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略大参考 小遥
编辑|原野
01 绿洲走向沙洲
每到晚上8点06分,很多人的微博私信里会准时出现一条消息,内容是一个个极其吸睛的八卦故事,再配上一条相关的热评。
这条消息来自绿洲,没错,就是你以前经常在明星微博里看到的那个绿洲。
这个软件上一次吸引大众目光是在今年年初,有媒体发现,绿洲已经转型为恋爱交友软件。不过,这一话题虽然得到了近30万浏览量,却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话题下只有两条微博内容,除了该媒体之外,只有一名网友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什么鬼,卸载掉吧”。而仅仅两位数的互动量,说明大多数网友只是点进来,然后选择退出,去看下一个话题。
图:左近期绿洲,右前期绿洲
我们也得以看出,绿洲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在微博刷屏的绿洲。
2019年9月,微博正式推出绿洲APP。
在官方语境中,它的定位是“时尚生活社交平台”。外界对其内部界面的形容则是:小红书与instagram相融合的产物。
迎接它的首先是质疑。有人发现绿洲的LOGO涉嫌抄袭韩国平面设计工作室studio fnt在2015年为Ulju Mountain电影节设计的视觉形象,随后微博CEO王高飞(网名:来去之间)回应已将应用下架。
让更多用户产生反感的,是它会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同步其微博动态,甚至是在并没有开通绿洲账号的情况下——至少,很多用户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允许这一切发生的。
新浪确实曾经为这款产品投入了大量资源,其中包括微博产品最具优势的娱乐圈明星。
在那段时间,你可以看到各位明星像完成指标一样疯狂在绿洲上发布自己的日常。
如果只是发布的数量多,或许你难以分辨他们是急切想与粉丝多互动,还是在冲KPI。但细看他们发的绿洲内容,嗯,很明显,他们不装了,摊牌了:
以杨幂、白宇、范丞丞、王子异为代表的一派,敷衍得肉眼可见,绿植、面条、背影、健身......围绕同一个主题发布相似到可以去玩连连看的内容,还把发布的数量直接体现在标题里,想完成指标的心思不要太明显;另一边,以林彦俊为代表的一派,即使内容不同,但文案永远不变,傻瓜式发日常,甚至懒得计数。
图:绿洲截图
有传闻称,这是新浪与明星们达成的合作,只是具体合作条款,并没有公开信息。
不过,新浪微博最擅长的明星打法,在绿洲产品上失灵了。
明星带来的流量并没能让绿洲成为一个微博想要的,用户依赖并沉浸其中的地方。为了追星下载软件的粉丝们只会在自家爱豆营业时点进去看一眼。上面所谓独家的内容,实际上并不能吸引更多人的驻足。
何况,明星能够营业、与粉丝互动的平台太多了,绿洲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渐渐地,就连糊一点的艺人也不再在绿洲上营业了。自然,这个软件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几乎只有每晚准时发送到微博的消息才能提醒人们,它还活着。
绿洲倒是也没有彻底躺平。明星的路没走通,它又找到一个新的卖点:匿名。去年开始,绿洲在应用商城的介绍中加入了众多匿名元素,包括“匿名闪聊”、“匿名倾诉”,slogan也从“在绿洲,发现美好世界”换成了“遇见美好遇见你”。打开绿洲,用户可以在树洞倾诉自己的心事,也可以交友,而这些活动,都在匿名的前提下进行的。
然而,这条路就能走通吗?
匿名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这门生意一直以来都是流量与风险并存。腾讯的两大国民社交软件,QQ和微信分别在2010、2011年推出了漂流瓶的功能,吸引用户与陌生人对话,大受欢迎。但随之而来的风险是,匿名之下,漂流瓶成了很多人用来传播诈骗、色情等违法违规信息的工具,最终只得下架。今年8月,网友们发现,QQ群聊匿名功能已经悄然下线。
此外,知乎也一直因匿名功能带来的造谣诽谤问题备受争议,最终在今年7月,匿名功能被下架。
匿名机制设置的初衷,是让用户更加自由地交流。但随之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正在不断变化的环境,让这套玩法的风险越发高于收益。
7月7日,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其中拟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网络群组的管理,不得在词条、话题、超话、群组、贴吧等环节集纳网络暴力信息,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
在这种情况下,绿洲的选择更像是“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不过,拥抱匿名模式的“逆流”之举,其实也是新浪微博的无奈之举。
它太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线了。
02 众多的探索
绿洲并不是新浪推出的第一个“其他产品”。
2018年,新浪微博推出微博超话APP,希望进一步开发微博超话的能力,放大明星资源优势,打造兴趣社区。但可以说是反响平平,因为它几乎是直接照搬了微博上的超话模块,有网友直言“这和我用微博有啥区别?”。
截至目前,小米应用商店的数据显示,微博超话APP的下载次数为673万次,在聊天社交软件排行榜中排名第152。
微博超话APP官方微博从2018年便开始每天发布各种内容,明星、美食、萌宠、音乐......各类话题大杂烩,硬生生活成了营销号——只是没有营销号该有的数据。后来,账号更新频率从最初的一天3~5条到了一天1条。说它放弃了吗,好像没有;但是说没放弃,好像也不是。
当然,绿洲也不会是新浪推出的最后一个产品。
就在绿洲发布后不久的2019年10月,新浪推出了一款名为ADA社区的3D时尚社交软件,揉合了捏脸、换装和高端奢侈品等热点,用虚拟形象合照、充值购买虚拟装饰品的玩法兼顾社交与电商变现。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软件用户门槛较高,并不会大规模邀请用户,只会定向邀请时尚和科技领域的媒体或朋友。
目前,该软件依然只有IOS版本。
2020年6月,微博推出的短视频社区“星球视频”开启内测,这是对标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的产物,是当年微博乃至新浪集团最重视的产品,内部优先级甚至高于绿洲。软件上的视频大多来自于微博推出的视频号计划中博主的投稿。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抖音和快手依然牢牢占据短视频行业的霸主地位,而星球视频未曾激起波澜。
两年后,该软件升级改版为“星球”,定位兴趣互动社区,依然依托微博超话,主打圈层社交,和此前的微博超话比较相似。至少目前来看,前景同样不明朗。
同样在2022年,新浪推出了一款名为HOBBY的APP,定位为年轻人的潮流探店共创社区。
但使用上同样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有着许多长短视频平台的影子:首页与B站极其相似,除了首页,APP底部推荐栏还有“星球”、“星河”和“星社”三个模块,星球为短视频模块,上下滑动和左右滑动均可查看新的视频,星河为用户提供同城玩乐拼场服务,星社则又是兴趣圈子。
图:左HOBBY首页,右B站首页
这样一个复杂的软件,表现也十分一般,在小米应用商店中下载次数为498万,并未上榜。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探索,换来一次又一次还没激起水花就沉了下去的产品。
这是新浪继微博之后的全部吗?
虽然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新浪也曾经押对过。
比如古早回忆中的秒拍和小咖秀,在名人们的参与、分享下,也算是引领了一波浪潮,其中,2014年的冰桶挑战是最为巅峰的高光时刻,从网红明星到企业家,几乎人人都参与进了这场展示关爱的公益活动中,将自己淋冰水的视频上传到秒拍。2014年9月,距离这项活动传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冰桶挑战#在微博上已有44.9亿次浏览量,背后的渐冻症也因此广为人知。
可惜的是,随着其他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这两个软件最终还是逐渐被人遗忘。
再比如现在还有人不时怀念的2017年微博上线的微博故事功能,虽然又是对instagram的一次模仿,但是可以切实提高粉丝与博主互动度,同时因为视频在24小时后自动消失,发布的人不用担心留下“黑历史”,还可以督促粉丝及时上线查看,否则很容易错过。
2021年,有网友发现微博故事似乎下线,主页已经找不到这一模块,而通过旧版本微博也无法发布视频,随后微博包括微博故事在内的视频业务被整合升级为视频号,与普通视频无异。
而2016年诞生,一上线便与微博紧密捆绑、最终被对方收购的一直播,曾是国内明星最多的直播平台,成为一代追星人的回忆。
一直播也通过slogan直白地强调了这个优势:“明星直播就上一直播”。然而2019年之后,很少再有明星在上面直播,一直播也没能摆脱逐渐被遗忘的命运。就2019年一直播公布其举办的“直播最大V”年度活动预选赛结果来看,仅有一位主播蝉联荣誉,且粉丝未上千万的主播居多,竞争门槛降低,可以看出主播和用户流失较为严重。
03 新浪的焦虑
微博是新浪最成功的产品,目前看来也是唯一一个。
然而,作为老牌社交平台的微博,已经不复当年风采。从内容质量上,不管是同一时代的豆瓣和知乎,还是近年来势头很猛的小红书,它们都因为明确的内容风格和优势,形成了更健康的内容生态。
相比之下,微博里经常充斥着不同圈子的骂战。水军也扎堆在这里活跃,在虚拟世界贴着内容重复的小广告,制造着虚假的数据繁荣。
微博也清楚这些问题,频频出台过相关治理措施。比如,针对饭圈乱象,微博下线了“明星势力榜”并约谈明星工作室及经纪公司,还推出了《明星经纪公司及官方粉丝团社区行为指引》,明确规定明星及其经纪公司应对其粉丝团体肩负正向引导责任,对违规的明星工作室进行了处罚;此外还清理了违规微博4万余条,解散违规群组5763个,关闭违规超话近3000个,处置互撕谩骂话题2354个,处置违规账号7000多个。
针对营销号,微博发布了“恶意营销号专项整治行动公告”,公告显示:微博处置引战类营销号28个;违规采访类营销号0个;谣言冒充类营销号23个;涉黄低俗类粉丝较多的营销大号55个,小号193705个。以上四类恶意营销号视违规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
但即便如此,微博对用户的吸引力,依然没能保持持续增长。
体现在数据上,2019年,微博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400万,而这一数据此前三年曾连续同比增长7000万及以上;2019年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200万,2017、2018年这一数据分别为同比增长3300万、2800万。
图:微博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趋势
疫情三年期间,居家生活普遍提高了社交媒体的用户数据,微博在三年间的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00万、5200万、1300万,由2019年的5.16亿到2022年的5.86亿;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00万、2400万、300万,由2019年的2.22亿到2022年的2.52亿。
这样的成绩看起来不错,但经不起与其他泛内容平台的比较。2020年,抖音的日活跃用户已突破6亿,外部估计,2022年,这一数据已突破8亿。2019年8月,小红书月活跃用户突破1亿,日活超2000万;2021年2月,小红书月活1.38亿,日活超5500万;2023年初,小红书月活2.6亿,日活已达1亿。此消彼长的趋势,已然清晰。
用户使用时长,是考量用户粘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2015年9月~2016年7月,微博的月均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在19.5~26.7分钟范围波动,即微博用户人均每月使用时间为585~801分钟。在调查的微信、QQ、微博、今日头条、花椒直播、映客直播、一点资讯、知乎八个软件中排名第六。
此外,易观千帆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5月-2020年4月这段时间内,微博用户平均每月使用时长为600分钟左右。而在2020年3月的同期,QuestMobile做过统计,抖音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709分钟,快手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205分钟,B站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为978分钟——都远超微博。
这种差异,在疫情期间也表现得大同小异。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9月,微博人均每月使用时长为612分钟。而小红书2022年的人均每月使用时长为1659.3分钟。
本质上,微博也好,抖快B站也好,做的都是用户碎片时间的生意。这是一场零和游戏,用户能用来浏览内容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在这家流连的时间长一些,必然就会导致在那家的时间变短。
与用户停留时间呈正相关的,是广告收入。对于微博而言,与用户增速放缓几乎同期发生的,是广告收入的增长降速。
广告和营销业务对微博来说一向很重要,从2015年开始,这项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就一直保持在84%及以上,最高曾达到88%。而这一业务也在2015~2018年迅速发展,增速最高曾达到75%,最低也有42%。
然而2019年,这一业务营收增幅骤降至2%,2020年更是直接下降3%,而在2021年增幅终于回到两位数达到33%后,2022年这一业务营收再次下降19%。这背后固然有大环境的原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微博的营收跟影响力,都已经下降。
对于新浪而言,焦虑可想而知,人们也不难理解,它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推出新的产品。
回想起来,绿洲的推出非常高调,CEO王高飞亲自下场宣传,可见内部的重视程度。
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王高飞解释了为什么推出绿洲:绿洲与微博是互补关系,绿洲更加侧重于垂直领域和生活化内容分享,因为明星们在微博上发布的大多是宣传、推广方面的内容,而垂直领域的内容在微博上也得不到曝光,绿洲可以帮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注。
也就是说,微博雄心勃勃地,想要打造一个明星和粉丝之间的朋友圈。
然而,出师不利。
对于新浪来说,落寞的味道并不陌生。到目前为止,微博成立14年,成为现象级产品13年,新浪依然没有能让自己跑起来的第二条腿。它的理想“绿洲”,还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