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小米、华为入局短剧赛道,新流量风口有何魔力?

无论是为了争夺新流量,还是想要寻找商业新途径,科技巨头都在抱着或试水,或押下重注的心态,以不同的“奇招”在短剧赛道埋下了一颗“种子”。

文|科技说说

短剧《金猪玉叶》,彻底火了!

这部由国产喜剧片行业的重量级人物、自带热度的“星爷”周星驰出品,易小星担任监制,且囊括土豆、蒋诗萌、徐志胜等当红演员的短剧,彻底在抖音上爆火。暂且不论《金猪玉叶》的最终口碑,周星驰的强势进入,已经在彻底搅动短剧赛道的江湖风云。

而站在更高维度上看,众多科技巨头也对短剧这一赛道抱有极大兴趣,并纷纷入局。比如,小米公司正在招聘短剧编剧、后期制作等一系列职位,展露出自身尝试打造优质短剧内容的野望;华为则推出名为“短剧大全App”的短剧应用,并测试短剧付费功能,通过付费模式探索新的盈利点。

看似和短剧八竿子打不着的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缘何突然发力?或许,这与短剧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以及能够引爆的新流量和创造的商业新途径等密不可分。

找流量、站风口:短剧成为“香饽饽”

影视圈业内人士对原本有些“土味”的短剧接受度极高,其实在情理之中。毕竟影视圈的从业者本身也是“逐利”的,自然会向着潮水涌动的方向而去。短剧有多火爆、潜力有多巨大,早已有目共睹。

根据秒针系统和中国广告协会在今年2月共同发布的《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6月-2023年12月广电总局微短剧发行许可数的发片级数已达3532集。此外,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体量也接近电影市场的70%,预计2027年的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

可以说,2023年短剧从内容火到资本市场,这既是短剧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出圈的一年,且热度延续至今。而短剧的大行其道,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本质上看,短剧相当于短视频的升级版,早期的短剧=短视频+网文小说+连续剧的结合体。

而在当下的快节奏时代,娱乐时间碎片化,让人们对短剧有着极高的接受度。同时,小说行业成功模式的借鉴和IP内容的加持,让短剧有着源源不绝的内容和灵感。当然,短剧赛道入局门槛低、投资体量轻、上剧节奏快、回本周期短的特性,也让很多企业乃至个人趋之若鹜。也正是大批入局者的共同发力,推动整个短剧市场快速走向高潮。

短剧的爆发式增长,迅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力、技术和投资,产业链快速形成并持续迭代。发展至今,短剧已经不再只是小公司的小打小闹,更是吸引着影视圈、娱乐圈的巨头、大鳄不断加码。从抖音、快手等头部短视频平台,到芒果超媒、华谊兄弟等传统影视公司,再到中文在线、掌阅等网文平台,乃至腾讯视频、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产业链上下游纷纷加码布局。

比如,《金猪玉叶》就是周星驰与抖音达成独家合作的剧场“九五二七”,所推出的第一部作品。事实上,就在今年年初,抖音发布了精品微短剧“辰星计划”。根据该计划,来自全行业的优质内容创作者最高可获得500万现金和1亿流量扶持。据悉,这是抖音首次发布面向全行业的短剧扶持方案。

当然,我们也看到,短剧本身也处于急速进化态势。原本“草台班子”打造的短剧为了博眼球、吸引关注,总是聚焦于“浮夸”、“土味”、“狗血”等方面,内容本身质量不高。如今,随着人们对高质量内容的诉求愈发强烈,短剧也在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大步迈进——周星驰深入短剧领域,就是一个非常明显且积极的信号。

在短剧方兴未艾、潜力巨大且前景光明的当下,众多科技巨头在这一时间节点入局,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传统商业模式、渠道、风口的流量红利已经见顶、陷入发展瓶颈的目前,其实每个科技巨头寻找新流量、新风口的动作都非常坚决——它们正在以火力覆盖的方式寻找下一个热点所在。

巨头入局短剧赛道:各有奇招亮相

短剧赛道虽然大热,但远未到成熟期,正是一座有待发掘的“含金量”满满的金矿。因此,科技巨头在入局短剧赛道时,所做出的努力是在跟随、探索,寻找各种可能性。我们看到,小米、华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涉足短剧赛点,展开了新一轮的布局和厮杀。

其中,小米所做的,似乎是想从内容端发力。据招聘信息显示,小米正在招聘短剧编剧、后期制作、短视频策划编导等相关职位。其中,短剧编剧这一岗位开出20-30K的13薪工资,只需1-3年工作经验,而且大专学历即可。门槛又低,工资又高,看来小米是想挥动“金元大棒”来迅速入局去解决人才问题。

小米玩转短剧,显然能够给自身的商业模式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一方面,颇为重视营销力量的小米,有可能掌握更加强大和前沿的“营销武器”,让短剧在自身的营销矩阵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小米本身的手机、电视、视频、OTT等业务,也能最大化地发挥短剧的魔力,让小米在不同场景下探索新的商业化路径。

而华为所选择的方式,则与小米完全不同。华为是推出全新的短剧大全APP,核心理念是“畅看海量短剧”。据悉,华为短剧APP还提供了付费短剧解锁体验。用户可以通过充值账户,解锁更多高质量的短剧内容。同时,APP还提供了观看历史记录、账户充值记录、购买记录等功能,方便用户随时查看和管理自己的观看记录。

凭借海量的华为手机,华为有着巨大的流量入口,能够迅速让自己的短剧APP大全落地。这也意味着,华为有可能是想占据短剧的分发渠道,从而掌握强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而华为在短剧方兴未艾的时候就做出这样的布局,显然是想抢占先机。

除了小米和华为外,百度、网易等也都对短剧虎视眈眈,并以各自的方式入局。比如,百度早在2021年10月就宣布进军微短剧领域,并在2024年春节假期前夕,于百度APP、好看视频APP推出短剧频道。

网易则是让旗下的网易有道等子公司杀入短剧赛道,尝试玩出不一样的玩法。立志要做“大网红”的周鸿祎,自然也在通过360加码短剧赛道——既有相关的短剧专区,也在招聘大量短剧相关岗位。

能够看到,无论是为了争夺新流量,还是想要寻找商业新途径,科技巨头都在抱着或试水,或押下重注的心态,以不同的“奇招”在短剧赛道埋下了一颗“种子”。毕竟,错失短视频赛道的机遇已经足以让这些巨头后悔不迭。如今短剧赛道明显是“未来之星”,自然是绝不能再错过。

写在最后:

在每个新时代,都会有创新者冲破上个时代的天花板、打破旧有格局,展开一番新的天地——抖音、快手、拼多多等莫不是如此。而短剧的时代刚刚展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众多科技巨头基于本身所具有的海量用户及资金、创新技术,以及人才底蕴等,将不断摸索玩法、积累经验,解码短剧成功的种种关键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巨头之间的交锋和博弈,值得我们不断关注。

此外,影视圈、文艺圈的公司也在迎来新的增长曲线。在短剧精品化的趋势下,它们都有望顺利切入新增量赛道。或许,下一个超级巨头已经处于萌芽状态,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