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闻道商学苑 应如是
互联网的尽头的是金融,完美适用于当下的同程旅行。
3·15晚会爆料,小李通过同程买卡、回收、变现这一系列操作后,仅“借”到2.8万余元,而其还款数额是4万多元。一些行业人士直呼,这是“九出十三进”。同程也被扣上了变相套路贷、暴力砍头息的帽子。
面对汹汹舆论,同程金融下架了对应礼品卡产品,随后同程小程序、公众号等渠道被禁用,同程金融APP也被应用宝、华为、小米、VIVO等在内的多家应用商店下架......
01 隐藏水下的金融帝国
按照同程金融的回应,公司将对所有产品进行合规性检查,并全力配合相关部门整改。
但这一系列的操作似乎不足以平民愤,潜伏在同程旅游内部的金融帝国被抬出水面,站上了更大的舆论风口。
同程金融发布回应声明的落款主体,名为上海旅济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旅济科技),其便是同程金融业务的运营主体之一。
向上溯源,旅济科技为广州旅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旅金科技)的全资子公司。2021年底,同程旅行耗资4.5亿元认购了旅金科技13.85%股权,成为了国内首批拿到互联网小贷牌照的在线旅游企业之一。
借助旅金科技,同程开启了金融狂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旅济科技旗下拥有20多家全资子公司,涵盖小额贷款、资产管理、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各类金融类业务。急剧膨胀的业务为同程金融赚足了钱,2020年旅金科技税后溢利超过9300万元。
当然,旅济科技旗下最为出名的还是广州市萤火虫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萤火虫小贷),其也是此次舆论风暴的源头。
作为同程旅行旗下唯一的一张放贷凭证,同程金融旗下诸如提钱游、分期商城、同驿贷、同易融等明星产品背后,很多都有着萤火虫小贷的影子。
在此前广州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发布的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2023年上半年基本发展情况及各指标排名中,萤火虫小贷位于广州地区互联网小贷累计投放笔数的第一位。
凭借萤火虫小贷业务狂飙,同程金融实现了萤火撼皓月的目标。但正如其名,于合规性建设方面,萤火虫小贷确为萤火。
根据工商信息显示,萤火虫小贷当前注册资本为6亿元。但2020年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稿)指出,跨省级经营的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且需一次性实缴。
对于同程金融未来发展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2024年2月7日,同程旅行公告称,公司计划以不超过11.5亿元,收购旅金科技55.14%的股权。若完成,同程旅行将持有旅金科技68.99%的股权,将后者正式纳入上市公司主体。
但通过控股,同程便可获得对金融业务的绝对掌控力。借此,也能更好的支撑同程整体业务的变现。
02 兼并而来的出行帝国
在本届315曝光前,同程旅行已是舆论风波中的一员常客。
2023年10月7日,360董事长周鸿祎朋友圈手撕同程旅行旗下TMC公司同程商旅,并以“最差劲最恶劣服务”,将其送上热搜。
被卷入这场风波的同程商旅,大有来头。其前身的大唐商旅成立超过20年,主要聚焦大企业客户。包含国家电网、中国石油、蒙牛、网易、海信等一众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其客户名单之内。此外,它还为全球100家航空公司、150万家酒店提供查询及预订服务。
2016年后,同程旅游将投资目光聚焦大唐商旅。2021年,大唐商旅摇身一变,成为同程商旅。
尽管同属同程版图,但同程商旅与同程旅行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前者优势在于,不仅支持对公结算,还能对企业差旅进行全流程管控与数据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但劣势也很显著,比如对于机票改签用时,同程旅行客服可以回答出具体时间,但同程商旅则无法给出准确时限。从老周燃起的巨大怒火来看,或许除了改签不及时外,还有“最恶劣的”服务问题。但具体孰是孰非,我们并不知情,此也非我们论述的重点。
同程商旅被老周吐槽不止,并不影响近年同程商业帝国的一路狂奔。
与投资大唐时间点相似,同程旅行的一系列动作也从2016年开始。
2016年,同程旅游(同程旅行前身)分拆为同程网络和同程国旅两大板块,前者聚焦机票、酒店、火车票等标品业务,后者聚焦境内、境外游等休闲度假业务。
同程国旅甫一分出,便于同年合并重组了万达旅业,此后更名为现在的同程旅业。而志在上市的同程网络,则在2018年兼并艺龙旅行后成功赴港,随后演变为如今的同程旅行。
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并没有因同程旅行上市而中止,反而越来越快。2022年,同程旅行先是并购了同程国旅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北京同程国青国际旅行社、广东同程创游国际旅行社,随后又以2亿元的价格并购同程国旅,完成对当年分拆板块的回收。接着,2023年同程旅行又以7亿元收购同程旅业,将万达这部分资产再次收入囊中。
不止内部整合,2023年同程旅行副总裁黄亮还在演讲中透透,同程买了一家航空公司,20架飞机。此前,同程旅行还收购了上海美豪、湖南珀林两家酒店管理公司近5成的股权。
除了对自身业务的覆盖,同程旗下专注早期投资的独立创投机构同程资本也频频出手,此前便参与了绿云软件、速网电商和星网信通的融资,投资金额超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同程资本公开投资事件超过50起,公开的投资金额逾5亿元。
从2016年算起,同程旅行的业务版图不断横向延展,同程不惜投入几十亿元。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同程创始人吴志祥的掌舵与操盘。
作为缔造者,吴志祥2003年7月正式上线了同程网,并在2006年CCTV《赢在中国》创业大赛中获得500万创业基金。2014年同程网正式更名为同程旅游,专注做旅游服务供应商。
10年以后,同程已经是一个年营收超百亿,覆盖票务、航空、酒店、金融各大业务的商业帝国。吴志祥也成为幕后的最大赢家。
03 成于流量,困于流量
就在刚刚,同程旅行公布了颇为亮眼的年度业绩报告。
根据财报数据,2023年同程旅行全年营收119亿元,同比增80.7%;经调整净利润22亿元,同比激增240%。经调整净利润率由2022年的9.8%增加至2023年的18.5%。
核心运营数据层面,同程旅行平均月付费用户由2022年的2970万人增至2023年的 4130万人。
从业务版图到业绩表现,同程一路拾级而上。这背后固然与吴志祥超强的资本操盘能力有关,但作为一家聚焦用户消费、金融服务生意的旅行服务商,流量永远是不可忽视的变量。
同程与吴志祥如愿傍上了大腿,这便是微信。
在微信“九宫格”中,同程旅行占据了“火车票机票”“酒店”两大三级入口,加上微信小程序,可以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流量支持。
同程曾在招股书中坦言:“与腾讯关系的变差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增长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至今,依然次。
在2023年度财报的流量分析中,同程第一个提的也是腾讯:“我们与腾讯游戏合作,推出电竞活动,优化QQ浏览器与微信搜一搜入口界面,同程旅行80%的平均月活用户依旧来自于微信小程序。”
为摆脱微信依赖症,开辟流量第二战场,同程近年将战略不断尝试聚焦于下沉市场。
面对三线以下城市线下服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问题,同程旅行借势覆盖全域流量和供应端优势,以OTA向ITA(智能出行管家)转型升级为切口,利用科技创新,承接低线城市的旅游增长红利,用更年轻的方式服务更多的用户。
早在2019年,同程旅行非一线城市月活跃用户比例在85.6%,其中约62.4%的新增付费微信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到了2023年,同程通过微信平台形成的新付费用戶中有72.7%来自中国非一线城市。
尽管在下沉市场有所斩获,但微信依赖症似乎没有减轻。而近年在各方势力的竞争下,同程似乎更不愿也不敢放弃微信这块流量基地。
目前在线旅游平台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携程;第二梯队为去哪儿、同程旅行、飞猪以及美团等。
很长一段时间,携程在一二线城市的商旅用户中具有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但近年也看到了下沉市场这一增量空间。自始至终,美团的核心阵地都是下沉市场的本地生活用户。而伴随着抖音、快手陆续发力旅游赛道,其焦点也放在了增量更大的下沉市场。
各方势力迅速短兵相接,让最先发力下沉市场的同程倍感压力。到底是先入为主还是后来者居上,这个答案只能交给时间。
此时同程频频“开罪”“鱼肉”用户的行为就显得颇为不智。
作为传统OTA平台,同程前期以低价为导向吸引用户并没有错,但忽视后期服务管理、退改签困难,甚至套路消费者的行为却是因小失大。
但不可否认,同程打通了赚钱的通道。一手通过兼并重组做大业务池,一手依靠腾讯这棵大树做大流量池,并进一步利用“消费+金融”场景实现二次变现。
同程的流量生意做的很好,希望未来人与服务也是如此。如此,方能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