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影响逐步消化,飞利信布局“元宇宙”如何落地?

随着业务的进展,公司会逐步考虑加大元宇宙行业的布局。

文|投资者网 侯书青

2021年11月3日,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利信”,300287.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某些业务涉及到元宇宙,但占比不大,随着业务的进展,公司会逐步考虑加大元宇宙行业的布局。随后公司又于11月10日称其大数据可视化、边缘计算等业务涉及到元宇宙。

消息一出,公司股价连续上涨,11月17日收于5.42元/股,自11月3日上涨了34%。

飞利信对自身的定位是政府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化支持。如今,公司称会考虑逐步加大元宇宙的相关布局,但远程会议本身与元宇宙或存在矛盾。

沾上“元宇宙”概念

在A股,元宇宙概念已经掀起了几次热潮,就在11月5日,深交所发布监管动态称,共对40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涉及盘中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异常交易情形。其中,深交所对元宇宙概念股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300052.SZ)重点监控,并对12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进行核查,向证监会上报一起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

此前,中信证券在研报中给出风险提示,元宇宙目前仅停留于早期概念阶段,初期产品往往面临着较大的争议,商业化效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也面临着政策与监管前景的不确定性。同时,AI、图形引擎、高速无线通信等技术的更迭也可能影响元宇宙的发展。

不过,不少互联网巨头已然将船行的目标指向元宇宙。比如,为了表明押注元宇宙的决心,扎克伯格不惜将Facebook改名为Meta。

在国内,飞利信也表示公司的某些业务涉及到元宇宙。不过,元宇宙概念大多与主营游戏、VR等业务的公司有关,该两个业务也是目前公认的元宇宙最有可能落地的领域,但从飞利信公司官网披露的信息看,目前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与游戏、VR、通信等行业并无相干。那么问题来了,公司所称的涉及元宇宙的“某些业务”,到底在何处?

根据官网,飞利信的主要产品分为会议产品、软件产品、LED产品、物联网产品四大类,另外还有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服务。其中,会议产品主要包含会议所用的话筒、主机、签到设备、同声传译设备等。软件产品主要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资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此外,LED产品包括几款智慧黑板,物联网产品则是各类电子票箱。

(数据来源:飞利信2021年中报)

而纵观飞利信的产品序列,只有一个名为“PX/NS-02PV / 04PV智能会议管理软件”沾上“元宇宙”概念。至于公司所说的大数据可视化以及边缘计算业务,因飞利信不同于掌握着天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公司,仅凭上述两个业务,能否说明飞利信迈进了元宇宙呢?这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根据定义,在元宇宙世界里,用户戴上耳机和目镜,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接入一个由计算机模拟且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因此会议被认为是一种形式。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用户真的需要用自己本人的脸加入一场开在元宇宙中的远程会议吗?如果需要,一个用会议APP就能完成的操作,为何还需要接入元宇宙?

商誉减值拖累业绩

根据2021年三季报,飞利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72.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增长152.57%。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4.42亿元,同比增长1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增长132.54%。

不过,飞利信同比大幅增长的业绩是建立在2020年业绩下滑的基础上。Wind数据显示,其2017年全年营收为22.2亿元,2018年至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4.2亿元、14.7亿元。2020年,飞利信营收9.7亿元,为2015年以来最低。

飞利信2014年至2021年三季度业绩利润表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Wind)

之所以2018年之后业绩下滑,是因为飞利信计提了大量资产减值,尤其是2020年和2018年。而减值的原因,与飞利信早年的几笔收购有关。

2014年12月,飞利信以现金和发行股份的方式以8.4亿元收购天云动力与东蓝数码,其中天云动力作价6亿元,东蓝数码作价2.4亿元,由此产生的商誉为4.34亿元。

2015年9月,飞利信以3.2亿元现金方式收购互联天下80%的股权,后续以1000万元作为交易对价购买余下20%股权。当年12月,又收购欧飞凌通讯、精图信息、杰东系统3家公司。4笔收购共支付现金与股份25.65亿元,由此产生的商誉高达19.66亿元。

通过此次收购,飞利信填补了自身在软件研发、信息安全、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从硬件设备制造(上游)、软件开发(中游)到服务商(下游)的产业链全覆盖。

2014年和2015年的收购,飞利信花费34亿元,并产生了24亿元的商誉。之后的业绩承诺期内,除东蓝数码外,其余公司均完成了业绩承诺。不过,承诺期结束后,除了天云动力,其余收购标的的业绩开始“变脸”。

飞利信2015-2017年各标的业绩完成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因此,2018年飞利信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5.51亿元。2020年,飞利信再次计提商誉减值损失7.4亿元。这两次巨额计提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并向公司发出询问函。

对此,飞利信给出的回复是:“原股东关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继离职,公司虽然组建了新管理团队,但受行业竞争激烈、业务结算周期长、大客户流失等多方面影响,业绩下滑明显,因此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两次巨额计提,导致飞利信流失了上市以来的大部分利润,截至今年9月30日,飞利信的商誉账面价值已减少至0.7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收购精图、杰东、欧飞凌三家公司,飞利信在2015年进行了一笔定增,之后引发纠纷。飞利信董事长杨振华称在协议签署时,与出资方平安信托签署了兜底协议,但没有律师等第三方在场。

根据协议,双方只约定了“兜底”,并未对收益部分作出约定。之后双方对簿公堂,争议的焦点集中在签订的“抽屉协议”是否具备法律效益。

根据最高法院2020年的判决,杨振华等相关方需要承担的赔付总额超过10亿元,公告称,飞利信方面不服判决,案件已申请再审。可以说,当年的大举收购到如今已经成为公司身上的“包袱”。

飞利信2017-2021应收账款周转情况 

除此之外,2020年飞利信的坏账损失占毛利润的比重达到180%左右的水平。自2017年,飞利信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一直较为低迷。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持续火热,或许飞利信也想要在这场狂欢中寻得自己的新方向,但自身业务结构与元宇宙概念本身有多大关联,市场看法还存在不少分歧。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元宇宙
相关阅读
减掉K12、抛掉油墨,靠借款经营的科德教育打响职教“赤膊战”?
再探日日顺:收购致巨额商誉减值、曾签对赌协议、轻资产模式存缺陷
三盛教育回复问询函:业务发展受疫情较大影响,计提商誉减值6亿元
美吉姆收年报问询函,要求其披露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合理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