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热点微评 王新喜
不久前,据蓝鲸TMT报道,小电科技目前正在面临剧烈的人事动荡,预计裁员约2000人,波及运营、KA、产品等多个部门,约占公司总人数的近40%,且未承诺赔偿。
小电科技方面否定了该说法,并表示不仅没有裁员,且在业务形态上有了新的升级。
尽管小电科技否定,但传闻往往不会空穴来风。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小电科技还是其背后的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
首先是用户增长接近见顶,2016年共享充电宝的全产业用户仅有三千万人左右,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四亿人。此外,是各大玩家的网点铺设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增长空间不多了。
从点位数来看,据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显示,从商户点位角度而言,2021上半年前三排名为竹芒科技、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
其中,截至2021年9月30日,怪兽充电的服务覆盖82.0万个POI,在线共享充电宝数为580万。截至 2020 年底,小电科技覆盖全国 1700 多个县市,铺设了 71.52 万个点位,投放共享充电宝超过 600 万个。同期,竹芒科技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充电宝在线商铺点位合计突破百万。
这是去年的数据,预计在今年,三大头部玩家的点位总数或已突破300万个,充电宝的投放数据预计在2000万上下,覆盖的区域已到达县级四五线城市,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优质点位的增长空间不多了。
目前的共享充电宝头部格局分别是怪兽充电、小电与竹芒科技、来电、美团五大头部玩家,由于点位之争与疫情反复,线下人流受到影响,为各品牌带来了巨大的营收压力。
小电CEO唐永波在去年2月发内部信表示:“疫情对公司业务已造成致命打击,一方面收入骤降冰点,另一方面公司还有5000名员工工资以及供应链和各地办公租金等多项支出亟待解决。”
而小电曾在2021年4月30日赴港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冲刺上市,目前来看,小电上市之路并没有成功。
相对于寄希望冲刺上市的小电来说,已上市的怪兽充电过得也不好。在上市之初,怪兽充电的发行价为8.5美元,市值高达21亿美元。截止2022年3月4日收盘,怪兽股价已跌至1.16美元,总市值为2.89亿美元,股价已蒸发86%。
据怪兽充电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怪兽充电营收为人民币9.3亿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增长仅0.6%。
此外,过去被许多业内人士看好的美团共享充电宝业务也在收缩——据媒体消息,2021年7月,美团共享充电宝负责人高程已经离职,该部门的诸多BD目前已转岗至美团优选,美团充电宝正在抛弃自营点位,有33个城市的布局交由代理商接盘运营。
而来电科技早在2020年就在战略收缩,目前市占率在10%以下。
共享充电宝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共享充电宝曾经在2020年末有2021年初迎来短暂的高光时刻,行业头部玩家纷纷宣布盈利。而此后的形势开始下行,行业头部玩家亏损加深的趋势开始出现。
从怪兽充电与小电来看,它们都保持着较高的毛利,但净利润却在持续下行。数据显示,从 2019 年到 2020 年,怪兽充电的净利率由 8.24%下降至 2.68%。
2021年,怪兽充电净利润依然在同比下滑。根据财报,2021年第二季怪兽充电净利润为820万元,同比下滑73%;到了第三季度转亏,净亏损7940万元。
而小电科技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营收分别为4.23亿元、16.36亿元、19.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12.5%。但在净利润方面,2019年小电科技实现净利润1.37亿元,2020年告别盈利,亏损1.04亿元。
这背后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共享充电宝的营收是由线下流量状况与用户需求状况决定,用户对充电的需求有偶发性,不具备稳定性,尤其在疫情反复的环境下,无论是线下人流状况,还是用户需求都不具备稳定性。
其次是,在共享充电宝旺季时,部分玩家通过涨价的策略来提升营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部分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敏感度,继而影响了部分用户的使用频率。
再次,共享充电宝“得商户者得天下”一直是行业共识。不少头部玩家在实现盈利的状况下,基于进一步扩大网点布局规模的诉求,对点位的争夺愈加激烈,统一优质点位往往有多个品牌玩家争夺,这是玩家们陷入困局的根源。
尤其是美团的入局,则进一步加深了行业的焦虑与内卷,部分玩家基于点位之争,为了拿下商户,往往会承诺高分成与高入场费,这进一步抬高了商户的议价权,共享充电宝要上缴给商户的激励费、分成费、入场费用随之而水涨船高。
其中,入场费是需要品牌将费用与商家一次性结清。在此之外,还需要预估每月的流水,按比例来预先支付分成。
此前界面新闻曾报道过共享充电宝BD疯狂内卷状况:——假如一个门店市场价是10万入场费,为了拿到单子,会有人恶意抬价给到12万,而入场费用一旦超出门店未来的流水,超出部分的收入是由BD来承担的。
但为了达成业绩,很多人宁愿牺牲收入。在一些客流量较大的酒吧,入场费可以高达每年20万元。
根据小电科技招股书,小电科技的激励费从2018年的1.0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13亿元。分成费率从24.2%增长至38.2%,而进场费率则从1%增长至16.3%。
怪兽充电的激励费也从 2019 年的 9.28 亿上升到 2020 年的 15.77 亿,同比增长 70%。
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怪兽充电该季度的销售与市场费用高达8.14亿元,占当季营收的比例87.53%,同比增长23.8%,这源于促进网络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增加,POI(点位)覆盖率扩大和人员相关开支的增加而导致。
这种空前的内卷,导致同等规模的收入,需要给点位合作伙伴更多的激励费,直接导致销售费用率的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商户掌控话语权,同一点位的商户,往往签了两三家品牌。
而基于占领市场的需要,战略性亏损也成为玩家们的共识,这导致销售成本上涨,尤其是当一个点位有三四个品牌同时占据的时候,稀释了单个充电宝的使用频率,导致单店的流水被其他品牌分流。
这样一来,共享充电宝品牌商都不赚钱,热门地段的点位商家倒是很赚钱。
而对于单一依赖硬件铺量、无法形成网络效应的共享充电宝而言,亏损扩大之后,涨价就成了一些品牌心照不宣的止亏法子。
早在去年开年,共享充电宝涨价潮曾经引发业内热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约有14%的人感觉共享充电宝涨幅超过100%,约38%的人则认为涨幅在50%-100%之间。
早前媒体报道,共享充电宝常见价格区间为2-5元/小时,但在部分高档餐厅,价格涨到6元/小时。在部分热门景区、酒吧等场合的价格能达到10元/小时。
共享充电宝涨价策略也遭遇监管部门约谈。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企业参加,会议指出了“共享消费”行业普遍存在定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不当行为,要求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因盈利模式单一、竞争恶化等问题,如何破局成为玩家们在集体思考的问题。
从各家的做法来看,第一条是上市融资,不过这条路也不好走,怪兽从上市之后,其股价持续下跌。资本市场也对共享充电宝业务保持理性。小电上市之路的坎坷,也源于此。
其次发展经营模式,将直营与代理、合伙人模式相结合。
在过去,共享充电宝大部分是直营模式。为了控制成本,部分厂商开始采用代理模式与合伙人模式,代理模式则是代理商利用自身的本地业务网络来进行业务扩张,他们需要购置机柜,同时获得分成。
相对于直营模式对点位质量的要求更高,经营成本更大;代理模式可以提高密度,降低成本,但也会降低品牌的掌控力。
此外,在直营与代理之外,比如竹芒科技还在大力发展合伙人模式,通过利用全国各地的合伙人利用其本土优势,进行新硬件产品的推广。
第三条路是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比如怪兽充电在探索广告+白酒业务。目前,广告在怪兽营收占比中还不到1%。怪兽充电去年4月推出了白酒“开欢”,利用利用线下点位资源推广白酒产品。
而小电科技在招股书中透露要挖掘To B数字营销服务,为点位的合作伙伴及商家提供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解决方案。
而竹芒科技则是发力物联网、智能硬件方向,竹芒科技COO伍艳华曾表示,竹芒已在部分区域试点口罩机、无人零售、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智能硬件产品。并表示未来三年还将打造至少三款智能硬件主打产品。
合并还是设定分成标准?破局路径在于掌控议价权
但尽管如此,整个行业商业模式硬伤——无力掌控点位议价权的现实依然没有改变。当前提高充电宝的租金会引发监管制约,发掘更多的点位合作伙伴,无论在地推运营支出,还是点位成本,都非常大,也不现实。
如前所述,共享充电宝难题的本质在于玩家太多,背后的资本都不弱,这导致对优质点位的争夺太过激烈,行业议价权与盈利进一步倒向点位商户。
热点微评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其实有两条路可以走。
首先是头部玩家进一步合并。共享充电宝是一个可行的生意,但它的竞争逻辑不是技术逻辑,也不是网络效应逻辑,它本质是对于资源的争夺。但是现状的资源有限,玩家众多,与过去共享单车的竞争有着类似之处。
要解决资源的现状,其实就是减少牌桌上的玩家,因此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合并,街电来电合并成为竹芒科技之后,从当前来看,共享充电宝几大头部的竞争还非常激烈。
如果背后的资本能够驱动牌桌上的大玩家进一步合并,品牌商的议价权也将随之而提升,借助头部玩家的规模化铺设,更好的整合与优化资源的配置,一方面降低内耗,一方面掌控与商户谈判分成费与入场费的议价权。
在过去滴滴、快的的补贴战,双方的资源资金消耗非常大,最后被资本驱动合并,本质就是降低无意义的内耗。而在共享单车行业,过去如果摩拜与ofo能够及时合并,降低行业持续内耗,活下来的可能性也更大。当然,由于玩家之间的利益与野心难以调和以及反垄断监管,合并这条路也并不好走。
在合并之外,其实还有第二条路,就是头部玩家坐下来协商,设定点位分成、入场费的行业标准与下限。比如说,过去一般是五五分成,这种分成标准确保了商户与共享充电宝玩家均有利可图。
后来因为美团入场,部分玩家在竞争焦虑下,开始谈二八分成甚至一九分成,将价格卷到天花板,如果大家都没有设定底线与下限,互相争破头,最终的结果是所有品牌商都不赚钱。
总的来说,无论是合并还是建立行业标准,本质是为了掌控点位议价权,控制成本支出,降低无意义的内卷,这决定了共享充电宝未来能走多远。
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剩者为王的格局也颇为明显。当留在牌桌上的玩家越来越少,共享充电宝或许才会等来盈利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