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DU财经
谁说中年不如狗?中年人的快乐你不懂。
如:春暖花开的五月,约上好友,带上娃及各类野外装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露营;如:考个摩托车驾照,入手一辆潮流摩托车,趁着娃上课,带上另一半去郊区水库过个拉风的二人世界;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露营、摩托车已经成为当下有钱、有闲中年人的快乐源泉。
如果说露营的火爆是高调的普适,那摩托车就是低调的奢华。因此,我们与身边的中年人聊了聊,认真体会了下他们眼中“中年人的快乐”。
01、老杨:38岁 爱好:带娃露营
都说妈妈的情绪决定家庭的温度,但其实爸爸的爱好往往决定全家人“野”的广度和深度。
老杨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年轻时最喜欢旅行。用他的话说,“每年至少有3个月在外面,只要有假期肯定不会在家闲着。”但随着孩子出生及疫情的来袭,老杨满世界跑的计划暂时搁浅。“但国内、郊区跑还是没有问题。”
“孩子一岁前基本不敢动,怕孩子水土不服。2020年下半年,疫情原因也没敢动,孩子两岁后宅不动了,开始带着娃一起露营。”
“年轻时露营玩的是刺激。更多是把徒步+露营当成户外运动,攀岩、穿越,带上轻便的账篷、煮饭工具这些荒野中安全过夜的标配。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就地取材的搭建,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和荒野求生的刺激。”
但带孩子一起露营后,画风就彻底变了。“以前的过夜工具被淘汰。现在两三家人约着一起出去露营,会带上‘三居一厅’”,老杨笑称自己并不是精致的人,但一想到有小孩子,露营的装备不知不觉中变得精致起来。“尤其是闺女对亮晶晶的、好看的、好玩的东西感兴趣。就忍不住升级设备。当然,有时也会带着去专门的露营营地,不过成本一下就上来了。”
从2020年底以来,提供场地的商业营地、卖露营装备的集合店、组织用户的社群开始火起来。今年五一,露营更是成为逆经济周期的火爆生意之一。
老杨对于这一趋势的感受非常明显。“疫情之前找露营营地基本不用预定。从去年开始,一些热门的营地要至少提前一个月预定,否则真的就订不上。”在他看来,虽然一些营地的卫生条件不理想、配套不够精致,但晚上拍照的氛围感挺浓,比自己搭的要好很多。再加上营地可以提供烧烤场地和食材、儿童游乐设施之类的,对于孩子来说吸引力很大,同时也比较适合度假休闲。
“如果说单身人士的露营是苦行僧式的修行,那现在带娃的露营真的就是一杯精致的下午茶。是放松身心甚至是带娃社交的一种方式。”
另一个不同还在于成本增加了。“以前是真露营,现在是装备党。”老杨最开始主要购入一些实用性装备,如常规账篷、睡袋、自动充气垫、防潮地布、充气枕头等。但现在,他会根据女儿的喜好去选择颜值和品质更高的装备。比如桌子一定要买日本小众品牌的,餐具也要买手工打造的那种,账篷的装饰也要更出彩,并且这些设备需要时换时新。“现在流行的天幕,是要第一时间入手的。”
现在,老杨更多是把露营当成旅行中的一个环节,“把生活搬到郊外,追求像家一样的舒服才是重点。”随着露营装备升级,老杨还把私家车来了个升级。“轿车已经放不下这些装备,去年换了SUV,但现在看,还是装不下东西。”
“整体来说,投入不小。露营这事其实是有瘾的,一旦你喜欢上这个事情,就老想往外跑。”老杨说道。“因为北京疫情,闺女让我把账篷搭到客厅,孩子对于休闲式露营的喜爱超过了大人。”
02 刘女士:35岁,坐标北京 音乐老师,摩托车新手
你有什么又烧钱又戒不掉的爱好?90年代,人们会告诉你“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前几年,摩托车、钓鱼和摄影“破产三兄弟”组团出道;但在最近两年,摩托车的风刮得更猛了。
“不是因为心情好而骑摩托,而是因为骑摩托可以心情好。”这是刘老师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心情。一身军绿色的酷帅装备,一辆黑白蓝相间的摩托,她从北京的西南五环一路狂奔到密云水库,满脸都是笑意。
在入坑摩托车之前,刘老师是个优雅、喜欢小动物的温柔可人。去年在朋友的安利下拿到驾照后,刘老师立马变身酷炫girl。
“一个朋友的老公是资深摩托车发烧友,每次看到他们车队的风采就忍不住内心的激动,心理斗争三四年后最终还是入了坑。”刘老师回忆道:“不过第一道坎不是买什么车,而是先考驾照”。
从学到真正感受速度与激情,刘老师用了半年。“春天拿到的驾照,刚开始不敢上速度,有些害怕。虽然每次必穿繁重装备,但内心还是很期待早点熟练起来。”
刘老师是和闺蜜团一起入坑摩托车的。“我们当中有全职妈妈,有职场女强人,但大家聊起摩托车都非常热烈,去年一起组团学完驾照,买了同款车。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一起骑行200公里,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吃上一顿农家菜,感觉人生特别美好。”
03 摩托VS露营,到底是何种需求?
摩托车,这种在90年代被视为时尚的交通工具,是如何在30年后的今天再次掀起狂潮的?
用摩托车资深玩家张先生的话说,“现在中年人骑摩托车不光有速度和激情,更要帅!”在张先生看来,“买车只是第一步,摩托车相关的装备多了去了,就看你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只是作为交通工具,除去安全,夏天防晒、冬天保暖就行。但想帅,玩法无上限。
除了必备的头盔、护具,像男士的皮衣、工装裤,女士的机车靴等也颇受欢迎。以头盔为例,打开电商平台,你会发现光头盔就有几十种,如全盔、半盔,也有越野盔、复古盔等不同品类。随便打开排名靠前的店辅,单个头盔销量过千的不在少数。方巾、手套、护镜、头套等延伸品类的款式也都非常丰富。
“骑上心爱的小摩托,带你去看日不落……”摩托车所承载的不仅是酷帅,更是一种社交属性。
“从买车开始,社交活动就开始了。不同的品牌都建立起自己的社群。”刘老师称:“每周都会有骑友相约,比如上周一起去密云,可能下周就有人组团儿去平谷。但是宝马车主多半是不会跟国产车主一起玩的。他们无论是组织炸街还是跑山都只是小圈子一起玩。”
疫情之前,不少摩托车品牌都会定期组织摩友聚会。如组团去三亚。现在,更多是本地周边活动,当然也会组织一些露营活动。
除了品牌组织活动外,摩托发烧友的圈子相对更稳定。张先生的骑友基本上是十年以上的老友。“从北京出发,车托运到成都,再入藏,一路上需要骑友更多的信任和默契。”行程中,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决定分工,比如有人专门负责攻略、行程安排,有人负责补给,还有人负责摄影。
而除了圈层活动外,后期的改装也是摩托社交的重要体现。与以前的功能性改造不同,现在的摩友更注重颜值。“有时候,整个车队会用同款车型炸街,统一改装、统一着装,感觉挺酷的。”刘老师说道。
颜值、社交、情绪价值,中年人抱着不同目的开始走进露营和摩托车。这些“潮玩”实质已不是单纯的工具。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露营和摩托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是离开常住地、基于户外的一种生活方式。疫情之后,不少人“困”在一地,几乎所有人都在寻找“旅行”的替代方案。这时候,可以逃离常住地的露营和摩托相继火出圈。
在露营和摩托车的各类宣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远方”、“自由”等字眼,这对于疫情之下的消费者意味着超强的吸引力。
在社交属性上,露营更注重家庭,摩托车更注重个体。但两者其实都需要“寻找到同类”的身份认同。比如露营,第一要去郊区,至少要有私家车才能到达;第二,露营多以多组家庭共同出游的方式,那么家庭间对于出行、孩子教育等势必要有某种共鸣。
而露营和摩托车本身也有着天然的连接。在百度上搜入“露营 摩托车”,跳转出来的很有可能是“超适合露营使用的摩托车型”、“大叔骑着摩托车去露营……”
不难看出,露营和摩托车作为当下最火的两大消费品类,无论是在声量还是在生活中,都开始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两者本质是上中年人对于现实生活的逃离:毕竟生活,不光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