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能否翻越“内容”这座山?

风口早已过去,竞争格局也已形成,赶了个晚集的支付宝显然压力重重。

文 | 听筒Tech 才哥

编辑 | 饶霞飞

为了做内容,支付宝下猛药了。

6月12日,支付宝面向创作者举办首场内容开放日,宣布投入10亿元现金、百亿流量加码扶持内容创作者,还将引入价值1亿元的广告资源,为创作者提供商业变现机会。

这并非支付宝首次进军内容赛道,早在几年前,为了吸引用户,让用户停留,支付宝就一直在培育内容生态,不仅升级生活号,构建图文短视频,还进军了直播带货领域。

支付宝之所以对内容充满执念,原因在于,作为工具类APP,支付宝用户黏性不够,用户停留时间也短,支付宝希望通过内容来留住用户。

但理想再丰满,现实也是残酷的。支付宝天生缺少内容属性,而且在内容这个赛道上,早已挤满了诸多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

如今,无论是图文和短视频,还是直播带货,风口早已过去,竞争格局也已形成,赶了个晚集的支付宝显然压力重重。

支付宝早年做社交和内容时也历经波折。这一次,支付宝能否翻越“内容”这座大山?

砸10亿元做内容

“10亿现金,百亿流量”的投入和扶持,再加上各大媒体持续不断的宣传攻势,看来支付宝这次是“铆足了劲儿”要做内容,也算下了血本。

在6月12日的支付宝首场内容开放日,不少参会人员对支付宝做内容有些疑惑,蚂蚁集团副总裁、支付宝APP事业群总经理李俊对此表示,“内容已成为链接用户和服务的关键纽带,内容化是支付宝2024年的关键词之一。”

据李俊介绍,在内容方面,支付宝今后将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激励政策力度,扶持符合支付宝心智的优质内容;二是提升内容产品能力,持续优化创作、交互、分发效率;三是探索内容变现路径,为创作者提供可持续运营的动力。

有内部人士向《听筒Tech(ID:Tingtongtech)》透露,支付宝此次对内容的决定很大,“可以说是志在必得。”

尽管支付宝做内容的决心很大,但用户似乎还没有适应在一款支付类APP上阅读内容,创作者也还没有习惯在支付宝上生产内容。

近日,当《听筒Tech》在读者群里问,是否有人知道支付宝也能刷视频时,绝大部分读者表示“不知道”,“从来没看过”。

也有个别读者表示,“打开支付宝时无意看到有视频,但感觉有点奇怪,没点进去看。”

《听筒Tech》还咨询了多位在各视频平台表现活跃的博主,不少博主表示,“并不知道支付宝也能做视频。”

也有一名财经类博主表示,最近关注到了支付宝做内容的消息,打算去体验一下,“但不会针对性创作,只会将制作好的视频内容做分发。”

《听筒Tech》日前在支付宝注册了视频账号,并尝试发布了一条短视频,不过浏览量偏低。同样的一条短视频,在其他平台浏览量近万,在支付宝的浏览量仅100多。

从目前来看,支付宝上的短视频内容并没有显示出独特性,大多是其他短视频平台的“搬运”。

图:支付宝视频号入口(左)、视频内容(右) 来源:支付宝APP 

6月21日上午10点多,《听筒Tech》体验了支付宝的直播,无论是商家榜、达人榜和热卖商品榜,排名榜前的直播都看不到实时观看人数,只能看到看过的人数,点赞数量也非常少,仅几千个,而且该数据长时间不变。

在一个商家榜排榜首的直播间里,未出镜的主播正在推广一瓶川味炒菜辣酱,在《听筒Tech》观看的近十分钟时间里,仅有一名用户说了两句,“下单了为何还没发货。”再无其他用户发言。评论区只有一个“主播助理”刷屏式发出重复的广告语。

虽然个别直播间的情况不能代表支付宝直播的整体水平,但如果在其它短视频平台上,这种水平的直播间绝对不会位居榜首,也很难吸引用户停留。

不过,也有财经自媒体表示,此前已在支付宝社区分发内容,并获得了少量的收益。

对内容和社交痴心不改

实际上,在这次内容开放日前,支付宝就已着手布局内容。

2022年初,支付宝宣布升级生活号,由原来的图文升级为支持短视频和直播等内容形态,并在App首页的核心位置上线“视频频道”。

到了2023年5月,生活号开始正式面向个人与机构创作者开放,也标志着支付宝内容生态的全面开放。

而支付宝做社交开始得更好,也经历了一些坎坷。

大约十年前,支付宝发布9.0版本时,就曾推出“生活圈”,新增了“朋友”和“口碑”两个一级入口,之后支付宝又强化了场景关系链,“生活圈”中最重要的两个新功能是打赏和现场次。

不过,“生活圈”不仅没有获得用户的认可,反而遭到网友的批评,很多人认为“生活圈”没有新意,是“微信+大众点评”的翻版。

用户的差评并没有浇灭支付宝对内容的热情,2016年8月推出9.9版本时,支付宝将“生活圈”从二级入口提到首页“生活动态”。

当时的支付宝APP首页上,先是“生活”,其次为“口碑”、“朋友”,而涵盖了账单、余额宝等关键金融属性的“我的”一级入口,则排在了第四。

新增的“生活圈”内容几乎占了支付宝主页地盘的一半,并且依据人群及兴趣划分出多个共享社区,其中“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两个圈子非常火爆,吸引了超过千万用户的关注。

但是,这两个圈子也给支付宝惹来了一场风波。当时,有女性用户为了吸引更多打赏,发布了大尺度照片,支付宝也因此遭到网民的口诛笔伐。

最终,支付宝官方不得不公开致歉,并立即解散了“圈子”。此后,支付宝放弃了内容和社交方面的努力,并声称要回归商业和金融属性,支付宝的主要用户场景也主要是转账、支付、理财、缴费等与资金相关的业务。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曾说过,支付宝不必追求用户时长。他甚至认为,用户在支付宝上的停留时间越短越好,“因为这才代表解决问题的效率够高。”

然而,沉寂几年后,支付宝做内容和社交的热情又燃烧起来了,2022年初就宣布升级生活号,之后全面放开内容生态。

今年初,支付宝还开启了一项名为“兴趣社区”服务的内测,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社交伙伴,加入到徒步、骑行、钓鱼等不同的兴趣小组。

在这个社区,用户可以在线互动,发布帖子,也能组织或参加线下活动,系统也会根据用户偏好,给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小组以及帖子。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以来,支付宝已申请多个社交相关专利,比如“社交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专利和“数据同步方法以及装置”专利等。

图:支付宝内容页面 来源:支付宝APP 

支付宝之所以对社交和内容痴心不改,主要源于近十年来的用户留存焦虑。

作为一个早就沉淀了十亿用户的大型APP,支付宝现在不只是一个支付软件,平台上的理财、保险以及本地生活服务,也是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用户在线时间短,近年来用户使用频次也越来越低,如何留存用户成了支付宝最头疼的问题。

作为支付宝最大的对手,微信支付正是因为有社交和内容,积累的用户越来越多,也是用户留存时间最长的社交软件,支付宝也想通过新增社交和内容来留住用户。

围绕视频和直播,支付宝在内容商业化方面也在加速跟进。去年8月17日,支付宝正式发布商业推广平台“灯火”,包括“全域智投”“搜索宝”“品牌宝”在内的三款公域推广产品。

去年11月底,支付宝宣布商家入驻开播流程全面简化、门槛降低,同时商品招商系统正式上线并对商家开放。

支付宝能做好内容吗?

虽然支付宝做内容态度坚决,但短板也非常明显。

一方面,支付宝天生缺少内容属性,作为一个支付工具,支付宝在用户的心智中更多是金融属性,而不具社交属性。

从互联网发展的进程来看,巨头想要改变在用户心中的定位,非常难,而且越有影响力的巨头,改变用户心智难度越大。

就像在电商领域,京东在用户心中一直是以自营为主的品质电商,这两年,虽然京东狂推低价战略,并大量引进第三方商家,但用户还是认为京东跟低价无关。而拼多多在用户心中,则一直是性价比电商的代名词。

从某个程度上说,用户哪怕留在电商平台上刷短视频,看直播,也比在一个支付类APP上看视频更合情理。

另一方面,很多互联网巨头在内容方面早已布局,并占据了相对稳固的地位,支付宝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

抖音和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腾讯的视频号这两年也突飞猛进,且腾讯在内容方面原本就有天然优势;小红书和B站这类以内容起家的平台,无论在图文还是在视频和直播方面,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其它互联网巨头也不甘示弱,今年3月,淘宝宣布将新增百亿现金、千亿流量,用于支持内容电商的发展;京东紧随其后,宣布将投入10亿现金和10亿流量扶持内容生态。

除电商平台外,美团也在直播、短视频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不仅在APP首页开放了一级入口,还上线了小说、短剧等业务。

从时机来看,支付宝现在布局内容算是“赶了个晚集”,随着内容市场的逐渐饱和,平台能瓜分到的流量也就越来越少。

现在,无论是图文和短视频,还是直播带货,风口早已过去,竞争格局也已形成,作为后来者的支付宝显然压力重重。

支付宝APP事业群内容运营负责人郭宏表示,“支付宝做内容并非做成抖音、小红书,而是基于支付宝的用户心智,做好和端内服务场景融合,做出有支付宝特色的内容。”

但从目前来看,支付宝的内容并没有独特性,和其它平台比,看不出明显差别,均涉及到图文,视频、直播、电商等方面,题材也都包括搞笑、历史、影视剧切片、股票等内容。

从视频号的作者招募说明来看,支付宝视频号内容与其他短视频平台重叠。

图:支付宝视频号的作者招募计划 来源:支付宝APP 

此外,支付宝的用户量基本已达峰值,今后不会再有明显增长,拉新也会变得越来越难,而内容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支付宝也在强调,与抖音、快手和小红书这类平台的娱乐属性相比,支付宝更擅长“搞钱”,但在内容生态完善之前,变现难度会很大,仅靠砸钱是不够的。

在其它平台内容生态已经完善,直播带火也玩得风生水起之时,缺少内容属性的后来者支付宝,要想做好内容,并通过内容“搞钱”,难度可想而知。

参考资料:

1、《做不好社交的支付宝,拿出10亿和抖音快手抢用户》,来源:《值得Talk》;

2、《内容的高坡,支付宝还在努力爬》,来源:《连线Insight》;

3、《支付宝发狠了,砸10亿搞内容》,来源:《科技头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