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螳螂观察 图霖
无糖饮品,绝对称得上是近些年市场从“达咩”到“真香”的典范。
农夫山泉旗下的东方树叶,2016年4月曾因被列为“史上最难喝饮料”TOP 5,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但在Chnbrand 2021年中国顾客推荐度指数SM(C-NPS®)茶饮料推荐度上,东方树叶却以绝对优势占领了排名第一的位置。
因“无糖气泡水”获得广泛关注的元气森林,在《2021年中国新消费新国货品牌TOP100排行榜》中,荣获国货饮料酒水行业增速第一名。
可口可乐于1982年推出的健怡可乐和2005年推出的零度可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销量平平。但其于2017年推出的无糖可乐,却开始俘获消费者。近日,可口可乐CEO詹鲲杰表示,无糖可口可乐去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2019年同期相比实现翻番。
可见,市场正在“奖励”那些押中“无糖风口”的玩家。
受此影响,无糖饮品背后的代糖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月10日,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量最大的企业“三元生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随着代糖成为行业的“香饽饽”,“元气森林们”也正迈向新的竞争时代。
01. 含糖饮料,跌落神坛
更早“拒绝”含糖饮料的,其实是西方国家,典型表现是糖税的征收。
挪威在1922年就开始对精制糖产品征税,每升含糖饮料征税约为2.49元,算是世界上最早开征糖税的国家之一。此后,墨西哥、英国等西方国家也相继加入了糖税征收队伍,利用税收手段调节含糖饮料消费。
之所以要限制含糖饮料消费,并非糖的成本过高,而是糖分摄入过量带来的潜在疾病,治疗成本过高。这既加重了个人的家庭经济负担,也给国家的医疗预算带去了压力。
最常见的,便是糖尿病。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大多数国家的医疗预算中,约5%到20%是用于糖尿病。
要尽快改善这一现状,仅靠消费者自我约束还不太够,征收糖税开始被寄予厚望。
世卫组织2016年发布的《改善饮食和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财政政策:从建议到行动报告》明确表示,利用税收手段调节含糖饮料消费,可减少因摄入过多糖分导致的肥胖和糖尿病,降低医保开销。
这一呼吁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华创证券”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70个国家颁布了“糖税”,这之中的大多数国家是近10年才开始施行。
从结果来看,糖税对于含糖饮料消费量的控制,和国家糖尿病医疗费用压力的缓解层面,均发挥出了一定的正向影响。
最早征收糖税的挪威,现在已经成为人口肥胖率最低的欧洲国家。2014年开始征收糖税的墨西哥,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在第一年下降逾5%,第二年下降近10%。 相关研究预计,这项税收将为墨西哥的医疗服务节省近10亿美元。
而我国关于糖税的征收,其实也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
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我国20岁至7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从2000年的2000多万增长到2021年的1.4亿多。
全国人大代表王萌萌此前便提出,我国应重视“糖税”征收的紧迫性,建议对100ml饮料中含糖>5g的软饮料征收“糖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近期也在其“减糖”相关的文章中提到,征收糖税或是值得考虑的减糖举措。
当然,特定饮食风潮的流行,往往并非受单一因素影响,而是多重因素合力助推的结果。除开糖尿病等潜在疾病的影响,具体到我国的消费环境,含糖饮料之所以“失宠”,还离不开以下两个原因:
一个是近些年对身材和皮肤有高要求的群体在增多,糖分成了他们共同的“天敌”;
于减肥人士而言,高糖意味着高热量,是典型的“红线食品”。而在护肤层面,也已有研究表明,含有大量糖分或其他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加速衰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B站、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健身博主和美妆博主在分享自己的减肥、护肤经验的时候,都不约而同会把“糖”作为“元凶”揪出来“批评”,并叮嘱大家,即便嘴馋也要优先考虑无糖饮料。
一个是国家层面“减盐减油减糖”大健康战略的发布,让市场开始“疏远”含糖饮料。
2017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
在此背景之下,无糖饮料逐渐取代含糖饮料,成了市场的“新宠”。如开头所述,无糖可口可乐开始俘获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同时,“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自2018年起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其市场规模已达到117.8亿元,较2014年翻了七倍。
种种迹象都表明,含糖饮料的江湖地位已难回当年了。
02. 无糖的“糖”,站上C位
2016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强调每个人应该控制添加糖摄入量:“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正是在这一年,主打无糖健康饮品的元气森林成立了。之后,因燃茶和无糖气泡水的销量火爆,元气森林的讨论热度持续上升,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2019年前后,在元气森林连获数轮高估值之后,市场似乎终于发现了无糖饮品的潜力,其他品牌随之“闻风而动”:2019年,统一将“退市”的无糖茶品牌茶里王再度“召回”。2020年,可口可乐、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相继推出了无糖气泡水产品。
与彻底舍弃糖分的无糖茶不同,无糖气泡水往往需要依靠代糖才能维持其饮用口感。从而,元气森林不仅掀起了市场对“无糖气泡水”的追捧,也让以赤藓糖醇为代表的代糖,有了空前高涨的关注度。
开头提到的挂牌上市的三元生物,正是因无糖气泡水所含的赤藓糖醇需求上升,近几年业绩增速显著。其招股书显示,从2018-2020年,三元生物的营收从2.92亿元增长到7.83亿元,净利润从0.68亿元增长至2.33亿元。
基于无糖饮料热度尚在,未来代糖的需求空间还将持续扩大。“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假设未来赤藓糖醇代替5%的白糖市场,那么仅国内潜在需求空间就有望达到80万吨。
而在元气森林之后,农夫山泉、喜茶和可口可乐等品牌也不约而同瞄准了代糖。
2020年,喜茶对标元气森林气泡水推出的喜小茶气泡水,其甜味剂用的就是与元气森林相同的赤藓糖醇。去年,农夫山泉对此前的爆款产品尖叫改良上市,推出了无糖款,其代糖使用的也是赤藓糖醇。
当然,不止赤藓糖醇。譬如无糖可口可乐,使用的代糖就是大众熟知度较高的阿斯巴甜。去年11月,喜茶还在其线下门店的现制茶里推出了名为甜菊糖苷的代糖。甜菊糖苷从甜叶菊中提取,甜度是蔗糖的200至30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三百分之一。
不过,代糖“走红”以后,关于“代糖是否真的没有热量”、“服用代糖到底安不安全”的探讨也在显著增多,尤其是最火的赤藓糖醇。
不过,从目前已公布的研究来看,虽然不应“神化”赤藓糖醇,但其对热量的抑制作用以及安全性,仍旧是具备一定科学性的。
关于赤藓糖醇对热量的抑制作用,2005年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一份报告已经给出了答案。
当时,研究人员将赤藓糖醇和其他几种糖醇置于人类粪便发酵24小时,结果多种糖醇都被粪便中的细菌代谢发酵了,唯独赤藓糖醇在24小时后仍然“不动如山”,完全不被细菌发酵。研究人员的结论是赤藓糖醇不会被细菌发酵。
安全性方面,早在1999年,WHO/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JECFA)就审查过赤藓糖醇的安全性认定,结论是其ADI(一日摄取容许量)为“无需规定”,属最高安全类别。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此前编写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2014-2018年)》也明确指出,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实际上,在元气森林带火了无糖气泡水之后,代糖才在国内掀起了较高的讨论热度,但其他国家对代糖的使用,早已非常普遍了。
公开资料显示,甜味剂目前在美国、欧盟及中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包括天然来源的和人工合成来源在内,目前全世界广泛使用的甜味剂有几十种,这其中就有前面提到的赤藓糖醇、阿斯巴甜和甜菊糖苷。
眼下,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2021年11月发布的《健康生活·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随着“2030健康中国计划”的推进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保持增长势头,预计在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翻倍。
基于无糖气泡水等无糖饮品难离代糖,无糖饮品企业下一场战役必将围绕“代糖”展开。而通过赤鲜糖醇最早布局的元气森林,其实已经占据了更有优势的竞争高地。
一方面,元气森林选定的赤藓糖醇,尽管成本高昂,但如前所述,其已被业内认定为是“更健康的代糖”;另一方面,元气森林合作的三元生物和保龄宝,是全球五家赤藓糖醇生产商之一,在稳定性上更有保证。
可以肯定的是,当无糖的“糖”站上新C位,一场新的竞争也已正式启幕了。
参考资料:
1.《征收“糖税”或是值得考虑的减糖举措》——知乎作者“马冠生”
2.《如何看待糖税(Sugar tax)?》——知乎作者“译言”
3.《要健康少吃糖,“糖税”时代来了?》——半月谈
*螳螂观察(微信ID:Tanglang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