至2410人,两年间增加超过800人。但截至2023年末,中金公司投行人数减少至2370人,占员工总数的16%。

据外媒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中金公司拟自2024-2026年削减三分之一境内投行员工,每年减员约13%,今年投行员工数量缩减至少10%。大裁员下,中金再度被传出降薪消息,基本工资调降25%。

对于中金公司投行业务颓势,刘国辉对蓝鲸新闻记者指出,“究其原因,早期大项目多,更需要投行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这可以通过关键人物形成壁垒,中金公司更具优势。而现在中小项目多、科技属性项目多,能力要求上也逐渐向行业理解、价值发现、资产定价、合规风控等方向转移,更深层次的是组织构架、人员配置、激励约束等层面,可复制性较强,建立壁垒的难度下降。这些年来投行格局起起伏伏,平安证券、国信证券等兴起又下降,中信建投、民生证券的兴起,都证明了这一点。”

保荐项目涉欺诈发行,撤回项目存“瑕疵”

近期,一则保荐项目因欺诈发行又将中金公司拉上风口浪尖。

6月11日,上海思尔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思尔芯”)收到了上交所的罚单。经查,思尔芯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其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536.72万元,占当年度营业收入的11.55%;虚增利润总额合计1246.17万元,占当年度利润总额的118.48%。

上交所决定,对思尔芯予以5年内不接受发行人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纪律处分;证监会对思尔芯处以高达1650万元的罚款,以示警示和惩戒。

当前,尚未有对于中金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对应处罚落地。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保荐机构应对此承担一定责任。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苗在超律师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保荐机构在企业发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责包括对发行人的尽职调查、信息披露的审查以及提供专业意见等。根据相关法规,保荐机构应对其所保荐企业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如果在企业财务造假的情况下,保荐机构未能发现问题,可能被视为未能履职尽责。

是否担责则考量以下方面,比如,保荐机构在审查过程中是否存在疏忽或故意忽略问题、尽职调查未能揭露明显的财务造假迹象;团队缺乏经验或专业知识,都可能导致履职不到位。以及,保荐机构的内部审查流程是否健全,是否按照标准程序进行。

如果发行人在保荐机构已尽责的情况下仍然违法违规,保荐机构的责任应当有限;而如果如果保荐机构被发现未履行其职责,监管机构可能会根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这些处罚可以包括罚款、暂停业务资格,甚至是吊销资质等。

“保荐机构在企业发行和后续违法违规行为中的担责,取决于其履职尽责的程度。未来监管机构可能会加大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确保市场的健康运行。”苗在超律师表示。

在中金公司今年撤回的保荐项目中,也不乏信披存疑、财务内控存在瑕疵的项目。

譬如,上海生生于2023年6月30日申请主板IPO,经历一轮问询后便匆匆撤回。报告期内,上海生生曾出现实控人及关联方资金拆借内控管理不规范的情形。

今年1月撤回的中科合成项目,也在一轮问询后再无下文。该公司在信披方面存疑,关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与伊泰煤炭信息披露不一致,被监管问询。公司自述无实际控制人,原因是伊泰集团控股股股东伊泰投资无实际控制人。然而,伊泰集团下属伊泰煤炭B股披露的实际控制人为伊泰投资,H股披露的实际控制人为2312名自然人。

申报过程中的种种“瑕疵”,亦有保荐机构核查疏漏之责,一轮问询后匆匆撤回,一定程度上也透露出企业的信心不足。

已过会的项目中,也不乏问题。汉朔科技的IPO项目中,作为保荐机构的中金公司间接持有4.31%的股份,执业独立性遭到监管层的质疑。对此,监管层也在问询中指出,中介机构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股东信息核查的问题。

不过,虽然在A股市场,中金公司撤否率高企,存在诸多发展难题,但中金公司香港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香港”)却表现出色。Wind数据显示,中金香港年内IPO股权业务承销规模位列第一,募集资金30.53亿港元,市场份额占比高达35.31%,高出市场第二名20多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Wind数据)

2023年全年,中金港股IPO保荐项目数达24家,市场份额占比16.39%,这两个数据在港股投行中亦是拔得头筹。

(图片来源:Wind数据)

在当前A股IPO监管趋严,节奏放缓之下,对于中金公司而言,港股市场亦不失为一个好出口。(蓝鲸新闻 王婉莹 wangwanying@lanj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