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主力军不超5个,富士康能否搭上顺风车?

富士康是真造车还是想做汽车代工厂?

文|启盈门

近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发布MODEL B、MODEL V两款新电动车以及MODEL C 量产版,并表示这3部车将在中国台湾地区、泰国以及美国的工厂逐步生产。

富士康一直被人熟知标签是苹果手机御用代工,然而,随着全球手机市场步入红海,苹果iPhone 14销量走低,缺乏创新的苹果带个富士康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小。于是,在全球手机厂商大举转型汽车之际,富士康比小米更早推出智能汽车,再次引发了行业到热议。富士康能搭上新能源顺风车吗?富士康自身业务基本盘能否为造车业务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01 造车和造苹果手机不同,Model B不是特斯拉

Model C量产版已在中国台湾省开启预售,预计明年开始交付。据鸿海董事长刘扬伟透露,Model C在32个小时内订单突破15000辆。

Model B采用了与Model C相同的平台,是与意大利公司Pininfarina SpA合作设计。鸿海表示,Model B车长4,300mm,轴距为2,800mm,续航里程可达450km。

Model V是一款五座皮卡,拥有高达1吨的载重能力及3吨的拖曳能力。

提到富士康,很多人会将这家公司与手机代工厂画等号。一个靠替手机品牌代理生产手机的工厂,为什么要开始造车呢?说到底这是富士康寻求转型的举动。

1、富士康为何造车?

提起富士康,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苹果代工厂。确实,背靠苹果,富士康逐渐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代工帝国,创始人郭台铭也因此登上了中国台湾首富的宝座。只不过时光荏苒,富士康如今似乎也陷入了停滞。

前段时间,富士康公布了2022上半年财报,截止到今年6月底公司营收2252.6亿,同比增长14.9%;归母净利润68.7亿,同比增长2.16%。

单看数据表现还算不错,但如果放在富士康身上,却难言乐观。事实上,自从2018年上市成功并在短期内达到巅峰之后,最近这几年富士康的表现都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连带着把郭台铭也从中国台湾首富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富士康增长缓慢的表现,从前几年开始就已经有了明显迹象。

作为苹果公司的长期代工厂,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代工一直以来都是富士康最为核心的业务。只不过过去几年以来,随着人们换机需求的减少,增量逐渐触及天花板。再加上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国内手机市场上苹果的份额被进一步侵占。

从富士康当初上市所发布的招股书来看,2015-2017年间公司归母净利润基本在150亿上下徘徊,其净利率只有5%左右。

国家早已大力倡导高质量发展,富士康这种靠着压榨劳动力来“喝汤”的企业和大环境已然背道而驰。再加上手机等电子产品市场目前已进入到存量博弈阶段,富士康的代工业务增长潜力极为渺小。

除此之外,外部的竞争局势也让富士康“腹背受敌”。例如一直向富士康学习的立讯精密,最近几年变发展的越来越迅猛。不仅拿下了苹果公司的供应链,甚至还宣布要自研芯片,对富士康的地位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焦虑的富士康不得不转型。

2、富士康造车改变不了代工的命运

富士康从造手机到造车,真得能改变代工的命运吗?显然不能。智能手机“代工之王”富士康希望借助新能源车这个赛道延续辉煌,它不仅要做汽车代工,还要做“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投资宁德、小鹏、拜腾,联手吉利等,都是它切入汽车赛道的方式。

富士康布局造车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那一年,富士康买下中国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中国台湾安泰电业,开始制造电瓶线、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车用电子用品。这被外界视为其切入汽车领域的起点。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收购了中国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制造商之一——中国台湾安泰电业100%的股权。后者主要从事电瓶线、影音传输线等汽车线束制造,客户包括福特、大众、上汽通用、马自达等汽车公司。这被外界视为富士康正式进入汽车行业的起始。陆续富士康跟很多车企都有过接触,奇瑞、吉利,其中郭台铭还亲自到小鹏汽车去观摩学习,以寻求合作的可能。

中国台湾北极星研究院院长梁国元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富士康的智能手机业务利润率不高,所以一直希望能入局附加值更高的业务,电动汽车是一个理想的候选。对于富士康来说,苹果造车带来了一个绝佳的“上车”机会。有报道称,前段时间苹果与现代汽车的谈判暂停了,因为现代的高管们认为,贴上苹果“代工厂”的标签,无益于集团打造高端品牌形象。不入现代眼的代工生意,却被苹果的老合作伙伴富士康视为绝佳的“升级”机会。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大放异彩的一年。伴随着油价的飙升,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他们不仅销量大涨,同时,在资本市场,几家公司的股价也几近疯狂,去年的涨幅均超100%,蔚来和特斯拉更是分别涨超1200%和400%。

他们不仅证明了电动汽车能赚钱,还证明了续航能力可以PK油车这件事。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个高度确定的时代浪潮,苹果,谷歌、百度、阿里等其科技巨头在过去一年纷纷入局造车。

要知道,富士康给苹果代工手机的利润其实也很微薄,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富士康是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但只做代工,本身的成长性就很有问题,更不要说自己的命运还被消费电子行业的多个巨头所掌握着。”同样的,手机代工厂转为造车代工厂,命运也是在别人手里,富士康的造车之路最后可能还是不免会被打上“造车代工厂”的标签。富士康发布Model B视频当天,A股因国庆节休市。10月10日开市当天,股价不仅没涨,还继续下跌了4.22%,虽然郭台铭驾驶新车亮相,也没能抵住股价的下跌,收盘价创下新低。

02 未来中国主力汽车玩家,不会超过5家

1、余承东预测未来中国汽车主力玩家不超过五家

近日,AITO问界官视频播放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对行业的预测:未来汽车行业会像现在的飞机行业一样,只剩下少数头部玩家。他预测,未来中国汽车主力玩家不会超过五家。

今年9月,AITO问界系列交付量达到10142辆,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余承东提到,AITO已具备月销2万的能力。

截至今年8月,AITO问界销售门店覆盖171座城市,用户中心和体验中心相继落成700余家。相比之下,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小鹏和理想线下销售门店仅仅为381家、388家和247家。

余承东因其直爽性格而表现出口无遮掩,有“大嘴”的称谓。但是,他吹的牛,做出的惊人预测也变成了现实。早在2015年,在互联网大厂前赴后涌进入手机圈时,余承东曾发出警示:未来手机厂商只会剩下2、3家,现在看来,互联网造机几乎全军覆没。而今天,手机厂商造车、互联网造车再次出现了泡沫,亏损造车成为一种行业怪状。那么,未来会不会出现汽车坟墓呢?

2、互联网汽车造车现状

小米早就在2021年年入宣布造车,雷军表示,进军智能电动车是他人生中最后,也是最重大的一次创业,并表示“亏得起”,因为小米账上有 1080 亿现金余额。小米先期会投 100 亿人民币,总共预算是 100 亿美元,也就是 650 亿人民币。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小米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但2024年小米汽车能否实现量产还是个未知数,非常确定的是造车真是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三家代表企业,蔚来(9866.HK)、小鹏(9868.HK)、理想(2015.HK)在公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的时候。引发了“卖一辆车亏10万”网友的热议。显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三家企业卖车赔钱的现象还在加剧,而盈利的拐点尚难显现。2022年上半年,三家亏损合计近百亿元。其中,蔚来、小鹏、理想的净亏损额分别为45.4亿元、44.02亿元和6.52亿元。

在与传统车企抢占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造车新势力”的光环正渐渐“褪色”。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车企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与“造车新势力”形成竞争。

3、富士康造车跟比亚迪特斯拉比还有距离

“希望有一天鸿海可以帮特斯拉造车”。在正式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一年后,10月18日,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第三届鸿海科技日上表示。有趣的是,富士康不仅毫无保留的表示了想要代工特斯拉的想法,同时在车型命名上,也有意碰瓷特斯拉。 

毫无疑问,特斯拉是当前最知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无论是销量还是知名度,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首屈一指。而这样的企业显然是很好的碰瓷对象,尤其是对于富士康这般汽车制造业中的“新人”,更何况,富士康的造车版图还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

从富士康去年到今年发布的5款车型来看,这些车型的命名方式均与特斯拉Model系列相似,差别无外乎一个后缀而已。虽然“Model”一词并非特斯拉独有的专利,但大多数车企都会尽量避开这个词,以免车主误会或是直接对比,而富士康却毫不避讳,不由得令人猜想其是否有其他想法。事实上,即便是造车后的富士康也仍然是个代工厂, 如果单纯的拿产品在市场上硬刚的话,富士康跟比亚迪或者特斯拉还是有很大一段距离的。

总的来说,富士康对于自身的造车规划,似乎是自研与代工两手都要抓,并且两手都要硬,与刘扬伟希望富士康“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的志向相互呼应。当然,富士康也有一个宏大的市场目标,在2025年的电动车市占率要达到5%。

目前来看,电子产品类企业造车不是什么新鲜事,小米已经下场,苹果造车的消息也满天飞,在加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机会,富士康的心思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富士康能否通过造车撕去手机代工厂的标签实现华丽转型?还是又会被贴上汽车代工厂的新标签,一切都有可能。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