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因垄断被罚,为何公牛被罚3%而不是4%?

公牛集团因涉嫌垄断,被罚款2020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3%共计2.95亿元。这家占据国内插座行业超过60%市场份额的行业巨头,也成为了2021年除阿里巴巴之外,绝对处罚金额第二大的企业。

文|第一观察

反垄断再下一城。这次,轮到的是公牛集团。

9月27日,公牛集团因涉嫌垄断,被罚款2020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3%共计2.95亿元。这家占据国内插座行业超过60%市场份额的行业巨头,也成为了2021年除阿里巴巴之外,绝对处罚金额第二大的企业。

从年初阿里巴巴被反垄断调查并处罚后,各行业各区域的垄断行为调查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

整理今年以来的反垄断调查案例可发现,在公牛集团之前,江苏扬子江药业和上海食派士商贸公司也紧随阿里遭到反垄断调查并受到处罚,显示出了各领域反垄断行为在持续深化。

从处罚比例上看,目前,这些非互联网行业的“小巨头”均被处以年营收3%的处罚,在4%的处罚档位上,现在仍然是阿里巴巴一家互联网企业。

三家实体企业遭罚3%,均低于阿里的4%

公告显示,公牛违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的规定,构成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行为。

达成市场绝对优势地位的品牌商对经销商进行二选一,对商品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一直是行业内的“惯例”。这种行为尽管有效保护了品牌商,但从商品流通的整体来看,其实是增加了社会零售成本。因此,公牛尽管一直相对低调,但在国产插座的市场上,公牛又的确是隐形的“霸主”。

正因此,公牛被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处公司2020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3%的罚款,共计2.95亿元。

数据显示,公牛2018年-2020年公司转换器产品、墙壁开关插座产品在天猫市场线上销售排名均为第一。2018年,公牛集团转换器产品在天猫市场线上销售市场占比超六成。

与公牛类似,还有其他一些在细分行业或细分区域达成绝对优势地位的企业也受到了处罚。例如,早在2019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扬子江药业实施垄断协议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处以其2018年营收254.67亿元3%的罚款,计7.64亿元,这是市场最大单一药企反垄断罚款。

2021年4月12日,上海食派士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因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出行政处罚,处以其2018年销售额3%的罚款,合计116.86万元。这也是紧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开出年营收4%的大额罚单后,另一家因“二选一”被罚的企业。

这三家被处以3%罚款的企业,都是细分领域的小巨头,在市场规模上与阿里巴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罚款比例上,阿里巴巴受到了4%的处罚,这也是2021年目前为止最高罚款比例。

3%已成为反垄断处罚平均线

公牛集团被罚款,多少出乎公众意料。但实际上,公牛集团的被处罚,是反垄断持续推进的既定步骤。

“反垄断不是目的,而是要在市场各个领域形成规范发展的新格局”,一位接近有关部门的智库人士表示,“公牛、食派士这些企业在宏观视角下或许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巨头,但在细分的领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在集中度高的行业局部进行反垄断,更有助于市场整体上向规范健康的发展迭代”。

此外,3%的罚款标准也是一个相对审慎的标准。年收入3%,对于占有垄断地位的企业来说,属于“减少了利润”但“不会影响主体业务”,是以处罚的手段达到警诫教育的意义。

公牛集团表示,上述处罚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 3.23%,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12.74%。今年截止目前,监管开出的反垄断罚款中,最大一笔仍来自阿里,罚款金额为182亿,为其2019年营收的4%,高于市场其他处罚案例。

去年四季度,阿里仅利润就有近700多亿,罚款对拥有极强现金流的阿里来说,实质影响不大,但却是反垄断历程上的标杆性案例。“考虑到阿里巴巴的市场规模及其对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4%是一个相对较为严厉的处罚,从多家企业情况来看,3%应该是一个处罚的平均线”,上述人士表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5万亿到1.6万亿,内忧外患的阿里巴巴还能看好吗?
对标拼多多失败,腾讯的社交电商产品小鹅拼拼失败在哪儿?
反垄断剑指电商,这家老牌零售平台却逆势进化
“互联网反垄断指南”剖析:仅电商平台需要反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