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已近一年,“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月14日,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绿色保险报告,提出保险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碳排放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报告认为,传感器、5G、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数字通信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经济中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方式,产业积累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奠定了绿色保险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基础。
众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王敏表示,对于绿色保险,保险公司一方面须借助于新兴技术来提升承保解决方案风险定价的精准性与可扩展性,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建立伙伴关系,应对绿色转型带来的风险管理挑战,帮助保险客户把握绿色经济的发展机遇。
数字技术助力绿色保险发展
当前,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绿色经济高速发展将是全球经济中长期的必然趋势。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向低碳转型过程中,如何管理风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的《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二:低碳时代的绿色保险产品》报告认为,保险是市场化碳排放治理的重要参与方之一,通过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能够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近年来,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但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在产品供给、保障覆盖广度与深度、风险数据积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报告》认为,科技将是“双碳”目标加速实现和绿色保险加快发展的破局点。传感器、5G、人工智能等数字通信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经济中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方式。同时,相关产业实践积累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商业保险机构研发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或服务奠定了基础。
已有实践证明小额保险领域的技术和数字创新能够为更多弱势群体获得基础性保障。这其中包括,使用无人机、传感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等等,在分销、承保、核保及理赔的应用能够一定程度提升绿色保险的获得感及幸福感,值得业内重点关注。
王敏认为,采用新技术必然伴随着系统性变革,任何新的解决办法都必须考虑各个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复杂性,保险公司需要与多方合作共同研究气候风险,积极构建和维系与公共部门机构、企业、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的沟通平台,协作开发为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新能源车险撬动交通减排
全球交通部门超70%的碳排放量来自道路车辆,新能源汽车则是交通减碳重要抓手。据高盛预估,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道路运输总车辆的渗透率到2030年将达到20%,2040年渗透率接近70%。中国已是也将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报告》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变革将在对车险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智能网联汽车、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让保险公司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保险企业,能够建立数字化优势,创新开发具有特色的新能源车险产品和服务,并进行全业务链条的布局。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特点将帮助保险公司建立包括行驶里程、剩余电量SOC、充电行为等多因素在内的保险产品定价模型。核保方面,行驶里程等车辆动态因素将会对车辆的残值评估产生巨大的影响。产品创新方面,通过用户的积极反馈,可以及时改进迭代产品,带来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去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明确将“三电”系统及新能源车电力相关的起火燃烧、电网故障、充电桩等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同时明确了免赔责任。专属条款将有效推动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不过,包括主机厂、保险公司、电池制造商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金融价值链的分工与协同仍待构建及完善,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机制仍待构建,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定价经验仍待积累。
《报告》建议,保险公司、电池生产商、主机厂等价值链主体需共同行动,通过发起行业倡议,或由相关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等多种方式,推进各方在低碳出行的总趋势下携手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