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郭成宇建议:发展豆奶等大豆精深加工产业助力大豆行业振兴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大豆行业仍存在上游种植意愿不足,加工环节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消费认知需要加强等问题。豆奶作为最重要的一个产品形式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对引领大豆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这需要把豆奶从现行标准中剥离,制定独立的生产标准,并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大豆行业升级发展。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但相关议题热度持续。政府工作报告的中提到:”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对于如何促进大豆产业振兴,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大学教授、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原副院长郭成宇提交了《大力发展豆奶等大豆精深加工产业助力国民营养和乡村振兴》的议案。

郭成宇建议,大力发展豆奶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大豆产业整体附加值。完善豆奶国家标准,科学引导大豆蛋白食品消费,实现国人膳食营养均衡。鼓励龙头企业在大豆主产区建立标准化大豆示范基地,提升全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和效率。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大豆行业仍存在上游种植意愿不足,加工环节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消费认知需要加强等问题。豆奶作为最重要的一个产品形式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对引领大豆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这需要把豆奶从现行标准中剥离,制定独立的生产标准,并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大豆行业升级发展。

从种植到消费,大豆产业链价值未形成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2019年起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提高大豆自给率和大豆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产量达到2300万吨,推动提升大豆自给率”的目标。但是数据显示,2019~2021,中国大豆自给率分别约为16.97%、16.34%、14.52%,三年时间不升反降,未及发展预期,形式十分严峻。

之所以出现上述局面,郭成宇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大豆上游种植意愿不足。在租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大豆产量相对较低,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为130公斤左右,既低于其他主要农作物的单位产量(如玉米亩产能达到500公斤),也低于全球大豆亩产平均水平(20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缺乏竞争力。同时,种植成本也在上涨。以尿素为例,2020年不到2000元/吨,目前价格在3000元/吨左右,相较于2020年,磷肥上涨30%-40%,钾肥涨幅达到80%-100%。

其次,在加工环节,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大豆加工产业升级意识淡薄、研发投入不足、加工技术落后等因素叠加,市场上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和品牌严重短缺,缺少能够充分匹配现代国民营养需求的产品,对消费端的刺激和拉动作用有限,产业结构需要良性调整。

最后,豆奶及大豆制品的消费认知需要加强。消费者对豆奶及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以及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衡摄入的消费理念,缺少足够认知。相对于面粉、稻米等农产品和农副加工产品,中国大豆和大豆制品缺少对产区地理文化的挖掘,未能将产区优势转化为消费促进行为。

“消费者都知道五常大米、河套面粉等农产品,但都不知道我们有哪些地方的大豆最好,好在哪里。所以,需要强化大豆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郭成宇表示,“豆本豆这样的大企业,能够在加工技术、种植规范、质量标准、包装要求以及消费引领上向国际化靠拢,进而提高豆奶以及豆制品的品牌力。”

大企业引领,提升产业链价值,反哺各环节

对于述存在的问题,郭成宇建议充分发掘国产大豆食用价值,大力发展豆奶等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大豆精深加工产业,从需求侧反哺供给侧,种植、生产和消费端同步升级,最终拉动国产大豆的自给率,同时助力国民营养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郭成宇建议,大力发展豆奶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大豆产业整体附加值。她认为,传统豆制品附加值偏低、与现代消费脱节,成为限制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传统豆制品包括非发酵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干燥豆制品(如腐竹),以及发酵性豆制品,如腐乳、豆豉、臭豆腐等。这些产品生技术简单,市场壁垒低,难以提升产业价值。进而难以反补农业种植环节的农民以及相关组织。

郭成宇建议大力引导、扶持豆奶等大豆精深加工产业,通过市场畅销的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带动大豆全产业链升级,建立促进大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豆奶作为大豆精深加工的代表性产品,充分发挥现代食品工业技术优势,在保留大豆营养物质和优质植物蛋白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口感、改进包装形式,具备饮用方便、保质期长、人体吸收率高、口感更佳等特点,成为健康饮食潮流的新选择,形成了数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事实上,豆奶并不是完全的新兴产业,尤其2017年左右食品工业中兴起过“豆奶热”,大量企业涌入并推出相关产品,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现代化豆奶产业的基本盘,诸如豆本豆等龙头品牌凭借鲜明品牌定位、丰富营养价值、先进科技屏障等优势已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但郭成宇也表示,行业也存在生产标准不明、科研水平不足、营养含量不够、口感体验不佳等等问题。必须发展健康豆奶产业,打造市场畅销的高科技含量、高营养、无添加等高附加值产品,才可以带动全产业链升级。

发展深加工产业,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领域做好规范化工作。郭成宇建议完善豆奶国家标准,科学引导大豆蛋白食品消费,实现国人膳食营养均衡。

目前,现行豆奶标准于2014年9月30日发布,全称为《植物蛋白饮料豆奶和豆奶饮料》(GB/T 30885—2014),将豆奶和豆奶饮料标准全部归置于植物蛋白饮料标准之下,消费者难以科学区分。建议根据蛋白含量不同,参照牛奶和含乳饮料各自制定相应标准的案例,分别制定豆奶和豆奶饮料标准,不断提升豆奶品质。

引导大豆产业发展,企业就需要沉下去,郭成宇建议鼓励龙头企业在大豆主产区建立标准化大豆示范基地,提升全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和效率。并且,普及推广中国大豆食用价值,强化国人豆奶等大豆食品消费信心。

据了解,达利旗下豆本豆品牌,在松嫩平原上建立了专属有机农场。实现了从种业开发,到种植、加工和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闭环模式,提升各环节的价值水平。

郭成宇表示,“大豆振兴”任重道远,亟需更科学、更深入、更多层次的产业战略规划,从需求侧反哺供给侧,与满足国人营养消费需求、做强做大现代食品工业、建立中国大豆及大豆加工品牌认知紧密结合,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豆产业链,形成从田间到消费的完整生态链条。

相关阅读
上海抗疫 | 上海农业复产率已达93%,继续加强社区团购、集采集送、对接电商保供
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结果出炉,冠军团队曾为北京冬奥供菜
聚焦“两会”|攥好自己的油瓶子,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
聚焦“两会”|推动酒企原粮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富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