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药明生物(02269.HK)发布公告,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一级配售协议,以每股112.00港元的价格配售1.18亿股一级配售股份,募资总额约为132.16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131.21亿港元。
作为国内大分子CDMO龙头,药明生物在过去三年内累计涨幅已经超过600%,市盈率高达345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股。在新年伊始就抛出如此重磅的动作,募资百亿的药明生物意欲何为?
“买买买”进攻全球市场
根据公告,药明生物此次募资主要有两大目标,其一是投入募资所得款项净额40%约5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43.5亿元)用于并购扩张;其二是投入40%约5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43.5亿元)将用于为多个技术平台(包括微生物及哺乳动物细胞平台)建设更多大型生产设施。
一位医药投资人认为,药明生物这次百亿级的募资计划可能是为达成“全球双厂生产”策略目标筹备充足的弹药。此前,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药明生物在原有的‘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Follow-the-Molecule)’战略之上增加了全新的战略方向,即‘全球双厂生产’策略,为此药明生物将在全球建立11个生产设施。”
该投资人表示,2018年药明生物在国内大分子CDMO市占率已经高达75.6%,但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仅3.2%,所以药明生物将眼光转向海外是顺理成章的。
事实上,药明生物的并购扩张已经在全球展开。
2018 年上半年,药明生物一连宣布了 3 项投资建设决定,分别预计在石家庄、新加坡及爱尔兰三地建设生产基地。公告披露信息显示,美国基地将投资 4.7 亿港元,新加坡基地将投资 4.67 亿港元,爱尔兰基地将投资 31 亿港元,石家庄基地 18.8 亿港元,合计投资额将超过 60 亿港元。
2020年初,药明生物收购了拜耳位于德国勒沃库森的一家生物制剂厂 DP7,根据协议,该工厂将由药明生物负责运营,并作为拜耳公司产品科跃奇 ®(Kovaltry,重组抗血友病因子)的辅助生产服务商。
2020年12月,药明生物和德国拜耳宣布达成一项新的收购交易。药明生物将收购拜耳位于德国伍珀塔尔的生物药原液厂,双方计划签订长期转租协议和过渡服务合同,交易总金额约为 1.5 亿欧元。
位于伍珀塔尔的生物药原液厂面积达3万平方米,包括3条1000升灌流和6条2000 升流加生产线以及独立的下游配套设施,一旦这项尚待监管部门批准的交易获得批准和敲定,将大大提升药明生物的产能。预计到 2023 年,药明生物在美国、中国、爱尔兰、德国和新加坡工厂的总产能将超过 28 万升,而2018年年中药明生物的GMP产能仅为4万升。
海外扩张战略已初见成效。2018年药明生物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为3.2%,排名第四;2019年药明生物的全球市场市占率已提升至5.1%,排名第三。2020年根据业绩预告,药明生物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至少 65%,将超 16.7 亿人民币。药明生物方面也对蓝鲸财经表示,目前大部分客户都是海外客户。
市场高度分散,买买买或非万能良方
不过,“买买买”会是万能的吗?
上文的投资人认为,药明生物如果想依靠并购快速实现产能扩张不太现实,因为全球大分子CDMO市场一直处于高度分散的情况,具备大规模产能供应能力的标的可能非常稀少。
中泰国际的研报显示,2018年全球前七的大分子CDMO企业分别是Lonza(龙沙)、BI Biologics(勃林格殷格翰)、三星生物、药明生物、康泰伦、CMC Biologics、Patheon,市占率分别是11%、7.4%、4.9%、3.2%、2.5%、1.8%、1.4%,剩下企业的市占率均不足1%。
药明生物产能扩张动作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2018年开始,药明生物逐步走出国门,在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地进行扩产,除了今年两起并购案外,大部分的扩产计划都是在当地建设生产基地,美国基地、新加坡基地、爱尔兰基地均是自建。
自家产能与并购扩张虽然殊途同归,但由于CDMO生产基地需要满足GMP要求,因此自建产能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都相当高昂,并购扩张则在时间成本上非常有优势。
2018年,药明生物已经投入超60亿港元建设美国基地、新加坡基地、爱尔兰基地,当年年中产能为4万升,但截止到2020年药明生物产能仅仅提升至5.4万升/年生物药产能。而药明生物的目标是到 2023 年,在美国、中国、爱尔兰、德国和新加坡工厂的总产能将超过 28 万升。
5.4万升的药明生物全球市占率5.1%,如果药明生物成功达成28升目标,全球市占率同比增长则将达到26.4%,远超现在的NO.1 Lonza(龙沙)。
募资百亿的全球探花正野心勃勃地向大分子CDMO王座进发,但标的稀缺可能会成为其扩张路上的绊脚石,手握百亿资金的药明生物能否跨过难关,奠定其全球大分子CDMO龙头地位,蓝鲸产经将持续关注。