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涨价热潮下,醋企在求生

食醋涨价,真的利好醋企吗?

文|互联网风云榜

自四季度以来,调味品掀起了一轮涨价潮。

作为食醋行业的龙头和唯一A股上市醋企的恒顺醋业也随即宣布涨价,拟对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上涨幅度从5%-15%不等。

不久后,恒顺醋业又再发募资扩产公告,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亿股股票,预计募资金额不超过20亿元。

涨价和募资扩产都有力地刺激了恒顺醋业的股票市场,不过短暂刺激后,其股价继续回落。看来恒顺醋业作为食醋行业头部企业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过,尤其是三季度业绩的大幅下滑。

除了恒顺醋业,其他食醋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像紫林醋业多次谋求上市未果,业绩表现也有些扎眼。而且恒顺醋业和紫林醋业还是食醋行业的头部企业,其市场表现还如此不佳,可想其余醋企日子之难。食醋涨价,真的利好醋企吗?

涨价加募资,恒顺醋业的救心丸?

作为A股市场仅有的食醋企业,恒顺醋业某种程度上也是食醋行业的门面。只不过,恒顺醋业的表现也很难匹配到这个称号,业绩和市场表现着实让人起疑。

财报显示,恒顺醋业前三季度的营收为13.59亿元,同比下滑6.37%;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同比下滑41.73%;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45.33%至1.129亿元。

尤其是第三季度的业绩下滑更为严重,营收同比下降34.23%,环比下降37.4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1.15%,环比下降85.16%。无论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还是与今年的环期水平对比,恒顺醋业的业绩下滑确实严重,尤其是在酱油企业业绩上升的衬托下。

恒顺醋业业绩波动如此之大,也难怪财报一出,投资者们立即给予了一个近跌停板的警告。

而恒顺醋业业绩大幅下降也离不开各种费用的支出,尤其是销售费用的支出。财报显示,三季度的销售费用率达到23.51%,同比增加11.76%;前三季度销售费用支出为2.2亿元,同比增长11.11%。

截止到三季度末,恒顺醋业账上的货币资金已经减少至1.42亿元,环比下降了68%。为了解决当前业绩下滑的难题,恒顺醋业先涨价后募资,但是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先说提价,恒顺醋业曾经通过产品涨价提升业绩,但是只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效果,也就是说涨价的正向作用背后也夹杂着相当大的风险。对此恒顺醋业在调价公告中,也表示产品调价并不能保证企业利润实现增长。

再者涨价的效果一般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有所呈现,证券机构也认为恒顺醋业的涨价效果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看到。即使是此次涨价会好于往期表现,恒顺醋业短期内也很难看到涨价效果。

而募资则是为了扩大产能,除了本身的产能利用受限外,也是为了积极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据恒顺醋业募资公告显示,募资金额将会用于食醋、料酒、调味品等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八项内容。虽然募资金额比较大,但产能扩建仍需要时间,短期内仍难看到募资扩产所带来的业绩影响。

与调整价格一样,恒顺醋业募资扩产也是较长时间内才能看到业绩的增长效果。而恒顺醋业在去年的财报中披露了2021年的业绩经营目标,希望主营调味品营收同比增长13%到21.91亿元,扣非净利润达到3.22亿元,同比增长13%。

从目前经营的效果来看,恒顺醋业的营收目标缺额还差37.97%,扣非净利润缺额还差64.91%才能完成。即便如此,恒顺醋业仍选择这样的解决方案,不知道是想短期内看到业绩增长效果呢,还是想完成今年的经营目标,亦或是另有所想,就不得而知了。

挣扎上市的紫林醋业

如果说恒顺醋业是限于业绩的不如意,那么紫林醋业不仅是业绩不如意,上市也走得异常艰难。

尤其是在紫林醋业所在的山西地区,作为食醋生产和消费大省,仍未跑出一家上市醋企所带来的压力,也使得上市成为紫林醋业的一大心病。今年9月份,证监会披露了紫林醋业新的招股书,这已经是其第四次向上市发起冲击。

然而截止到目前,紫林醋业上市并没有新的进展。很可能紫林醋业几次三番的上市失败,也给此次上市带来新的变数,毕竟讲好资本故事也需要好的业绩作为铺垫。

招股书显示,紫林醋业的营收主要来源是食醋系列产品,其营收占比超过九成。紫林醋业在过去三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5.06亿元、5.47亿元、6.2亿元、2.97亿元;净利润分别是0.80亿元、1.04亿元、1.01亿元和0.41亿元。紫林醋业的营收虽有所增长,但是净利润表现确实有些差强人意。

而恒顺醋业在过去三年的营收分别是为17.04亿元、18.32亿元和20.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3.07亿元、3.25亿元。对比两家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来看,紫林醋业与恒顺醋业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即便是业绩差距明显,紫林醋业的市场占有率仍排第二,仅次于恒顺醋业,好好讲好资本故事,也是有上市的机会。

但紫林醋业三次上市失败,问题显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媒体报道,紫林醋业2016年和2017年递交的招股书出现了数据“打架”的情况。比如,两次的招股书关于同期经销商销售收入数据不一致, 2015年的销售收入由32035.18万元变更为31936.59万元,其比重也从97.01%变更为96.71%。

紫林醋业招股书数据出现如此的失误,显然离不开自身出现了问题的缘故。不单单如此,招股书中关于收入信息等相关的描述和解释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和失误,紫林醋业上市被终止,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在过去三年及2021年上半年里,紫林醋业的原醋产能利用率分别是99.67%、87.44%、82.88%和80.19%。即便紫林醋业对此有所解释,但是产能利用率的下滑着实难令市场满意。据紫林醋业前三季度预测,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下滑2.36%、29.57%、32.84%。在业绩承压下,紫林醋业如此表现,即便是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也难取得投资者的欢迎。

更何况紫林醋业能否成功上市,依然是个未知数。再者紫林醋业本身就是以低价取得市场份额的,在业绩和上市的双重承压下,涨价对于紫林醋业的影响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醋业新旧问题的桎梏

相比着恒顺醋业和紫林醋业对于业绩的担忧,竞争者们正在积极地抢占市场。作为调味品龙头的海天味业在2017年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借此进军食醋行业,第二年便做到了行业前五,2020年的市场份额已经仅次恒顺醋业和紫林陈醋。

千和味业、李锦记、益海嘉里等企业也在食醋行业布局,比如,千和味业和益海嘉里均有收购食醋企业。这些跨行企业们凭借着自身行业的优势,经营的食醋产品都有着不错的市场反应,尤其是打造调味品品类的集合和拓展,有效地扩大了自身经营增长空间。这些竞争者们强有力的闯入,对于以食醋为主的恒顺醋业们很难算是好消息。

随着新玩家的加入,传统的食醋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加上食醋本身门槛低的特点,又使得醋企们很难凭借过硬的技术优势进行壁垒保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竞争者们扩大市场份额,不断缩短与自身的差距。

数据显示,全国食醋生产企业有6000多家,但是作坊式小企业就占据了70%,尤其是食醋行业的CR5还不到15%。相比酱油企业,品牌醋企的市场表现着实让人忧心,尤其是在食醋整体价格相比酱油偏低下。

涨价对于大的醋企可能还算是办法,但对于小作坊式企业却显得力有不逮,毕竟贸然涨价的后果很可能是被市场抛弃。

假若涨价如果不能解决醋企业绩增长问题,不能加深醋企的护城河,意义又在哪里?更何况食醋行业本身的局限就不小。

首先是食醋的使用量有限。在家庭烹饪以及和餐厅使用量上,食醋的使用量相比酱油仍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应用场景,还是本身对于菜肴风味的叠加,酱油的需求远大于食醋,何况不同人群对于醋的接受度,相比酱油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其次则是食醋本身有着很强的区域性。比如,山西地区食醋品牌紫林与水塔、宁化府等品牌在口感上就有区别,不同的消费者自然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那一款产品。像恒顺醋业主营区域是华东地区,紫林醋业更集中在华北地区。

食醋的整体推广也就更加局限,食醋自身口感口味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同一种食醋,不同的人选择并不一样。人们对于食醋不同口味的要求,实质上是人们口味的不一致,也就导致了同一种食醋的市场接受度会随不同口味的人产生巨大的差异。

相对于酱油从本质上分类,只有生抽和老抽的区别,而食醋因为酿造材料的不一致就可以分为陈醋、香醋、米醋等,不同的饮食需求自然对于食醋品类的选择不一致,醋企的市场影响力自然难以得到扩大。

对于一些食醋企业们来说,涨价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倘若涨价解决不了食醋消费需求整体的增加,食醋涨价对于醋企来讲很可能意义不大。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恒顺醋业一夜回到7年前
醋都之争,是谁胆敢打翻山西人的“醋坛子”?
继续剥离非调味品资产,恒顺醋业1137万元出售恒顺米业72%股权
恒顺醋业打翻了醋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