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担心的互联网“地产生意”,可能是区域竞争的一盘大棋

可以说,在未来发展中,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落户当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

几天前,蓝厂VIVO在东莞16.34亿元拿地,建设人才房。这已是科技企业为了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的常规操作。此前格力、小米等企业已作出表率,通过“住房”选人用人留人,VIVO这次也大手笔建人才房,建人才房或成科技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除建设人才住房外,近年来,在各城土地招拍挂以及收并购案例中,参与者除常规房地产企业之外,互联网公司及科技企业也高频现身,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创业成功后的迅猛发展,令公司规模与整体实力大幅上升的同时,传统的写字楼租赁已无法满足其办公、运营或扩张需求。部分企业选择购置土地,建设总部或产业园,控制运营成本,增加资本收益。

对城市发展而言,在面对经济形势所带来的压力与机遇之下,以高科技及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能够改善、提升和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税收及就业率。因此,这类企业成为了地方政府招商和引进的重要目标。

一拍即合的需求,令科技企业成为各大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二者形成合力,或将未来发展中实现共赢。

热衷一线新一线城市

工业与商办地块为主

去年11月,美团大众点评以底价65.41亿元获取了杨浦区定海社区N090603单元M4-01、M5-01、N1-01、N2-01地块,楼面单价每平方米22350元,这也是自美团成立以来,较为少有的大手笔投资。

事实上,除美团以外,阿里巴巴、京东、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及科技企业在近几年的土地市场中均有积极表现。

以华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20年,华为于广东东莞拿地共约35宗。

其中,教育科研用地11宗;工业用地8宗;商服用地14宗;仓储用地1宗;普通商品住房用地1宗。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通过招拍挂方式,华为于东莞松山湖拿地10宗,合计高达7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24.8万平方米,平均楼面价仅每平方米452元。10宗地块中,科研用地占到了5宗,这意味着未来两至三年,或将新增上万科技及互联网人才进驻松山湖办公。

不仅仅是华为,据克而瑞研究院数据显示,从企业来看,近两年拿地额最多的科技企业为腾讯,涉及资金91.2亿元。其中,2019年11月,腾讯科技以85.2亿元的价格竞得深圳A002-0076工业用地。此外,近两年,京东的拿地投资额达到了82亿元,美团、字节跳动拿地额亦均超60亿元。

科技企业热衷“插足”房地产,究其原因,一方面,头部互联网公司资金实力雄厚,自用办公需求强烈,拿地可用于搭建总部或产业园基地,以及解决员工住宿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分散投资,商办类的资产可以用来抵押融资。

“自带”定向出让利好

不真正涉及房地产开发

“高科技与互联网公司虽然拿地规模呈增加趋势,但大部分拿地用途仍是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主,并非是想要真正进入到房地产开发领域。”一位业内人士称。

美团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在上海拿下地块后也曾表示,该地块将用于建设新上海总部基地,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司业务快速深度落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沪创新创业。

有声音认为,美团此次购地,定向出让意味浓厚。

事实上,作为地方政府重点招商对象,科技企业的到来除了能够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为城市提供部分基础配套建设,更能为当地带来人才、税收、就业和消费,进而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同时,政府也给予企业相对优惠的土地出让条件,吸引其来此拿地建房自持物业,二者互补效应凸显。

因此,类似的土地“出让”,美团并非个例。

去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了,总部经济发展合作签约仪式,小米集团预计将在深圳投资77.6亿元。同年10月,小米便以底价5.31亿元拿下后海总部基地一宗商业用地T107-0092。

据了解,这地块挂牌时的要求准入行业为A0610智能手机、移动电视等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

“为了引入‘龙头’互联网企业在当地落地,很多地方政府会从投资、税收、就业、土地供应等方面进行综合性优惠与支持。”上述业内人士称,对该类企业进行土地出让时往往也会量身定制出让条件,地价上也会进行适当力度的优惠和减免。

在环业投资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在创业成功以后往往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企业规模常常指数形式进行扩张。无论是在GDP,还是就业和税收的贡献等方面的影响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另外对于改善、提升和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都具有较强的“鲶鱼效应”和催化剂效应,因此,这些企业成为了地方政府招商和引进的重要目标。

承接建设及招商

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际上,科技企业获得大量融资或者上市以后,资金相对宽松,叠加业务扩展和人员增长速度加快,自用办公场地需求就随之增强。企业在现金流允许的情况下购置自用物业或者买地自建物业,除了方便自用以外,无论从提升企业形象、内部管理效率,或是获取资产增值收益等方面均享有利好,同时,这些科技企业的落户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10月,江苏东茂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为京东、平安不动产及中南)以底价42.76亿元的价格获取了苏州相城区苏地2020-WG-65号地块。

事实上,早在2017年9月,京东集团便与苏州相城区政府签约。此次拿地,便是为了配合协议内的京东智谷项目。根据协议,京东要在苏州相城投资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云计算+大数据”的智慧小镇。

作为主角的京东,则需负责后期的产业新城运营。

据了解,苏州政府要求京东智谷项的后期运营上5年内总缴税不低于10亿元;此外京东还要引入200家企业,其中全球总部1家,全国总部5家,长三角区域总部20家;项目运营后的5年内需引进不低于3000人,其中博士学历不低于30人,硕士学历不低于300人,本科学历不少于2670人。

类似案例有很多,从政府政府层面而言,“筑巢引凤”,互联网大厂“聚群效应”,势必引来产业和人口集聚,产业和人口的涌入也使得周边基础设施配套获得更多的资源导入。

多维生态共荣共生

促进产城人融合

杭州和阿里巴巴是非常典型的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关系。阿里巴巴在杭州深耕的20年里,杭州的GDP从1225亿涨到了16106亿元,翻了10多倍。其次,阿里巴巴对人口的带动力也是十分巨大的。2019年,杭州以55.4万的人口增量,力压2018年的冠军深圳市,增量排名第1,成为国内第16座人口过千万的城市。

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平台,阿里旗下的电子商务和金融产业,衍生了直播、物流、数据贴标等多个热门的行业工作岗位,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及其下属子公司和三方服务商、物流公司等为杭州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纳税额超过2000亿,无论从城市发展,还是民生经济的角度来看,阿里对杭州的影响都可以说是深远的。

除了阿里与杭州,华为对东莞的发展影响也不可小觑。华为终端总部在东莞松山湖基地斥资100亿,拿下了1900亩地建造了一座“华为欧洲小镇”,并从2018年开始搬迁,目前已经有4万员工在此生活工作。

东莞本地的工厂制造业发达,对于华为的手机电子产品来说,东莞很多经验丰富的劳动人员;其次相对于寸土寸金的深圳,华为搬到东莞可以节省不少费用,从而转向研发。华为落户东莞后,立刻成为了东莞营收第一的企业,直接带动了软通、易宝软件、华微软件、中软国际等软件业巨头的聚集。

可以说,在未来发展中,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落户当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生活配套的进一步升级完善,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涌入,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阅读
1000亿挥别京东,腾讯投资版图求变
你还抢购华为吗?
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最数智化的产业思维,打造最懂产业的云
雷军、余承东,老对手决战汽车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