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持续走热,“碳中和”目标下房企纷纷加码绿色建筑

近两年,绿色债券不断走热。今年一季度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加逾一倍,达到116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发行规模的一半。

远洋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远洋之帆公益基金会荣誉理事长李明/企业供图

4月22日,远洋在杭州成立了“建筑健康2030联盟”。成立该联盟,远洋希望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绿色、健康、低碳环保且具有韧性的可持续城市建设。

远洋在建筑健康的道路上一直发力。2015年,远洋提出建筑健康理念,2018年正式发布建筑健康体系的1.0版本,形成自身的绿色建筑标准,2020年1月份升级为1.1版。目前,该体系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90多个项目,覆盖面积大概约达到1500万平米。

在内部管理中,远洋设立了明确的绿色建筑目标——到2025年,自持项目百分之百要达到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在4月20日发布的《远洋集团2020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远洋承诺,到2050年成为一家“净零排放”的地产企业。

远洋计划通过绿色金融工具,为绿色建筑认证项目以及提高既有建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资金支持。在4月21日,远洋发行了五年期4亿美元绿色高级无抵押境外美元债券,票面利率3.25%,并获得穆迪Baa3、惠誉BBB-以及中诚信亚太BBBg+的债项评级。

这是远洋集团首次发行境外绿色债券,创下远洋集团同年期美元债最低的发行票面利率。事实上,近两年,绿色债券不断走热。今年一季度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加逾一倍,达到116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发行规模的一半。

就房地产领域而言,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在上半月短短的20天内,包括新力控股、建业地产、当代置业、禹洲集团、正荣地产五家房企就合计发行了17.22亿美元的绿色优先票据。

相比普通债券,绿色债券有一定的利率优势,这主要得益于政策的引导。此前,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于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及其价值链相关企业,碳中和势在必行。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建筑部门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0%,如果以建筑全过程(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运行)来看,以2018年为例,中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标准煤,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1.3%。

不过,所谓绿色债券,是指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进行融资或者再融资的债券工具。也就是说,房企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有一定的用途限制,仅能用于合格的绿色项目,或与之有关现有债务的融资。

政策引导下,房企纷纷加快了绿色领域的拓展,除当代、朗诗等布局较早的企业外,旭辉、正荣等也开始加码。如2019年,旭辉成立了ESG管理委员会及ESG工作小组。2020年7月,旭辉控股首次独立发布ESG年度报告。报告中,旭辉要求旗下所有住宅产品必须至少获得绿色建筑一星设计标识,其中高端项目力求达到绿建二星或三星标准,以及LEED、WELL等国际绿色建筑认证的相关要求。

而目前,正荣地产绝大部分新建项目至少符合一星的绿建标准,已有超过10个二星级以上的绿色建筑项目,认证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正荣地产非执行董事欧国伟也在近期业绩会上表示,预计每年会新增6-10个绿色建筑项目。

然而,克而瑞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要打造绿色建筑仍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具有一定的专业壁垒,并非其他房企在短期内就能够实现。此外将普通建筑提升为绿色建筑,还需要一定增量成本,需综合考量。可以预见的是,绿色债券规模将会继续扩容,同时也将成为政策的指引方向,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无法成为发债主流。

相关阅读
聚焦“两会”|中南集团陈锦石:推动乡村振兴,优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聚焦“两会”|碧桂园杨国强: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
美的集团发行4.5亿美元5年期绿色债券
坚持可持续发展,正荣地产成绿色金融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