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新知 主木
编辑|山竹
近年来,全球疫情不断、气候多变、能源紧张等问题愈发明显,促使ESG成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减排降碳、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诉求的共识。
所谓的ESG,就是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连在一起。
简单来说就是,在投资做决策的过程中,除了关注财务回报外,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考虑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为企业带来的道德影响,站在企业角度来讲,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关注企业自身对生态坏境、社会公益以及利益相关体造成的影响。
其实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就已经开始在投资选择中开始强调劳工权益、种族及性别平等、商业道德、环境保护等问题;到九十年代以后,部分投资机构开始在决策中考量公司的ESG绩效表现。
目前全球范围内众多机构都已将ESG因素纳入到自身的研究及投资决策体系中,并且全球范围内几乎全部证券交易所及监管机构也相继制定政策规定,要求上市公司自愿自主或者强制性披露ESG相关信息。
而随着ESG的持续火热以及投资者的认知提升,资本市场也逐渐开始做一些大动作。
据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部ESG咨询团队测算,全球市场对社会责任债券的需求在2020年增长了75倍。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全球广义的ESG投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约45万亿美元。
此外,德意志银行也指出,ESG评级已经对一些企业产生了实质性影响,ESG相关债券投资增长已经突破一个临界点,明年或迎来大爆发,成为市场的主流。
但即便这样,对于很多国内投资者来说,ESG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所以在ESG的窗口期,我们务必需要看清它的本质,以及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提防ESG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
01 ESG的作用
虽然目前还未有一套标准的ESG评级指标,但各大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大致相似,而从这些评级标准中也可以窥探出ESG在投资中能够带来的作用。
首先是环境指标E,大致有以下几类:
1、企业在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等方面获得的绿色技术专利数量、新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量、第三方认证等。
2、企业所需要的资源、使用的能源、排放的废物以及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能源和资源效率是否能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持续茁壮成长。
3、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收到环境相关处罚的次数等。
根据A股市场的经验,类似上诉2、3条的带有负面性的环境指标对个股的影响最大,会直接冲击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并且频繁的环保监管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阶段性停产,对企业业绩造成直接影响。
所以ESG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投资者在(投资)行业上做出选择。
例如同是发电相关的企业,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的企业在ESG评级中的环境分数可能要比煤电要高。
道理很简单,煤炭、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等高污染行业,一旦因为环境监管政策造成停工停产,投资者势必需要承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很多能够得到较高ESG评级的企业,通常不会对气候造成负面影响,也很难会随着市场环境而起落,自然也更不易“爆雷”。
其次是社会责任(S)方面,大概会考察以下几点:
1、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是否和谐,是否稳定。
2、公司发展中的人文元素,例如企业文化是否合规,公司与企业员工、消费者、客户、供应商等关系是否融洽。
3、企业在性别平衡、人权政策、社团、健康安全、管理培训、劳动规范、产品责任、合规性等方面是否正确。
坦白讲,社会责任可以很直接的对企业的稳定性、企业口碑等造成影响,这对于企业业务也直接相关。
例如一家员工平均任职时间10年的公司,就可能会比每年员工离职率超过50%的公司要有更高的效率,更稳定的团队以及更稳定的业绩。
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一家公司在抵御困境能力根源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当然也包括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但疫情的暴发,各大公司意识到了员工、社区以及客户对于公司的重要性,我们也看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一个更为直观的例子是,最近几年很多企业CEO不是因为财务表现辞职,而是因为职业道德,这也导致很多投资者受到“伤害”,所以现在很多公司利益相关者也开始推动公司披露关于“S”的更多信息,而S也能更好的帮助挑选到“有良心”的公司。
再来看公司治理(G)方面,需要衡量的大概有这几点:
1、董事会和公司监督、股东等管理层之间的关系。
2、公司管理层与研究人员是否和谐,是否能够激励其发挥最大生产力。
3、管理层是否有创新的态度,是否有进取的意识和决心。
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的治理直接决定了公司的财务情况、发展潜力以及“暴雷”几率。
一家架构明晰、管理层定期与投资者保持高效愉快沟通的公司,就可能比那些长年内斗、时不时上头条的公司要更有投资价值。
而管理层对创新对研发效率的态度,更是会在公司发展遇到瓶颈时,驱动企业不断创新,而不是停滞甚至退步。
用ESG理念进行投资,首先是可以从产业政策、负面事件、违法违规、行业性质等方面进行评估,排除有负面影响的企业;其次可以将不顾及员工、供应商、客户、股东等相关利益体的企业进行剔除;最后可以考量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成长潜力以及管理层是否具备长远远光的能力。
对投资者而言,ESG投资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鉴别好公司,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对企业而言,ESG信息的披露也有助于公司自身关注企业形象,关注社会民生,关注生态环境,以致于能够创作可持续的收益。所以ESG追求的更多是一种可持续的投资回报,而非眼下利益。
那么,对于哪些ESG评分较高的公司是不是就代表可以“闭眼躺赚”了呢?显然不是,尤其是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因为ESG在国内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所以国内投资者应当关注到ESG存在的风险。
02 ESG的“水土不服”
ESG在国内存在的问题其实还是比较突出,大概需要提防以下几点:
1、国内资本市场对ESG理念的认知、重视程度
ESG在国内最大的难点,或者说所有难点的根源其实就是市场对ESG的认知问题。过去,部分企业因为一些问题(成本、效益等)对ESG接受度不高,虽然最近几年A股ESG信息披露在逐步加强,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重视,但整体来看还并不理想。
根据Wind统计,2020年,A股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不足20%,ESG报告披露率更是仅有5%左右,ESG整体披露水平不高(全球企业比例在30%以上)。
评级方面更是“惨不忍睹”。MSCI ESG评级结果从优到劣分为AAA、AA、A、BBB、BB、B、CCC七个等级。根据报告,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主要集中在CCC到B级两级,在最高的AA和AAA两级均只有个位数的企业;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主要集中在B到BBB级,在最高的AA和AAA两级有10%企业。可见A股ESG评级结果整体落后于新兴市场指数评级1-2个等级。
评级不高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股价下跌,股民愤怒。在近期茅台被下调ESG至最低评级后,引起来了外资抛售热潮,导致茅台股价在那一段时间持续下跌,甚至国内投资者也开始抱怨。
而造成评级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产业链上的差异以及ESG意识的不足。由于我国很多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存在较多跨行业或是变动行业经营。MSCI ESG评级是行业内比较的结果,如果想要一个较高评级,就需要做出更多改变,招纳更多相关的专业人才,付出更多成本,所以这类情况会对企业接受ESG评级带来更多挑战。
不过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对ESG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强,ESG管治政策也呈与全球标准接轨趋势,所以作为投资者,是时候将ESG作为挑选公司(股票)时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了。
2、国外既有的ESG评级体系,在国内适用吗?
坦白讲,目前海外ESG市场及评估体系已经成熟,而国内则处于起步阶段,MSCI的ESG评级所采用的是全球指标,但国内企业大多要不然是没做数据披露,要不然是没有设置专业的ESG人员,不清楚这些评级标准及评判维度等,所以很多企业披露的ESG信息没有击中全球标准要点,导致评级过低。
此外,现在ESG评级机构也比较繁杂,大多数国际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考虑不足,不同机构对同一家公司同一个行业的评判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还有就是国内外语言体系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MSCI在环境方面讲的是气候变化,而国内提得较多的为超低排放,MSCI更关心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战略动作如何融入业务,而国内的上市公司更关注企业的外部行为,如做慈善公益等。
还有就说本土的评价体系还要兼顾ESG风险管理因素与机遇因素,关注企业在改善风险方面的投入和效果。例如,从事石油业务的公司虽然在环境方面具有较高风险,但一些有能力的公司会在生产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这样仍能在行业中形成竞争优势。
所以,在符合中国实际的ESG评价方法、评判标准还未落地之前,作为投资者还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风险,最好能够提炼出一套适合自己的ESG评判标准,这样或许能够将利益更大化。
3、报告不透明,评级不规范
评价指标的详细程度和颗粒度是由各个评价主体的ESG研究能力决定,而与评级直接相关的ESG资料,追根溯源后几乎都来自于企业。
MSCI ESG评级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从流程上来说,一次完整的ESG评级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和评级、征询上市公司反馈的环节。每家企业至少每年会被全面审核一次,对每个行业的复核一般每季度会进行一次。
但在中国,股票欺诈,不合规或不道德的行为仍然很普遍,低透明度和信息不对称也一直是中国股市的常见问题。
最近几年虽然企业自我公开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一直受到严格审查。但同时,各大机构也希望收集和分析非结构化在线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公司风险并及时获得风险警报。
这些信息包括企业发布的包含ESG信息的专项报告(如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企业价值报告)、企业官网、官方自媒体、政府部门与NGO的数据库、媒体检索等,不过大部分评级机构在搜集并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会与企业沟通,进行信息确认与补充,但需要注意这些企业自愿披露信息约占MSCI ESG评级的1/3。
不得不承认,ESG报告的信息披露能较大程度影响公司的ESG评级结果。只是不同上市公司对于ESG体系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的差异较大,并且如上述所讲,高质量、高水平的ESG信息披露、评级的高额成本和复杂体系,一些上市公司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显得很难为情,甚至有些企业只是走过场。
不过好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国际工商理事会(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uncil)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正就标准化ESG报告而努力,所以,我们应该会在近期内看到企业披露信息的步伐加快。
总之,ESG投资理念正在不断传播,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对上市公司而言,更好的ESG表现和更高的ESG评级不仅意味着在长期可能带来更好的经济回报,同时也将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和更多资本的注入。对于投资者来说,ESG指标可以帮助其筛选出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但在我国ESG还处于“野蛮生长”的当下,作为投资者更应该擦亮眼睛,看清真伪,避免被ESG“割了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