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股东减持1%,“白马股”中国平安长期价值依旧

近日,一则不寻常的股东减持公告牵动着中国平安投资者的关注。

6月17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卜蜂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其通过下属子公司以股本衍生工具交付股份的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H股约1.83亿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达到1%。

对于此次减持,有接近卜蜂集团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早在2017年卜蜂集团就开始陆续减持,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自身发展进行资金回笼。本次减持也属于自身财务安排需要,数量仅为1%,长期依然看好平安的发展。此次减持以后,卜蜂集团仍然持有中国平安H股12.53亿股,持股比例为6.85%。

资料显示,卜蜂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一家泰国公司,正大集团则为其中国境内的全资子公司。官网显示,正大集团的业务以农牧食品、批发零售、电信电视三大板块为核心,还涉足金融、地产、制药、机械加工等多个行业。早在2012年,正大集团斥724亿巨资获得中国平安的15.57%股份,并在始终重仓中国平安,成为十年以来,见证中国平安成长的的重要股东。

误伤“白马”, 宜将风物放眼量

作为正大集团重仓,不仅是因为过去近十年以来,平安集团作为中国保险行业的“白马股”,放眼整个A股来看,也成为重要的优质标的之一。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险行业也同样需要向高质量增长换挡。

保险行业数据统计显示,今年5月,上市险企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长压力延续。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认为,核心原因依然是粗放式发展的代理人渠道难以满足认知日益提升的客户需求,特别是,在新单方面,保险行业普遍面临供需错配影响下出现代理人培训不足、展业难度大、考核脱退严重等问题。

但多位非银行业分析师也表示,从长期来看,保险板块核心价值不变,龙头险企长期价值稳定。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中信证券非银分析师童成墩便表示,在保险行业需求端,金融监管层已经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监管,资管新规对金融产品监管,保险作为唯一合法表内资金池将具有独一的稀缺性,以及互联网保险公司受到新规限制比价、限制费用率等,都将为持牌传统保险公司赢得转型时间,这些因素都会利好居民配置长期保单,提升保险需求。

在供给端,童成墩则指出,中国保险行业头部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完整商业价值链,从流量、投顾、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再到后端理赔和医疗养老服务,都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优势。其中,一些保险公司开始在细分市场、高端养老险市场、综合金融等领域探索布局,如依靠保险资金优势,寻找并购流量和服务资源的机会。因此,依靠保险解决方案,寻找产业链对接等新商业模式将会引领下一轮行业增长。

童成墩表示,2018-2021年是行业调整期,虽然短期看,各种监管政策对上市保险板块股价增长造成压力,但保险行业具有长期成长性,属于“误伤”。

从完整的商业保险价值链闭环来看,应该包括前端流量、保险投顾教育、跨生命周期的保险风险管理、跨经济周期的投资风险管理和后端理赔及医疗养老服务。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在投顾价值、保险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三大核心价值环节中仍然葆有核心优势,当下需要弥补的是前端流量和后端服务的不足。而面对新时期的保险需求端和供给端“新逻辑”,中国平安很早便有所布局,以运营数字化、品牌年轻化增强流量获取能力,同时以系统性的医疗生态打造补齐后端服务。

在供给端,平安主动改革,捕获前端流量。平安集团通过多波次的线上造节活动吸引年轻客群,平安人寿通过王一博代言引流,打造全新品牌形象,吸引粉丝群体;在数字化经营方面,则通过寿险“数字+”改革,推出多种数字化获客工具,提升精准销售效率。

数据显示,2020年,平安人寿通过“金管家”APP平台推进新型线上保险客户经营方式,全年用户线上互动频次近12亿次,而通过AskBob进行的线上展业,拜访客户的数量也超过了380万人次。

在后端服务端,平安提出“有温度的金融”,通过“重疾先赔”“智能预赔”等服务,全流程线上化操作,赔付极速到账,为客户不断寻找理赔的理由。此外平安通过自建医疗生态圈为保险客户提供增值医疗服务,今年推出“臻享run”系列产品,意在打造“保险+大健康”全新模式。

同时,面对今年七普数据显示的社会老龄化加速问题,平安也快步入局,推出臻颐年项目,积极布局康养产业,并与自身已经相当齐全的医疗生态形成协同。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平安的高端康养社区意在抓住超高净值客群,通过超高频的养老服务,提升客户粘性,也将进一步为寿险业务带来新业务价值。

医疗与综合金融,是平安长线持有的真正底气。

再筑“护城河”,医疗生态正成型

在乘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东风之外,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大手笔对新方正集团的投资成为保险投资领域的重磅事件。

在交易公告近两个月后,再来回顾这笔重磅交易,虽在不少人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在国内市场,中国平安不仅是兼具实力与能力承接的参与者,更可以借助重组实现资源互补,平安集团意在方正庞大的医疗资源版图与自身现有的健康体系互补融合,以弥补此前医疗生态中缺少的线下一环。

据记者了解,此次交易中,核心资产包括了北大医疗集团旗下的多家综合医院,主要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北大医疗淄博医院等十多个大型医疗体,是完善平安线下实体医院布局的重要资产。

在未来,平安将整合这些线下医院,一方面,通过专业线上诊疗和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实现医疗服务的供给端升级,另一方面,线下医院的医疗数据也将在脱敏后,反哺至科研和保险产品设计,同时更好地为保险产品控费,医疗板块将协同保险主业,发挥长期价值。

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平安来说,此次收购对于“大医疗健康”战略领域意义非凡,"先知、先觉、先行"的平安已经开始加速对标美国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联合健康公司。

在成熟的美国保险市场,由于联合健康公司打通了健康险与医疗管理服务,在众多保险公司中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特性,成为美股市场十年来的大牛股,凭借十多年来的高增长、高利润,估值远高于传统保险公司。

剖析联合健康集团的商业模式的三个核心关键点包括协同性、信息化以及控费闭环。其中,联合健康旗下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协同作用明显,健康保险业务承担了前端获客作用,健康管理服务业务则承担了后端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前期预防、中期治疗、后期康复全流程服务的作用。联合健康通过自建的医疗网络,提升服务效率,管控医疗费用。

平安集团与联合健康集团对标已经雏形初显。

比如,在联合健康Optum的三大细分板块中,联合健康的United Healthcare业务,主要负责给客户提供各种健康保险,平安集团对标则有产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四大保险子公司提供市场上几乎各类保险产品支持。

联合健康Optum Health业务主要面向联合健康保险板块的团体客户提供健康管理与诊疗服务,而平安集团已经布局了平安好医生,此外,新方正集团旗下的实体医院也将弥补平安集团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短板。

平安集团旗下有定位为技术服务,为医院、健康险、政府等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平安医保科技、新方正集团旗下还有国内首家从事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多个科技业务平台,承载的使命与Optum基本一致。

大手笔的投资也印证着中国平安的判断,国内健康险的发展,整体上必然会走向联合健康的道路,即健康险+医疗管理服务模式,从相对高频的医疗需求切入相对低频的保险需求,从保险服务来改善医疗体验,两大业务相互协同,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闭环。

兼容并蓄,综合金融协同价值彰显

中信童成墩认为,平安在综合金融已有成功模型,银行反哺保险正成为新增长点,特别是私行规模超万亿,为将来反哺保险奠定客户和资产基础。

作为平安集团的另一核心金融资产——平安银行,经过三年转型攻坚之战,迈入新阶段的平安银行基础更实,底气更盛,打法更新,机制更稳。

2020年,对于银行和保险两大行业的协同,中国平安也再次给出了新答案,银行反哺保险成为新增长点:2020年,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涨幅达到了41.54%。银保渠道的再次崛起,除了行业整体环境的推动外,中国平安的金融生态也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2020年平安银行全年营收增幅11.3%,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拨备前利润增幅12.0%,资产规模接近4.5万亿,负债平均成本率2.32%,同比下降32个基点,零售AUM超2.6万亿,增幅32.4%。

平安私人银行成为黑马,过去一年跻身“万亿俱乐部”。 截至一季度末,私行达标客户6.2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1%;私行达标客户AUM规模1233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在私行财富队伍建设上,平安银行打造了一支900余人私人银行家队伍和超过100人的投顾专家队伍,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会以及主要城市的41家私行中心。

这份成绩离不开综合金融的协同。如平安今年推出的高端康养臻颐年项目,就是为私行高净值客户提供了一份养老选择,未来入住康养社区后,这批客户都将享受平安提供的全面财富管理服务。据记者了解,目前这一产品销售数据喜人,也从侧面佐证了客户对于综合金融的认可。

中国平安作为一家经营综合金融生态的大型控股公司,从12年前完成收购深圳发展银行到如今的平安银行、2016年收购汽车之家,2017年收购上海家化,至今已成为在公司治理、多业态经营、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典范。强大的战略整合风险处置能力,经受住了长期考验,充分证明了平安在战略整合方面的实力。

此外,平安广泛的业态布局,使各类被收购公司能快速融入平安体系,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效果,平安都一以贯之,并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帮助并购公司顺利完成整合,实现业绩飞跃。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综合金融与医疗大健康,一个是平安日渐成熟的金融主业,一个是还需长期培育的未来方向,两大支柱合力并进,无疑将支撑起白马保险股的长期价值。

相关阅读
中国平安被低估了吗?
求解居家养老新模式,成为寿险改革的必由之路
居家养老新蓝海,平安拿下首张入场券
透视2021年保险理赔年报:国寿、平安日均赔付超亿元,恶性肿瘤为健康头号“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