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化妆品备案下滑92.9%?理解有误

双重挑战。

文|未来迹FBeauty 巫婉卿

编辑|吴思

“同比下滑92.9%,这个数字有点离谱……”

近日,“2023年进口化妆品备案实有在册4424件,同比下滑92.9%”的消息在行业内流传,断崖式的下滑比例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讨论和关注,随之引发的“进口化妆品真的不行了?”等相关舆论开始流传。

但《FBeauty未来迹》调查发现,92.9%这个数字背后其实另有“蹊跷”。

进口化妆品备案下滑92.9%?数据标准理解有误!

这一数据实际来自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3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其“表36 化妆品审批和备案情况”显示,2023年的国产及进口的特殊化妆品及新原料实有在册数分别为18870件和4424件。

截图自2023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

而2021年、2022年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显示,进口这一栏的数据分别为64143件和62297件,综合对比这一数据的确有非常明显的下滑,这也是引发“误解”的关键。

截图自2021年、2022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2022年表格下方有特别注明:“实有在册”含进口普通化妆品期末有效数量。也就是说,2022年这一数字不仅包含进口特殊化妆品及新原料,还包含普通化妆品备案数量,但2023年这一数据很大可能是没有包含的。

“2023年进口化妆品备案仅有4424件,这个数据信息其实被误解了。2023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显示的是特殊化妆品和新原料备案的相关信息,而非普通化妆品备案相关数据。”多年以来从事进口品合规相关业务的浙江中贸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中贸合规中心)相关人士对《FBeauty未来迹》表示。

“实有在册就是指所有备案/注册的数量,相当于一年一年累积的,尽管也有注销的情况,但一般来说是会比前一年多的。”以上人士分析到。国产这一数据就很符合趋势,但进口一年间从62297件下滑至4424件显然不符合常理。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注:2021、2022年进口实有在册含进口普通化妆品期末有效数量。

所以,初步可以推断2021、2022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的进口化妆品备案/注册实有在册这一数据是包含了普通化妆品期末有效数量,而2023年是没有包含的,只包括特殊化妆品和新原料的数据,所以才形成了这么大的“反差”。

微增长时代,进口化妆品为什么格外“难”?

“但是进口化妆品备案数增长放缓,与整体进口市场的萎缩趋势相吻合。”中贸合规中心表示,根据该公司的统计,2023年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数量在1.3万左右(含牙膏),2022年是1.1万左右,相对来说备案数增幅较小。但2023年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数量为53.5万,相较于2022年增幅明显,同比上升了41.5%。

同时,从海关数据来看,进口化妆品已经连续两年呈现出进口金额与数量的双降趋势,历经2018年巅峰后,全国化妆品进口量同比增幅速度就开始逐步下滑,从2022年开始,进口化妆品总量和进口额均开始出现负增长,且下滑幅度还在逐年扩大,进口情况明显遇冷。2023年的跌幅更称近十年最低,进口金额已不及2020年的水平。

这一趋势还在持续中,今年1-3月化妆品进口数据显示,进口化妆品在数量和金额上同比分别下滑17.1%、17.2%。“

备案数的增减,可以看作行业老板们市场热情的风向标,且此风向标不分中外。”禾麦贺达副总裁田黎明对《FBeauty未来迹》表示,从结果上看,显然现阶段国外品牌、进口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整体不如本土同行积极。

从品牌层面来看,2024年至今,已经陆续有多个品牌在中国市场采取撤离动作,其中包括高丝、彼得罗夫、肌肤哲理关闭天猫旗舰店,收缩销售渠道布局,美国高端彩妆品牌贝玲妃更是将于6、7月正式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中国市场真的这么“难”了吗?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的化妆品零售数据,1月至3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为1086亿元,同比增长3.4%。

从国家统计局历年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一季度化妆品累计零售额继续创造历史新高,但增速则自2021年以来持续放缓。

同时,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近三年来中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从4975家上升至5722家。

也就是说,中国化妆品市场已经从2023年的“慢增长”时代开始走向“微增长”时代,而与此同时,市场的入局者反而越来越多,这带给从业人员更强的“卷”感。

“目前进口行业对国内市场的预判,普遍谨慎。”田黎明认为,这在全球美妆市场都步入调整周期的背景下更加明显。

中贸合规中心方面分析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一方面,随着化妆品国货的崛起,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更加理性的消费选择使得外资品牌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核污水事件等外部因素,也对部分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外,跨境电商、私域平台等新兴销售渠道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化妆品(大贸渠道)的市场格局。这些平台因其生态特殊性为一些外资品牌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但同时也对传统进口渠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进口化妆品监管升级,哪些“玩家”能留下?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后,许多进口化妆品搭上中国高速增长的“列车”,自带进口“滤镜”实现快速“揽金”。那么现在,处于改革深水期的中国市场,恐怕已经没那么容易“挣快钱”了。

在整个中国经济都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化妆品行业也在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根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1年至2023年全国查处化妆品案件数量在直线上升,2023年更是突破了3万件,同比提升21.68%。

货值金额连续两年超10亿元,没收违法所得金额更是出现翻倍增长,2023年同比增长113.1%至4633.3万元。其中,货值超1亿元的案件高达5件,责令停产停业高达16家,更有2家企业被吊销许可证。

顶格处理频现,行业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进口化妆品也迎来进一步的监管收紧。

5月22日,中国海关总署官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化妆品 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进口化妆品设立了更加严格的标准。

截图自中国海关总署官网

此则“征求意见稿”一共六章五十五条,主要对化妆品进出口业务进行全面规范,强化进口化妆品全流程监管、完善监管链条,并进一步明确了化妆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化妆品进出口商的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该则公告的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化妆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对修订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高,进出口化妆品行业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新业态蓬勃发展,目前进出口化妆品业态既包括一般贸易、免税品、样品展览品,还包括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寄递渠道等新业态。因此,有必要对《办法》进行修订。

也就是说,“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监管主体及使用范围,而此前没有明确囊括在内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在本次修订之后,将正式被纳入到监管范围内。

对于如何强化进口化妆品监管,“征求意见稿”指出: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需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对拟进口化妆品的注册或备案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未经审核合格的化妆品禁止进口。此外,收货人还须建立完善的化妆品进口和销售记录,保存相关凭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保障产品可追溯性。

同时,“征求意见稿”还强调,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海关总署相关规定如实申报,并按海关监督管理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国家实施注册的进口化妆品,应当取得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特殊化妆品注册证,海关可以对注册信息进行验核。

不过,该则“征求意见稿”也针对加快通关速度、降低企业成本制定了相应政策,例如在检验实施地点方面,为海关监管提供了更多灵活性,明确了除口岸海关外,根据贸易便利和监管需要,可指定其他地点进行检验。

总的来看,进口化妆品将迎来更加严格和细分的管理,这无疑对产品及经营做出了更高标准的合规性要求。

对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有分析人士认为:“综合来看,当前化妆品市场竞争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口/外资品牌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仍有大量外资品牌积极寻求开拓中国市场的价值。未来,能否成功占领或稳定市场份额,将取决于这些品牌在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作为多年的进口品运营商,田黎明谈及发展也表示:“市场动态此消彼长中,但长期看一定是向上的。基于这个长期向上的动态过程,我对行业积极看多。只是眼下仍然需要熬、需要坚持、需要市场淘汰‘玩票’、玩营销的,留下肯踏踏实实做扎实产品、做扎实渠道分销的参与者。”

新背景下,进口化妆品将迎来监管升级与行业竞争加速的双重挑战,但“大浪淘沙拾到金”,能留下的无疑会是“良品”与“强者”。

校对/阳艳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